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琤琤
摘要:近年來,跨境電子商務在國內外都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從交易規模、交易類別到交易金額都有了巨大的擴張。2015年國務院批準設立“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杭州“電商之都”地位隨之確立。本文從國內外跨境電子商務標準化的發展歷程著眼,分析整理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相關發展經驗與現有成果,探索我國跨境電子商務標準化發展的方向與契機,以及“互聯網+”戰略時代,如何完善相關標準,創新監管模式,提高信息交互能力,確保跨境電子商務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關鍵詞:標準化 跨境電子商務 互聯網+
中圖分類號:F7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7(b)-0000-00
Exploration on the standardization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China(Hangzhou) Cross-Border e-Commerce Comprehensive Pilot Area
Jiang Chengcheng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ross-Border e-Commerce has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both China and abroad. The scale of transactions, the class of transactions and the amount of transaction are all made a huge expansion. In 2015, the State Council(China) approved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Hangzhou) Cross-Border e-Commerce Comprehensive Pilot Area. This paper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ross-border e-commerce worldwide, try to find out an effective system of standardization, a manage and supervisory system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and existing achievements of the Cross-Border e-Commerce Comprehensive Pilot Area.
Key words: standardization,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ternet+
1現狀、背景
21世紀至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創新,電子商務對傳統產業產生了巨大的沖擊,電子商務作為新生事物從物流、貿易、銷售、管理各方面帶來了翻天覆天的變化。特別是在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上,發達國家憑借自身行業先進的技術以及突破創新在全球市場上制定越來越多的國際貿易準則,使得本國企業在國際上獲得了更高的話語權。近年來,杭州市電子商務產業發展迅猛,電子商務服務收入由2007年的不到25億元,到2015年已突破1000億元大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推進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2008年起,杭州市政府每年撥出5000萬元資金扶持電子商務發展,幫助全市數以萬計的中小企業實現企業的信息化轉型升級。截至目前,杭州已擁有21個特色電子商務(軟件)產業園,同時,阿里巴巴、網盛生意寶、支付寶等一批電商龍頭企業扎根杭州,成為我市電商產業發展的“領頭羊”。2015年國務院批準設立“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杭州“電商之都”地位隨之確立。隨著“互聯網+”戰略的實施,杭州市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迎來更大機遇,電子商務產業也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歷史高度。
2 國內外情況介紹
改革開放至今,我國已成為世界貿易大國,伴隨著貿易規模不斷的增長,我國在WTO收到的投訴及糾紛也與日俱增,這也從側面說明傳統的貨物與服務貿易的發展必然難以為繼。跨境電子商務便給我國貿易轉型升級提供了一個契機,我國政府近年來高度重視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先后發布了《“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以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這些政策的出臺,極大促進了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但與此同時,跨境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也面臨著許多瓶頸,如:跨境電子商務商品存在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等不實宣傳,這種信息不對稱造成了消費者真假難辨、維權難;跨境網絡交易產品質量溯源抽檢工作缺乏依據、調查取證難;傳統的監管模式難以實現有效監管;誠信體系不健全,失信行為得不到有效懲戒;尚未形成與國際接軌的協調一致的貿易便利化體系,對外與國際標準不接軌;以及對內政府各部門多頭管理,形成信息孤島,造成了我國跨境電子商務運營整體效率低、成本高。
當前,發達國家政府力爭在國內和國外為跨境電商產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幫助本土企業在全球競爭中獲得更多的優勢。然而在一切外在的制度和政策框架中,關鍵要素還是標準的健全。一方面,標準可以規范產業,提高產品、服務、售后的質量,從而使企業更具備競爭性;另一方面,標準也可以作為保護本土產業的利器,對大多數國家而言,通過制定關稅門檻是其保衛國內產業、抵御國外企業傾銷策略的主要武器。只有以標準為根基,才能在其之上構建起復雜而全面的框架。
就美國而言,在1998年發布的美國電子商務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建立一些共同的標準以確保網上購物的消費者享有與在商店購物的消費者同等權利。美國聯邦政府不但把跨境電子商務企業作為一種產業,更多的是作為一種國家戰略,為美國企業進入他國打開大門。根據美國《國際和國內電子商務簽名法》的立法基本精神,美國政府在跨境電子商務的技術準入門檻和其他操作性方面自會定了準入標準:(電子支付;(安全服務基礎結構;(電子版權管理系統;(電子目錄;(電視會議和數據會議;數字化對象和數據互換。某些情況下可以允許多個標準共同競爭,而其他情況下,不同的標準對應于不同的環境[1]。
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相關標準起步較晚。2007年,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成立了國家電子商務標準化總體組,負責協調我國電子商務標準化工作的總體規劃和組織制定電子商務國家標準。2013年,總體組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聯合改組,改組后的總體組將負責制定“國家電子商務標準體系”中涉及跨境電商的重要內容包括《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通關業務流程規范》、《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基礎信息規范》等多項跨境電子商務國家標準、聯盟標準被列入研制計劃,涵蓋數據規范、業務流程、接口規范、網絡電子標識、內部管理等多個方面,分別為基礎信息層面和基礎業務層面提供行業支撐,其中跨境電商全流程標準的制定也將促進跨境電商有序發展[2]。
