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文溯閣建造緣起及特色述略

2016-12-14 08:10:45王愛華張倩
中國文化遺產 2016年5期

王愛華+張倩

摘要:沈陽故宮文溯閣的建造與貯藏《四庫全書》有著直接的關系,同時也是當時清廷完善陪都宮殿使用功能的需要。作為皇家藏書樓,文溯閣在建筑規制、建筑功能和理念上,既是仿照江南著名藏書樓天一閣,以“天一生水”為理念進行建造的,又根據傳統的做法和陪都宮殿建筑的特殊身份而多有發展和創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建筑風格和藝術特色。

關鍵詞:沈陽故宮;文溯閣;四庫全書,建筑特色

沈陽故宮是國內僅存的兩座皇家宮殿建筑群之一,始建于1625年,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創建和使用的宮殿。順治元年(1644年)八月,清朝正式由盛京遷都北京,盛京皇宮作為陪都宮殿,繼續受到清朝統治者的特殊重視。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傳旨于盛京舊有宮殿之西,建造專供存放《四庫全書》的文溯閣及其配套建筑;四十八年(1783年),全部工程竣工,盛京皇宮形成東、中、西三路并列,太祖、太宗、高宗三朝建筑共存的基本格局。

文溯閣的建造與貯藏《四庫全書》有著直接的關系,同時也是完善陪都宮殿使用功能的需要。作為清代皇家藏書樓,文溯閣是乾隆皇帝仿照江南著名藏書樓天一閣,以“天一生水”為理念進行建造的,其建筑特色及內部構造與盛京皇宮其他建筑存在很大差異,與文淵、文源、文津三閣相比,亦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本文依據文字史料和實物存在,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文溯閣建造的緣起、建筑理念與特色進行梳理、探討和總結。

一、文溯閣建造緣起

(一)為《四庫全書》提供庋藏之所

《四庫全書》是清乾隆皇帝主持編纂的我國歷史上卷帙浩繁的一部叢書。所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道,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以經世,以載道,以立言,以牖民?!睂嶋H上是出于加強文化統治和炫耀“盛世武功”的需要。《四庫全書》的書名由乾隆皇帝欽定,“總名之日《四庫全書》,蓋以古今之數千年,宇宙數萬里,其間所有之書雖夥,都不出四庫之目也?!鼻∪吣辏?772年)“諭各省訪求遺書”詔令編纂《四庫全書》。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詔開《四庫全書》館,開始編修,紀昀、陸錫熊、孫士毅為總纂宮,陸費墀為總校宮,下設纂修宮、分校宮及監造宮等400余人,同時征募了抄寫人員近4000人,鴻才碩學,薈萃一堂,藝林瀚海,盛況空前。四十六年(1781年)編纂初成;五十二年(1787年),七部《四庫全書》全部抄寫完成。該書分經、史、子、集四大類,收書3461種,計有79309卷,36000余冊,約7.7億字230萬頁,存目6793種,總計93551卷。

為長久妥善保存這部“浩如煙海,委若邱山”的皇皇巨著,乾隆皇帝在編纂初年,就開始考慮庋藏問題,認為“凡事豫則立,書之成雖尚需時日,而貯書之所則不可不宿構。”在藏書地點的選擇上,弘歷顯然早已心有所屬,“輯《四庫全書》分為三類,一刊刻,一抄錄,一只存書目。其刊刻者,以便于行世,用武英殿聚珍版刷印,但邊幅頗小。爰依《永樂大典》之例,概行抄錄正本,備天祿之儲。都為四庫,一以貯紫禁城之文淵閣,一以貯盛京興王之地,一以貯御園之文源閣,一以貯避暑山莊”。非常明確地指出在四處宮苑禁地建造皇家藏書樓存貯《四庫全書》,并親自命名,說明乾隆皇帝對《四庫全書》的推崇和重視。四閣,除了文淵閣沿用明代舊稱外,唯有“文溯閣”之名沒有出現。

(二)完善陪都宮殿使用功能

興建文溯閣,除了為《四庫全書》提供貯藏之所這個主要原因之外,完善陪都宮殿使用功能也是助力文溯閣興建的因素之一。

清朝入關之時,原藏于盛京皇宮的文獻和文物大多被帶往北京。但出于陪都功能的需要,盛京皇宮繼續受到統治者的重視,是“閑人”不得擅自靠近的皇家禁地。其日常的管理、守衛和修繕都是由盛京內務府和盛京工部負責。由于國家初建,政局不穩,財政狀況窘迫,對宮殿的維修僅限于主要宮殿的搶救性修補,盛京宮殿的使用功能基本喪失。

