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宏++謝彩紅++符晗
【摘 要】大學生黨員具有創新力、想象力豐富,組織能力強的特點。為進一步加強學生社區黨建教育,彌補學生社區管理機制、人員不足的短板,文章主要針對高校學生社區黨建的工作現狀進行剖析,提出以學生黨員為主力,創建創新型學生社區黨建工作機制的途徑。
【關鍵詞】高校學生社區黨建工作 問題 建議
一、高校學生社區的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社區黨建活動少且單調,學生參與度不高
1.社區黨建活動開展少,無創新
高校的校園文化活動很多情況下都是脫離學生社區的,而學生社區又是大學生生活、學習、娛樂的主要場所,而部分學生組織的活動太過于單調,內容太過于乏味,加上宣傳力度不大,很難吸引學生參與其中。
2.學生的參與度同樣也會受到地點因素的影響
校園文化活動的地點往往會影響到學生的參與度,如果活動場地離學生社區較遠,學生可能就不會選擇參與。而且學校黨建工作在學生社區中屬于一個短板,需要人力物力的投入,因此,如果有學生黨員參與其中,人力方面將很大程度上得到填補。
(二)混合專業學生社區,黨員背景也較為復雜
部分社區樓棟當中,住宿者有來自不同學院不同專業的學生,活動的開展未能全面兼顧好社區樓棟的全體學生專業和興趣,從而影響整個活動的質量,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學生黨員背景也相對復雜,沒有形成有效的統一管理,開展活動的協調力和組織力難協調,活動開展難度較大,管理相對困難。
二、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進公寓的探索及建議
(一)以學生黨員為主力,推進創新型學生社區黨建開展
1.學生社區成立黨員委員會
黨員委員會由黨支部成員成立,接地氣建立社區黨建宣傳教育站工作模式。每一個樓棟設立“黨員之家”服務站,充分利用“黨員之家”服務站,定期開展一系列的黨建活動,如國家政策方針宣傳、創文迎檢、黨的理論知識競賽等各項服務的開展。對服務站的黨建管理模式進行探索,以黨員委員會為主導,樓管委成員和社區管理部骨干為接點,骨干不再以個體形式出現,而是以黨員委員會和樓管委組成的團體進行活動的策劃和組織,補充社區寢室管理和黨建教育的人力、資源及項目方面的“短板”,推進學生公寓黨建工作深入開展。
2.每樓棟以樓層或者年級為單位成立委員會小組責任區
黨員委員會中分成數個黨員先鋒小組,黨員小組的主要責任是定期與本責任區的學生寢室進行溝通交流,收集廣大學生的意見或建議;巡視學生公寓,與學生談心,同時增進各宿舍、不同專業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根據本樓棟的學生專業特點及本院的特色,共同探討具有本學院的特色,符合學生的管理建設模式,同時也把社區各種學生干部的資源很好地整合起來,調動學生干部的工作積極性。
3.完善社區黨建工作機制和獎懲條例,建立長期有效的黨員考核機制
堅持以生為本,對黨員的思想政治工作進行定期跟蹤考核,秉承公平、公正、公開的工作原則。對內選舉一些綜合素質較高的學生黨員擔任樓棟黨員委員會負責人;對放松要求、思想散漫、工作怠慢的黨員及時進行再教育,將既要“選好苗”,又要“育好苗”的理念貫穿于整個高校學生社區黨建發展的始終。
(二)創新社區黨建活動,增強黨建活動的趣味性
1.開展系列“追尋紅色足跡”主題實踐活動
緊緊圍繞學生黨建的主題思想,利用周末時間定期讓部分學生參加社會實踐,開展優秀黨員事跡學習專題,組織參觀革命老區,尋找身邊的“最美”黨員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去了解黨的歷史、革命先烈,尋找心目中的黨干部以及發生在他們當中的感人事跡。通過照片、視頻、書本記錄等方式收集資料,并在學校通過開展“我身邊的黨干部”“優秀黨員事跡”,在社區開辟流動電影院等活動,讓參加“追尋紅色足跡”主題實踐活動的學生說出自身的真實感受,也讓其他學生近距離地感受和體會黨,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水平。將黨建活動與社區文化相結合,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學生更易于接受和學習。
2.每個學期定期開展社區黨建文化節
以樓棟為單位組織學生參加黨建文化節,如開展“優秀黨員寢室”和“優秀學生黨員工作者”等活動;以綜合成績為評分標準,然后通過線上和線下的宣傳讓學生投票評出,一方面是對學生黨員工作的肯定與表揚,另一方面也可以帶動周圍的學生參與,間接地把黨建文化向學生覆蓋,鼓勵學生向優秀看齊。各樓棟黨員委員會可以定期舉辦黨史知識競賽、有關黨建的體育活動、黨建工作成果展,這樣可以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
3.積極拓展網上黨建工作平臺,加大黨建宣傳力度
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時效性、便捷性的優勢,通過微信、微博、QQ群等宣傳方式,整合網上豐富的黨建信息資源,將各種黨建工作方面的信息、黨員優秀事跡、思想匯報、名師講座、好人好事等各項資源在平臺上共享。增強網絡的互動性,堅持線上和線下的宣傳相結合,拓展學生社區黨建宣傳的深度和廣度。
總之,要發揮學生黨員的表率作用,運用科學的管理辦法,把當代大學生的特點與時代發展要求緊密結合起來,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工作模式,推進高校學生黨建事業發展。
【參考文獻】
[1]曾麗青.大學生黨建工作進學生公寓的實踐與探索——以莆田學院為例[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5,32(03):169-170.
[2]李劍鋒,王越芬,張紅巖.創新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平臺——黨員責任區[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3(07):26-27.
[3]丁明.大學生黨建工作的探索與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3,33(06):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