2014年,深圳檢驗檢疫局編制的地方標準《網上交易進口商品質量信息規范》(標準號:SZDB/Z 93-2014)正式發布實施。該標準不僅是深圳市為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制定的首個地方標準,也是國內首個跨境電子商務領域地方標準。
2016年開年,根據商務部辦公廳有關要求,商業科技質量中心組織起草了《跨境電子商務服務規范》,規定了跨境商品電子商務虛擬營銷業態下的在線銷售商經營服務管理要求和平臺服務商經營服務管理要求。
2015年3月12日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同意設立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批復》,成立了我國首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杜鷱汀访鞔_了該綜合試驗區的定位和作用,提出要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動力,著力在跨境電子商務各環節的技術標準、業務流程、監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先行先試,通過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和協同發展,破解跨境電子商務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體制性難題,打造跨境電子商務完整的產業鏈和生態鏈,逐步形成一套適應和引領全球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管理制度和規則,為推動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缇畴娮由虅瞻l展的主力軍是企業,然而政府也應做好相應的政策支持及服務保障。杭州市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實施方案明確規定“制定標準規范,包括《杭州市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數據交換之報文規范》、《杭州市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基礎信息標準》、《機房安全管理制度》、《杭州市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數據交換之技術規范》、《應用及設備日常運維操作規程》等制度規范和管理標準”[3]。
3 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標準化經驗
(1)制定地方標準。杭州市通過加強與國家各部委的溝通協調, 根據市場運行情況和企業需求,及時提出跨境電子商務通關、檢驗檢疫、稅收、結匯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建議,制定如流程控制、信息共享和數據統計等管理規范。開展跨境電子商務標準制修訂的創新研究。探索建立與跨境電子商務相適應的標準體系,建立信用體系、風險防控體系和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等,為跨境電子商務標準化研究提供實踐案例。通過地方標準的制定,進一步規范跨境電子商務消費爭議解決和糾紛處置的流程;進一步形成網上投訴、協商、調解等糾紛處置模式;進一步強化平臺和經營者主體責任,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建立企業知識產權誠信機制,加大知識產權違法懲戒力度,提高企業違法成本。
(2)創新監管模式。目前我國基本建成了以組織機構代碼實名制為基礎的全國企業質量信用檔案,實現在全國范圍內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國家質檢總局委托杭州開展“國家電子商務產品質量監管服務平臺”建設,通過以下措施創新監管模式:一是不斷完善頂層架構,構建“風險監測、網上抽查、源頭追溯、屬地查處、信用管理” 五位一體的監管服務體系,積極納入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實驗區。二是深化風險監測處置,以“大數據”技術分析為基礎,扎實開展電商產品質量風險監測,向全國各地質監部門移交落地查處信息。三是創新質量信息服務,推動成立全國電子商務產品質量信息共享聯盟,建成面向互聯網的電商質量信息服務平臺,整合全國質檢系統和電商平臺質量數據,以信息公開透明倒逼形成共治格局。四是強化平臺建設協作。制定實施監測處置協作配套制度。杭州市自從“國家質檢總局電子商務產品質量風險監測中心”和“國家質檢總局電子商務產品質量12365投訴舉報處置指揮中心”建立后,逐步構建起“網上抽查、風險監測、源頭追溯、屬地查處、信用管理”的電子商務產品質量監管新機制。但隨著工作的不斷拓展,一些諸如法律法規、技術標準等不健全或缺失的情況已制約和影響工作的深入推進,尤其是電子商務產品的營運服務、交易保障、交易監管、交易風險防控等方面的技術標準缺失問題顯得尤為突出,目前正想國家標準化委員會申請成立“電子商務網絡交易全國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來組織開展該領域的相關標準研制,完善標準體系。
(3)搭建公共信息平臺。以現有通關信息平臺為基礎, 建設杭州跨境電子商務公共信息平臺,以及杭州標準化公共服務平臺,實現電子商務企業和物流配送、第三方支付機構等服務企業與政府管理部門間的互聯互通和數據信息資源共享,滿足各監管部門的信息需求。
(4)建立健全五大標準體系。1、建立信息規范標準體系。統一信息標準規范、制定信息管理服務標準,健全多位一體的跨境電子商務信息平臺,實現政府、監管部門、金融機構、企業之間的信息互通,為跨境電子商務提供技術支撐及服務。2、建立金融服務體系。建立覆蓋金融機構、第三方支付機構、電商平臺的金融服務標準體系。為跨境電子商務交易提供在線支付、結算以及防控風險等多方位的服務。3、健全物流標準體系。總結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前期承擔并完成的國家級物流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經驗,利用現有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立健全標準化的跨境電子商務物流運作流程,同時探索功能齊全的跨境物流分撥配送和運營服務體系。4、建立跨境電子商務企業信用體系。收集、匯總、整理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及其他服務企業的誠信數據,建立跨境電子商務信用數據庫和信用評價系統,重點建立質量技術監管部門的產品質量控制和投訴方面的誠信信息,實現對跨境電商信用的分級監管、信息公開。5、建立健全風險監控標準體系。制定風險信息采集機制、風險評估、風險預警、風險處置等標準。研究相關法律、標準,防控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非真實貿易洗錢的經濟風險。
4 結論
杭州市作為我國首個建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城市對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投入了巨大的經濟與政策支持,試驗區在技術標準、業務流程、監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設等業務方面先行先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得到了有效的驗證,將逐步形成一套適應和引領全球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管理制度和規則,為推動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參考文獻
[1]齊為 路歡歡,我國跨境電子商務標準化現狀研究[J].標準科學.2014(7)
[2]陳再福,陳蓉. 福建自貿區對臺跨境電子商務創新與實施辦法[J].《對外經貿實務》, 2016(1):65-67
[3]浙江省跨境電子商務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 4.
[4]袁文清等. 我國電子商務標準化問題的研究[J].標準科學,2009, (4): 36-39. [5] 王外連等. 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現狀分析及建議[J]. 電子商務, 2013, (9):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