從康熙時期開始,這座本已無人居住的“舊宮”有了新的功能,即作為皇帝東巡祭祀祖陵瞻仰和駐蹕之處??滴跏辏?671年)、二十一年(1682年)、三十七年(1708年),圣祖玄燁三度遠赴盛京祭祀祖陵,因當時宮內沒有合適住處,第一次只能駐蹕于崇政殿前小廂房內,后兩次駐蹕于盛京內務府佐領三宮保家,因此在宮內停留的時間也很短,舉行的活動也很有限。

乾隆八年(1743年),高宗弘歷初次駕幸盛京舊宮后,便對此“國初圣跡”倍加依戀,這位頗具好大喜功性格的皇帝,一貫強調“以祖宗之心為心”,他在有感于盛京宮殿的粗獷簡陋和祖先開基創業之艱難的同時,也產生了規劃整修宮殿、豐富盛京宮殿的使用功能,使其更加符合他的審美要求的想法。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憑借當時國家政治穩定,財力充裕,乾隆下旨對盛京皇宮進行大規模增修改造工程:在原有大內宮闕大清門至清寧宮一路建筑兩側增建了謁陵期間皇帝、皇太后等人居住的行宮,增建“恭貯”皇家秘籍的崇謨閣、敬典閣,建設各類珍寶庫;同時下旨運送數萬件宮廷文物至盛京皇宮貯藏,并將東巡駐蹕期間升殿、祭神、筵宴等禮儀活動列入國家禮制之中。但是乾隆皇帝對陪都宮殿的規劃并未就此結束,對于具有強烈漢文化意識且文化藝術修養極深的愛新覺羅·弘歷來說,幾次東巡的駐蹕經歷讓他很清楚地意識到,陪都宮殿的文化功能亟待補充,文化娛樂區域,藏書、讀書之所亟待建設。于是,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弘歷第三次東巡盛京后,擬在舊宮內建造一座藏書樓及其附屬建筑的構想便已在心中形成。此時恰逢《四庫全書》編纂即將完成,仿范氏“天一閣”而修建的文津閣、文源閣、文淵閣等已先后告竣,盛京太廟移建工程也已竣工,盛京皇宮文溯閣及其附屬建筑的籌備工作也就提到議事日程,于是便有了以文溯閣為主的西路建筑組群的動工興建。建成后的文溯閣及其相關建筑群,構成了與原有“大內宮闕”、“大政殿”兩路建筑并列的西路建筑,極大豐富了陪都宮殿的功能,使盛京皇宮真正由單純的“國初舊宮”轉化成“舊宮”與“行宮”并存、建筑藝術風格迥異的皇家宮殿建筑群。

二、“天一生水”與文溯閣命名

(一)《四庫全書》藏書樓建造理念

《四庫全書》編纂伊始,貯藏四庫的藏書樓設計模本也在鑒選中。在推薦的許多著名藏書樓之中,弘歷對浙江寧波天一閣的成功經驗尤為關注,一方面因為天一閣在應詔獻書時積極響應,所獻書量多質精,曾被賜予《古今圖書集成》一部;另一方面更因為其藏書之房屋、書架造作甚佳,藏書留存久遠等原因,深得乾隆皇帝青睞。于是專程派曾任熱河總管的杭州織造寅著親往寧波詢察,“看其房間制造之法若何,是否專用磚石,不用木植,并其書架款式若何,詳細詢察,燙成準樣,開明尺丈,呈覽。”隨后,乾隆皇帝擔心寅著唐突前行,范家不予配合,也為了表達自己的真誠之意,特意囑托寅著“未至其家之前,可豫邀范懋柱,與之相見,告以奉旨。因聞其家藏書房屋、書架,造作甚佳,流傳經久,今辦四庫全書,卷帙浩繁,欲仿其藏書之法,以垂久遠。故令我親自看明,具樣呈覽,爾可同我前往指說,如此明白宣諭,使其曉然,勿稍驚疑,方為妥協,將此傳諭知之,仍著即行覆奏。”

