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美軍
摘要:《新課標》中指出在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不僅應該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注重將物理科學的新成就及其對人類文明的影響等納入課程,而且還應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愿望、科學探究能力、創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因此物理課程的構建應注重讓學生經歷從自然到物理、從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實踐,注重物科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從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出發,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景能激發學生積極的求知欲。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實現物理課堂的有效教學是物理教師的追求。而“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是本次物理課程改革的理念,如何貫徹落實這一理念,有效提高課堂效率。重要的方法是把教材內容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創設富有生活氣息的學習情景,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體驗和理解物理知識,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有效提高了物理課堂效率。
關鍵詞:創設生活化情景;提高課堂效率
《新課標》告訴我們,必須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針對新一輪課改的要求,我們只有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才能落實新課程理念。
那么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效率呢?我認為創設富有生活氣息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一條很好的途徑。在具體的物理教學實踐過程中,可通過多種方式創設生活化情景。生活化情境,就是教師利用生活中的真實現象,應用多種技術創設能激發學生問題意識和探究欲望的教學環境。物理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物理情境……”既然物理來源于生活,那么我們的物理教學就應該將課堂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提高學生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使學生感到物理就在生活中,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增強學生學習的內動力,促使學生圍繞自己身邊的問題展開探究,提高學生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
一: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創設生活化情景
《新標準》指出: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聯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物理問題的興趣,培養物理學習能力,鼓勵積極探究,使學生了解物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態度。所以教師要善于挖掘教學內容,讓物理知識貼近生活,讓學生感悟到物理問題的存在,引起一種學習需求,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主動性就會馬上高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討論就會自然與和諧。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感知與理解就更加深刻。
二、利用圖表創設生活化情景
圖表是學習物理的重要工具,也是中考、高考的重要考試內容。近幾年的中考、高考大部分都以物理圖表為情境創設問題,以考察學生運用物理概念、規律、原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物理教學中,通過物理圖表的觀察和分析,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和物理素養,而且對發展學生的智力有著重要的意義,現行初中物理教材中要求掌握的圖表類型多樣,這些圖表往往信息量大,有的甚至較抽象。如果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把生活信息融入到物理圖表中去,鼓勵學生主動探究,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三、用新觀念創設生活化情境
新的物理課程標準和物理新教材竭力尋找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實例,讓物理從生活中走來,有目的地將物理問題提煉出來,再將物理知識回歸生活,既能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物理,增強學生生活中的物理意識,又有利于發掘每個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用新的理念去創設新穎有趣的生活化情景,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四、利用虛擬假設,巧妙聯系創設生活化情景
虛擬假設,即在思考問題時能假設一個情境,可以用人、物、事、物、時來創設,要立足教材,面向生活。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有機結合,把那些不知與已知、淺知與深知之類的需要帶到一定情境中去,讓學生通過思考、揮究,實現知識的遷移,有些故事、詩歌、歌訣、諺語、對聯等對學生來說是富有吸引力的,他們往往與物理知識緊密物聯系在一起,要求教師利用他們與物理知識與生活常識三者之間的聯系找到結合點,不僅會讓學生覺得興趣盎然,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在擴大視野的同時,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活躍了教學的氛圍,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物理課堂產生無窮的魅力。讓學生在如詩如畫的意境中既學了知識,又體驗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多樣的人文美景,獲得熱愛祖國的情感熏陶,同時又了解區域的自然特征。
五、結合熱點創設生活化情景
當今世界新變、新事物、新事件、新問題層出不窮,新教材中盡管增加了大量的現代信息,但仍不能滿足當代學生發展的需要。為此,根據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點認知規律及新物理教材注重人文物理的特點,及時將社會焦點熱點事件引入課堂,并且要將學生對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這些熱點焦點事件進行深入思考、認真分析,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聯系時事熱點、焦點的問題往往比較復雜,思維空間較大,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活躍。有些熱點、焦點問題常常不能在有限的課堂上完成和生成,學生可在以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過程中繼續加以關注和探究,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終身學習。
六、利用實驗創設生活化情景
實驗法是國內外比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由老師提出命題或創設條件,學生圍繞教師的命題進行假設、實驗證明;或利用教師創設的條件,進行開放性實驗,從中發現新現象,找到新規律的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主要是指老師在課堂上展示相關的實驗,或讓學生經過動手實驗學習知識、培養探究能力,使學生獲得直觀經驗,促進其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物理課程知識涉及世間各種自然、人文景象,學生經驗有限,加上想象和聯想都有待發展,用簡易操作的小實驗,讓學生獲得直觀體驗,既能增加課堂趣味性,又可以獲得科學研究的經驗,培養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教師要善于尋找生活中的物理因素,創設有"趣"的生活化情境造成良好的心理態勢和思維環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趣味十足物積極開動腦筋去思索,去探究。另外"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創設有"疑"的生活化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生把生活體驗同物理知識結合起來,并且上升為理性認識。把物理知識與生活、學習、活動有機物結合起來,通過收集資料,動手操作,合作討論等活動。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從而提高他們利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我們的物理教學中要落實新課標,體現物理教學的課改理念——“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培養學生主動的學習意識,教師就必須把課堂放開,讓學生動起來,在課堂上要選取生活中常見的實例和器材,真正體現 “物理就在我身邊"。把物理教學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聯系,把物理問題與生活情境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