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爍爍
摘要:自從素質教育開展以來,學校普遍逐漸重視了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尤其是在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更是要幫助學生養成愿意學習、主動學習、學會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正如我國的大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的:“中小學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習慣。”所以,在小學階段這個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我們有必要去了解小學生學習習慣中存在的問題,分析不良學習習慣的成因,最后幫助學生更加輕松快樂地學習。這次調查的主要目的就是了解目前高年級小學生課后的學習習慣現狀和特點,為班主任工作的開展以及教師的有效教學提供實證依據。
關鍵詞:小學生;習慣;不良學習習慣
一、調查對象與工具
1.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是以J小學高年級三個班共154名學生為樣本,共發放問卷154份,回收154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150份,有效率97.4%。有效樣本中四年級53人,五年級50人,六年級47人。絕大部分學生來自城市家庭。
2.調查工具
本次調查采用自編《小學生課后學習習慣調查問卷(學生用)》,考慮到小學生的答題能力,設計的問題表述簡單明了,較為容易理解,以便于回答。
3.調查內容
學生的作息習慣、做作業的習慣、課外閱讀的習慣以及一些與課后學習有關的生活習慣。
二、結果分析
1.學生的作息習慣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四、五、六三個年級中,作息習慣最差的是四年級的學生,只有不到一半的學生能夠按時起床,小部分學生能按時作息,而經常不能按時起床和按時作息的學生占到了8%和17%,均高于五年級和六年級的學生。作息習慣較好的是五年級和六年級的學生,能按時起床的學生占到了68%和72%,能按時作息的學生占56%和53%,說明五年級和六年級學生的作息習慣沒有明顯的差異,均好于四年級的學生。
2.做作業的習慣
從學生做作業的時間段來看,三個年級并沒有明顯的差異,大部分都集中在晚飯前進行,說明很多小學生在下午放學后的這段時間做作業,并且在晚飯前就可以完成。另外,只有很少一部分學生會在晚飯后做作業,而拖到更晚的則幾乎沒有,說明高年級的小學生在作業時間段的安排這一方面的習慣比較規律并且具有較高的一致性。
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可以看出三個年級由低到高存在明顯的差異。首先,四年級到六年級能夠自己獨立完成作業的人數比例為51%、70%和79%,是依次增加的;第二,四年級到六年級需要家長陪著做作業的人數比例為11%、4%、0%,是依次減少的。這說明隨著年級的增加,學生獨立做作業的能力在不斷提高。
從上表可以看出,當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大部分都會先獨立思考,然后在去問家長,但同時也可以發現,在遇到問題時能夠獨立思考的學生中,六年級的學生占的比例明顯高于四年級和五年級的學生所占比例,說明六年級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較強。
作業做完后自己能夠進行檢查是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從統計結果看,四年級的學生中檢查作業的人數比例較少,學生做完作業不檢查的比例由四年級到六年級依次遞減。
從結果看,三個年級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夠及時糾正作業中的錯題,反映出高年級小學生基本上都具有較好的作業糾錯能力。
3.課外閱讀習慣
孩子們在已經完成作業后的課余時間里都會做哪些事情呢?從表中可以看到四年級和六年級有超過一半的同學會去看課外書,而五年級看課外書的同學更是達到了80%的比例。在調查中了解到孩子們看的課外書種類很多,有文學雜志、漫畫、歷史故事、幽默笑話、卡通動漫等等,可見這些小學生具有較廣的閱讀面。除了看課外書外,看電視、玩電腦游戲和睡覺的學生都很少,基本都選擇了做其他事情,據了解,有參加興趣班、外出散步、逛超市、打球等,由此可見,他們的課余生活還是比較豐富的。
4.與課后學習有關的生活習慣
四年級有6%的學生不能自己整理學習用具和書包,五年級有2%的學生不能自己整理學習用具和書包,六年級的學生全部都可以自己整理學習用具和書包,可以看出隨著年級的增加,學生的生活獨立也在逐漸增強。另外一個問題“你能將自己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嗎?”也可以反映出小學生的生活獨立性的情況。(見下表)
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五年級和六年級超過90%的學生是能夠把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的,而四年級則有五分之一的學生不能將自己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四年級學生的生活獨立性不如五年級和六年級的學生。
結語: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隨著年齡和知識的增長,小學生的學習習慣水平在總體呈上升的趨勢,但是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也影響著小學生的成長,應該引起教育主管部門、學校、老師、家長們進一步的重視,將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始終貫穿于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之中。
參考文獻:
[1]鄒運玲.《小學生良好課后學習習慣的培養與管理》[J].《北方文學(中旬刊)》,2013(06).
[2]吳阿堅,張明珠.《小學生學習習慣現狀調查與思考》[J].《文教資料》,2007(17).
[3]趙麗輝.《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J].《時代報告(下半月)》,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