遵從乾隆皇帝旨意,寅著立即對范氏天一閣進行了極為詳盡的考察,并對天一閣的建筑結構做了比較詳細的描述,“天一閣,在范氏住宅之東,坐北向南,左右磚甃為垣,前后簷上下俱設窗門,其梁柱俱用松杉等木,共六間,西偏一間,安設樓梯,東偏一間,以近墻壁,恐受濕氣,并不聹書,惟居中三間,排列大櫥十口,內六櫥前后有門,兩面聹書,取其透風,后列中櫥二口,小櫥二口,又西一間,排列中櫥十二口,櫥下各置英石一塊,以收潮濕,閣前鑿池,其東北隅,又為曲池,傳聞鑿池之始,土中隱有字形,如天一二字,因悟天一生水之義,即以名閣,閣用六間,取地六成之義,是以高下深廣,及書櫥數目尺寸,俱含六數,特先繪圖具奏。得旨,覽?!?/p>

寅著的這份奏報,清晰地說明了“天一閣”藏書樓從命名到建造,都是圍繞“天一生水”的設計理念進行的。首先,依據《周易》之數,“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的說法命名。漢鄭玄《周易》注曰:“天一生水于北,地六成水于北”。其次,天一閣坐北朝南,為上下兩層硬山式磚木建筑,上層象征天,設計為一大通間,以書柜、書櫥相隔,以體現“天一生水”之意;下層象征地,為并列六間,以合“地六”之數。表明“天一閣”在建造之前,閣主人已經有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理念,并據此建筑此閣。

乾隆皇帝看到這份奏報和圖紙后,認為天一閣確實代表了當時私家藏書樓的最高水平,特別是被天一閣“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設計思想和建筑理念深深吸引,因為它和紫禁城的修建理念源于同一主旨思想——《周易》。在經過深思熟慮的考量后,鑒于天一閣的先進性和科學性,弘歷決定,按照天一閣的設計理念和建造模式,分建七閣藏貯《四庫全書》。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避暑山莊文津閣第一個開工建造,其他六閣緊隨其后。其中避暑山莊文津閣、圓明園文源閣、紫禁城文淵閣、盛京皇宮文溯閣,因在宮中禁地,也稱“內廷四閣”或“北四閣”;揚州大觀堂之文匯閣、鎮江金山寺之文宗閣、浙江杭州圣因寺之文瀾閣,因位于江南,故稱為“南三閣”。

(二)為文溯閣命名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五月,文溯閣工程竣工,在“北四閣”中是最后建成的一閣。作為陪都宮殿藏書樓,特別是專門用于收藏匯集歷代典籍精粹、囊括傳統文化精華的《四庫全書》藏書樓,乾隆皇帝予以了高度重視,“輯四庫之書,分四處以庋之,方以類聚,數以偶成。文淵、文源、文津三閣之記早成,則此文溯閣之記,亦不可再緩,”弘歷選擇最后為文溯閣作記,其目的是體現其“溯源報本,彌深追遠”之情。并且專門為建造在陪都禁地的最后一閣命名——文溯閣,“四閣之名,皆冠以文。而若淵、若源、若津、若溯,皆從水以立義者,蓋取范氏天一閣之為”。也就是說,不但內廷四閣的建造仿照天一閣“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建筑理念,內廷四閣之名,亦取法天一閣,體現其“天一生水,以水克火”的理念。不僅如此,乾隆皇帝“以水喻文,愿溯其源”,進一步闡述了文溯閣命名的深層文化意蘊?!叭舴蚝?,源也,眾水各有源,而同歸于海,似海為其尾而非源,不知尾間何洩,則仍運而為源。原始反終,大易所以示其端也。津則窮源之徑而溯之,是則溯也、津也,實亦迨源之淵也。”這就是說,源為端,淵為尾,津為徑,溯為由淵至源之行。也就是說,溯,為逆流而上,追求根源。文溯之意即是在書籍中追求天理的根源,至于在盛京宮殿設文溯閣,乾隆認為“恰于盛京而名此名,更有合周詩所謂(溯)澗求本之義,而予不忘祖宗創業之艱,示子孫守文之模,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在乾隆皇帝看來,宏文崇典、圖書教化為歷代王朝之立國根本,文溯閣的命名不僅蘊含了古代典籍的浩瀚豐富和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告誡自己要善于本著溯澗求本的原則,不忘祖宗開創基業的艱辛,給子孫樹立遵從天理的楷模。文溯閣東側碑亭內乾隆《御制文溯閣記》特別對文溯閣的興建緣由、“文溯”之意及編纂和貯藏《四庫全書》的情景予以記載。

