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磊++丁倩
摘要:數學是提高文化素養和學習專業課的基礎學科。作為中職學校的數學教學,既要滿足基本教學要求,更要突出為現行專業教學服務的功能,但多年來一直存在重視程度不夠的問題。針對教師認為難教,學生認為難學的現狀,本文結合中職會計專業,論述了中職數學課改革的必要性和思路。
關鍵詞:中職數學;教學;會計專業;改革
數學是提高文化素養和學習專業課的基礎科學。作為中職學校的數學教學,既要滿足基本教學要求,更要突出為現行的專業教學服務。
職業教育以培養“實用型”人才為目標,因此職業教育的數學課教學應考慮職業教育的特點,突出職業教學的功能,進行全方位的改革。為此,本人結合我校會計專業的中職數學教學情況,淺談以下幾點看法:
一、中職數學改革勢在必行
身處中職教育一線的數學教師,普遍都有這樣一種體會: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筆者曾就我校11級會計專業學生進行過問卷調查,經過分析,發現現在的中職生存在以下問題:
(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薄弱,理解能力差。
調查中,67%的學生認為自己數學基礎差,學不好數學。許多學生不能很好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不能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只能習慣性地死記硬背,缺乏主動探究精神。
(二)畏難、消極和厭學情緒嚴重。
大部分學生認為自己來職業學校的目的就是學習專業課的,學數學沒用。調查顯示,57%的學生希望到職校后,不要再學數學了,對學校還開設數學課感到不能理解。82%的學生對數學有畏難和厭學情緒。
(三)學習方法不靈活,知識記而不牢,用而不活。
調查顯示,75%的學生為了通過考試,采取的方式通常是照搬、照套老師的例題。
教師方面存在問題:
(一)態度:職業學校上到校長,下到學生,普遍重視專業課教學。職校數學教師難免受環境影響及現實地逼迫,數學教學顯得有些漫不經心。80%的數學教師是無奈的,業務能力的發展與提高顯得既渺茫又無可奈何,雖然課程改革以及創新也在不斷的進行中,但不可回避的一個現實就是,職校數學無法得到重視和應有的地位。
(二)專業知識:中職數學教師對學生們所學的專業知識了解幾乎是空白,對數學課與專業課的結合點不清楚,導致數學教學與專業課教學脫節。80%以上的教師對專業知識幾乎就是空白,少數知道些的也只是大概地了解,沒有具體深入地作過相關研究。
面對這種現狀,數學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筆者認為數學教學改革應緊緊圍繞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以服務專業課、為學生的后續發展提供基礎為切入點,從轉變數學教育思想、更新教學觀念;深化教學內容改革;調整教學深度;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考核評價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嘗試。
二、中職數學教學改革的思路
(一)轉變中職數學教學觀念
中等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一線需要的技能型工人的使命,所以中職數學教育不應等同于普通中學的數學教育。應將數學課作為專業課程的基礎,強調其應用性,提高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在教學中要對學生多注重學習方法、思考方法等方面地培養,提升學生自學能力,為今后的繼續發展打下基礎。
(二)改革中職數學教學內容
由于中職專業類型繁多,不同專業對數學知識的要求差別很大,相近專業要求也不盡相同。在實際教學中,應根據中職教育教學培養目標的要求,在有限的課時內,選擇授課內容必須堅持“夠用為度”的原則,明確各自的教學內容及重點,實施彈性的適用的教學內容。
以本人所教的會計專業為例,其主要培養學生的基本賬務處理能力,需要學生具有基本運算、基本計算工具使用、數形結合和簡單實際應用等能力。建議數學教學內容包括:集合、不等式、函數、數列、矩陣、方程、計算方法、概率、統計初步等。對于立體幾何、三角函數、平面向量、直線與圓的方程等知識則基本不需要學習。
(三)調整中職數學教學深度
根據中職學生的特點和中職教育教學培養目標的要求,在知識的深度上必須把握適當的度。要降低理論要求,不過多強調其邏輯的嚴密性,思維的嚴謹性;在不放松基本教學大綱要求的基礎上,對于性質、定理、較難的證明,做一些通俗易懂的解釋。以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水平為教學目標,把學生的挫折降到最低限度,讓學生在成功的喜悅中形成樂學的情緒。
(四)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
目前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數學基礎普遍偏差,怎樣做到既保證專業課對數學知識的需要,又能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呢?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結合以下三種方法:
1.實施直觀性教學,努力彌補學生抽象思維的不足
數學課多要求學生抽象思維,這對抽象思維能力相對基礎較差的中職生來說,自然感到很困難。教學中如果教師能盡量多地采用直觀教學的方法,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學生抽象思維的不足,收到較滿意的教學效果。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教學的采用,相對直觀教學,效果更佳。把微課慕課等教學方法應用到課堂教學中,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2.分層次教學
中職學生數學基礎參差不齊,學習興趣有差異,那么在教學中采用分層教學將會極大的提高教學效果,有利于人才的培養。教學內容的分層分為基本要求和提高要求,基本要求是要求所有學生都必須掌握的,而提高要求則針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學生可以有選擇地聽課。這樣使得每一位學生都學有所得,都能體驗到成功學習的樂趣,數學學習的信心大增,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學習氛圍。
3.數學知識和專業知識相結合
中職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將所教的數學知識滲透到專業知識中,多講與專業相關的數學知識,讓學生知道,不是為了數學而學數學,而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以會計專業為例:講完數列后,我根據當前實際,在課堂上出了一道初級會計實務練習題:某公司擬購置一處房產,房主提出兩種付款方案:①從現在起,每年年初支付20萬,連續付10次,共200萬元;②從第5年開始,每年年初支付25萬,連續支付10次,共250萬元。假設該公司的資本成本率(即最低報酬率)為10%,你認為該公司選擇哪個方案?學生在教室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最后,我把這個會計實務例題一一進行講解,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在我們會計專業課中的重要性,這也讓學生懂得了數學的價值,在用中學、在學中用,從而讓數學課更好地為專業學習服務。
(五)改進中職數學評價體系
配合數學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對中職生數學的考核方式也要進行相應改革。我們將學生的總評成績分成兩部分:一是平時成績(占60%),包括平時作業、課堂提問、上課發言、數學實驗成績、小論文等;二是閉卷考試成績(占40%),按傳統的考試方式,限時完成。我在自己所任教的10級中專會計班中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證明,這種評價方式一方面可考察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幫助學生端正數學學習的態度,克服考試恐懼心理。
總之,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為了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專業人才,必須根據學生及社會現狀,以就業為導向,滿足專業教學需要,在有針對性、注重實用性為目的的前提下進行各方面改革,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調動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才能有效改變中職數學的窘迫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