三、文溯閣建筑特色

文溯閣位于盛京宮殿區西路,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開始建造,(一說為乾隆四十七年,依據為乾隆四十七年正月的一道諭旨:“乙卯,諭:由內庫撥銀七萬兩,交榮柱等帶往盛京,建蓋文溯閣應用”。綜合各方面史料,筆者更傾向于乾隆四十六年這一說法。)翌年五月,文溯閣主體建筑完工。與之相關聯的戲臺、嘉蔭堂、文溯閣宮門、仰熙齋、碑亭等建筑組群也相繼完成。

文溯閣落于半米高的高臺之上,整個建筑平面為矩形,坐北朝南,面闊六間,進深九檁,建筑總長26.23米,總高15.683米,總寬16.10米,建筑面積720.7平方米。作為皇家藏書樓,文溯閣在建筑規制、建筑功能和理念上,既參照了天一閣的規制,又根據傳統的做法和陪都宮殿建筑的特殊身份而多有發展和創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建筑風格和藝術特色。

第一,臺基的高度。在中國古代建筑中,臺基的高低除了穩固屋基、防水避潮、調度空間等本身技術功能之外,與封建等級制度緊密相連。歷代對臺基的高度都有明確的規定,這也是文溯閣和天一閣的不同之處。天一閣的臺基很低,而文溯閣作為皇家藏書樓,坐落于半米高的臺基之上,既彰顯其皇家建筑的尊嚴與崇高,又強化了閣的寬闊感、穩定感。

第二,居中為尊。在中國古代建筑中,建筑組群在城市中的軸線位置、建筑庭院在整個建筑組群中的布局位置、建筑單體在庭院中的坐落位置,等等,這些位置的確定,表明了尊與卑、正與偏等一系列差別,這些差別不僅被賦予了等級的語義,甚至被上升到國家尊嚴的高度。根據清代宮廷建筑的規制,要保證在文溯閣內中心位置為皇帝設座,也就是說,要保證皇帝的寶座在西路建筑的中軸線上,以表現皇權“九五至尊”的地位。但是文溯閣雖為皇家藏書樓,其建筑格局并沒有采用宮殿建筑通常的奇數開間,而是按照乾隆皇帝“書樓四庫法天一”的旨意設計的,面闊必須為6間,以符合“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防火理念。這樣一來,文溯閣的中心就偏離了西路主軸線約0.85米。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建筑設計師們巧妙地采取“五奇六偶”的方法,即仍以明間為主,把面闊最大化,從視覺上明顯感受到明間是主體,次間和梢間依次減縮,另在這5間主體房的西側設計出一個樓梯間,面積約為1.7米,不足梢間的一半,明顯居于附屬地位,這樣文溯閣仍以東部明間為主體,其中線與整組西路建筑的主軸線一致,既符合了封建社會“居中為尊”的思想,確保皇帝寶座處于建筑的中心線上,滿足了皇權至尊的宮廷建筑禮制的要求,又形成了面闊6間的格局,符合了天一閣“地六”之義,同時還解決了上下樓的通行問題,實屬宮廷建筑群中獨具一格的平面布局。寶座的設定完全是為了滿足皇家藏書樓中皇帝閱覽的功能要求,在天一閣建筑中是沒有的。

第三,外觀裝飾以冷色調為主。文溯閣與盛京宮殿其他建筑黃琉璃瓦鋪心,綠琉璃瓦鋪邊,朱紅門墻的曖色格調和喜慶氛圍截然不同,整個建筑及裝飾色彩以冷色為主調。這是遵循了我國古代在建筑裝飾色彩的運用上以“五行”定色的傳統習慣。文溯閣作為藏書閣,除需要一個靜謐、清雅的環境外,更重要的是防止火患。按五行相生相克之說,水可制火。“北方壬癸水,其色屬黑”、“水色為玄”,玄,黑色,黑代表水。所以該建筑在色彩搭配上采用了黑、綠為主的深色基調。其建筑屋面采用黑色琉璃瓦,輔以綠瓦剪邊,迥別于天一閣的青磚布瓦。各條屋脊、吻獸及博風磚等也多采用綠色調琉璃構件,飾以海水流云紋飾而非行龍紋飾。各垂脊不設置仙人、走獸等琉璃飾件,代之以云頭狀的琉璃構件裝飾。廊柱、檐柱飾以綠色,門框、窗框飾以黑色,在裙板、絳環板等處兼施少許白色,門窗直欞飾以綠色。這樣,一方面用以象征水從天降,居高臨下,以水壓火,滿足人們祈求書籍平安無患的心理愿望;另一方面根據藏書閣之功用的需求,融清新淡雅與讀書求索之樂為一體,為其創造出一個莊重、典雅的氣韻氛圍。

第四,閣下單層出廊。盛京皇宮樓閣林立,雖然形式不一,但從結構上看,均為層口出廊。文溯閣卻不然,既有別于天一閣建筑結構,也有別于盛京宮殿內的其他樓閣結構。觀其外表,我們可以看到,上下兩層中,一層比二層前后各多了一列檐柱,前后出檐也比二層房檐向外延出很多,構成了下層前后有廊,上層無廊的結構形式。放眼望去,下放上收式的獨特造形,也使建筑增添了穩重的質感。

第五,獨特的檐下彩畫。文溯閣檐下彩畫以青、綠、白為主調,其每間外檐的檁、墊、枋的正中都繪有蘇式彩畫,但在包袱兩側又沒有畫卡子,而且包袱非常見的半圓狀而是曲尺形,比一般包袱還要大許多,顯示出蘇式彩畫的形式靈活和別出心裁。彩畫以白色書卷、藍色書函為圖案,又間繪河馬負書,表明中國圖書源遠流長,這是由古代傳說“河出圖,洛出書”引申而來,說的是六七千年前,龍馬躍出黃河,背負河圖;神龜浮出洛水,背負洛書;伏羲根據河圖洛書繪制了八卦,就是后來《周易》的來源,這種傳說對后人的繪畫及圖案的創作都產生了一定影響。這種圖案也是為了從觀念上防止火災,避免藏書樓失火而使珍貴書籍受到損失,與文溯閣的功用十分吻合,寓意著強烈的象征性。文溯閣的其他一些彩畫裝飾與建筑的結合也非常巧妙,如檐下繪制的各種透視角度不同的一函函古書,使人對建筑功用一目了然??傊?,文溯閣的彩畫工藝無論在色彩運用上,還是圖案選擇上,充分顯示了古代匠師們高超的技藝和巧妙的構思,檐下彩畫雖內容不多,但高雅別致,都是我國古建筑彩畫中所鮮見的。

第六、獨到的券門設計。文溯閣兩山設置的有琉璃門罩裝飾的券門也很有特點。我國傳統的硬山式建筑通常都不在兩側山墻上設置門窗,但文溯閣作為兩層硬山式建筑,兩山的青磚墻一直砌到山尖,如果不在山墻上做一些裝飾,兩面山墻便會顯得單調呆板,整個建筑的藝術效果也會大打折扣。設計師不但用綠色琉璃裝飾了兩山墻的博縫及挑檐石,還在文溯閣一層出檐部分的山墻兩側分別開辟了精巧的券門。券門用白石砌筑成拱形,其上端飾有仿木構綠琉璃垂花門罩,單檐廡殿頂,檐下六攢琉璃斗拱、額枋及墊板的畫池內飾有琉璃彩繪,浮雕“白馬負書”、游龍、水浪及花卉等圖案。畫池的四個立柱上浮雕篆書“萬壽無疆”四字。門罩兩側為琉璃垂蓮柱,使單調的山墻增加了藝術光彩。券門下設有五級垂帶踏跺,由此可直接進入檐下房廊。券門及其裝飾的設計作用有三:首先方便了通行,有關人員不用繞道文溯閣前面進閣;其次增加了建筑主體的透視感,視線通過券門可以看到廊前的柱子、隔扇門窗及檐下彩畫等景物;再次由于券門開通和裝飾,使得山墻不再顯得沉悶,提升了整個建筑的藝術效果。

第七、室內結構的獨特設計。這是文溯閣最大的創新與發揮。文溯閣參考天一閣的結構形式,從外觀上看是重檐兩層各6間,其內部卻是上、中、下三層,這種“明二暗三”建造方式俗稱“偷工造”,即利用上、下樓板之間通常被浪費的腰部空間暗中多造了一個夾層,俗稱“仙樓”,這樣全閣上、中、下三層都能用來貯藏書籍,擴大了使用面積。

文溯閣上層除西側樓梯間外,主房五間整體為一個大通間,每間用書架隔開,每間6扇窗,南北開窗,用落地罩在南北兩面各辟走道,窗邊有回廊相通;一層明間面闊約5米,東西次間 、梢間約為4.35-4米,西側樓梯間面闊約1.7米,進深約13米;明間與東西次間的正面均不設檻墻,各按木質隔扇門共三開6扇,門上飾有雕刻圖案,門心板上方置有直欞窗;東西梢間用書柜間壁成兩個單間,正面比明間和東西次間探出約1米,設木質直欞窗6扇;北側有內廊約2米,明間、次間與內廊之間設置夾紗槅扇作為隔斷,有門與明間、次間、梢間相連通,給人一種前后掩映的多變格局。通空的門窗不僅通風良好,光線也可以直接照射進去。對樓內閱讀的人來講,因建筑屋頂妨礙采光問題也得到了很好的解決,設計者的設計智慧隨處可見。

設計十分巧妙的二層為東、西、北三面環壁的“凹”形夾層,夾層的東、西兩側各為一間,同一層東西梢間格局相同,外側設有木欄桿,欄桿兩側各設花格窗4扇,上置花格橫眉,構成一組形如花罩式的半封閉空間,以帷幔遮擋;夾層北面靠墻壁放置一排書架,構成一個藏書的小環境,同樣以帷幔遮擋;書架前方約2米處設有木欄桿,上面亦飾有花罩,形成一條東、西走向的長廊(長廊的下部就是一樓北側的內廊),并由此將東、西兩梢間貫通;正中三間空敞,與一樓構成一個兩層高的共享空間,即室內大廳,通高5.56米,其中一層凈高2.85米,二層凈高2.71米,正是用來放置書架的最佳高度。這種結構的處理,不僅美觀大方,節省工料,而且使閣內空間得到充分利用,同時也使一樓大廳沒有壓抑感,站在一樓的門口或大廳內就可以看到二層樓上的書架,在二樓上又可憑欄俯視,達到理想的透視效果。這種對空間利用的創造性發揮,反映了清代宮廷建筑在工程設計和建造藝術上的高度技巧和水平,使文溯閣成為盛京皇宮內別具一格的皇家藏書建筑。

除了文溯閣建筑本體所具有的特色之外,文溯閣與文淵、文源、文津三閣相比,還有一點不同,它是“北四閣”中唯一沒有與水、石、松相伴的一閣。推測其中原因有四點:一是因為盛京宮殿是太祖、太宗創建的宮殿,所以乾隆皇帝對新建項目還是持謹慎態度的,雖然在此添建行宮及藏書樓等系列建筑,但都是以增加陪都宮殿藏品(實錄、玉牒、四庫全書)為主要目的。二是乾隆皇帝在新建建筑中,很注意與入關前建筑在風格上的協調,力求“規制簡樸一遵家法”,盡量保持其基本功能即可,其他錦上添花之作可免則免。比如文溯閣屋頂形制為硬山式,這是一種比較樸素的形制品格,保持了與入關前清太宗時期崇政殿屋頂形制的一致性。三是盛京宮殿面積相對狹小,客觀上也不具備鑿池、砌橋、堆石、遍植松柏的條件。四是可能與北方氣候有關,春季風沙,冬季嚴寒,無法保持水的儲存與流動,因此也無法呈現幽雅深邃的園林氛圍。這也正是陪都宮殿藏書樓的獨特之處。

四、余敘

文溯閣建成后《四庫全書》送至閣中的時間,乾隆皇帝《題文溯閣詩》(乾隆四十八年作)自注云:“昨歲壬寅仲春《四庫全書》第一分告成,奔置文淵閣。今癸卯春,第二分全書亦竣,敕總校內閣學士陸費墀送至盛京,奔置此文溯閣”。從所述中可以清楚地知曉,第一分《四庫全書》尊藏紫禁城文淵閣,第二分繕竣的《四庫全書》即送往盛京舊宮文溯閣貯藏,表明乾隆皇帝對先皇開基創業的敬重與仰慕。從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十一月十三日開始,總管內務府先后共分五批將《四庫全書》連同《古今圖書集成》陸續運抵盛京入藏文溯閣。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三月,總校宮陸費墀奉命赴盛京,依照《四庫全書排架圖》將全書按序陳設上架;五月二十日,除部分留空書函外,全部書籍上架完畢。至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九月弘歷第四次東巡入盛京時,6144函36000多冊《四庫全書》、5020冊《古今圖書集成》已全數運抵文溯閣內入藏,并將《御制文溯閣記》碑立于文溯閣東側碑亭,至此,書閣合璧,文溯閣開啟藏書歷史。

為保護文溯閣及其《四庫全書》,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經盛京內務府奏準,特增設文溯閣衙門管理文溯閣事務,設九品食俸催長一員、食餉催長一員,掌《四庫全書》之藏,隸屬于盛京內務府。每年八月將文溯閣內書籍晾曬一次,每年四月從盛京工部領取潮腦66斤、野雞尾毛撣10把、短把雞毛撣8把,以供保管圖書之用,并及時上報文溯閣應行修繕事宜。清代《四庫全書》入藏文溯閣后的百余年間,由于清政府的重視,閣書與建筑一直保存完好。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起,內憂外患,使得七閣《四庫全書》亦多災多難,七閣全書僅存三部半。而文溯閣《四庫全書》雖保存基本完好,但也經歷了許多磨難。1915年11月,民國政府將文溯閣《四庫全書》和《古今圖書集成》運至北平古物陳列所,導致文溯閣與《四庫全書》第一次書閣分離;1925年,奉天省政府在各方努力爭取下,使得文溯閣《四庫全書》復歸奉天,在對文溯閣加以修繕后,復將《四庫全書》入藏閣中,結束了十余年來“書閣分離”的歷史;1935年,偽國立奉天圖書館認為文溯閣年久失修,滲漏現象嚴重,為了保護閣內藏書,于文溯閣前西南處修建了一座鋼筋水泥結構的二層樓新書庫,稱為“新閣”。1937年6月,“新閣”竣工,文溯閣《四庫全書》和《古今圖書集成》全部移入新閣,導致書閣復合10年后再次分離。1966年,基于中國同蘇聯關系的緊張,為確保文溯閣《四庫全書》的安全,經中央文化部批準,歷經頻繁遷移之苦的《四庫全書》踏上西行甘肅之路,并最終落戶九州臺“文溯閣四庫全書藏書館”。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對沈陽故宮的維修和保護。1949年,建立了“沈陽故宮陳列所”;1954年,經國家批準設立了“沈陽故宮博物館”,并設古建部等機構十余個,專門從事古建筑的維修、保護。六十多年來,國家撥出大量經費用于沈陽故宮文溯閣等古代建筑的維護和修繕,從根本上改變了新中國成立前殘垣斷壁、雜草叢生、滿目瘡痍的舊貌。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文溯閣等西路建筑群全部得到修繕,恢復歷史原狀陳列,正式對外開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午夜一区| 99在线视频精品|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 久久黄色视频影| 男女猛烈无遮挡午夜视频| 亚洲天堂高清|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在线看| 亚洲色图欧美激情| 午夜国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免费一级全黄少妇性色生活片| 久久网欧美| 综合色88| 久久精品66| 亚洲中文字幕av无码区| 广东一级毛片| 九九免费观看全部免费视频|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日本手机在线视频| 免费xxxxx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在线第二页| 亚洲黄网在线|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 91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网站| 欧美成人国产| 久草视频精品| 一本大道无码高清| 色有码无码视频| 亚洲性影院|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系列在线观看| 她的性爱视频|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国产欧美自拍视频| 大香伊人久久| 亚洲第一区在线| 手机看片1024久久精品你懂的| 欧美激情第一欧美在线|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专区|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3| 欧美色香蕉| 伊人AV天堂| 日韩第九页| 日本免费一级视频| 欧美不卡视频一区发布|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无码AV高清毛片中国一级毛片| 在线99视频| 狠狠色丁香婷婷| 九色国产在线| 无码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网| 欧美三级自拍| 国产微拍精品| 免费AV在线播放观看18禁强制| 蜜桃视频一区| 色成人亚洲| 国产爽妇精品| 色欲国产一区二区日韩欧美|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欧美一级在线|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欧美精品v| 成年人福利视频|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亚洲无限乱码一二三四区|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 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欲色| 国产亚洲高清视频| 欧美在线免费|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激情乱人伦| 欧美色伊人| av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久久|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