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蓉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深刻變革,是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手段。因此,當今各學校基本上普及了“班班通”,讓教育跟上了這個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老師們立足于教學實踐,把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充分應用于數學教學,研究如何更好地發揮信息技術的潛能,優化數學教學過程,改進數學學習方式。
關鍵詞:信息技術;改進;小學數學;教學方式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學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設施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要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是實施新課程的需要。在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中,老師們已深刻地認識到現代信息技術對改進小學數學教學,全面培養高素質的學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技術改進了師生備課方式
近年來,學校大膽地進行了教師備課改革,教師不需花大量的時間將教案長篇地抄寫在備課本上,而是讓教師自己選定一本參考教案,花更多的時間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通過上網、查錄象、文字資料等多途徑獲取更全面的信息,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對已有的教案進行改進,設計出能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教案。老師們可以把事先查找到的知識的相應的網站保留在收藏夾里,上課時直接進行網上搜索。比如:老師在上“秒的認識”一節課時,師生互動,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飛人劉翔嗎?(生:知道)。師:劉翔在100米跨欄時,以12秒88的成績打破了世界記錄,為我們的國家掙得了榮譽。想不想感受這激動人心時刻啊?(生:想)。于是,老師就搜索出了視頻,令人激動的畫面,讓學生們情緒高漲,為整節課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信息技術改進了學生的預習方式
在老師們布置的家庭作業中總是多了這樣的題目:回家上網,查一查有關×××的知識。數學呢,一般就上網查一查某些數學知識產生背景,或者一些知識在歷史上相關的一寫鏈接。例如:在學習了時、分、秒之后,我們布置學生回家收集從古至今,人類使用了哪些計時方式;在學習了圓的周長后,可以讓學生回家查一查圓周率的相關知識等等。上網查資料,讓學生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使其學習真正由課內走到了課外。從而讓學生學會處理(塞選)、吸收、匯集、儲存信息,學會用最短的時間、最有效的方法加工和創造最新的知識,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機會和學習興趣。
三、信息技術提高了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
現代的教學不僅要學習好學科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獲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學習方式和方法。學生除了在教師那里獲取知識外,更多的信息要通過書籍、互聯網絡自學得到。
在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要實現以上兩個目標就必須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主要是信息技術。數學教師注重發揮以計算機為主體的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優勢,將教師自做的課件以圖片、動畫、影片的形式展示出來,讓學生盡情地徜徉在教師所設的情境當中,提高學生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時通過網絡和資源共享等途徑讓學生主動上網查閱資料和信息,然后通過多媒體、實物展臺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展示出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參與能力。
1、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一節課時,上課教師用唐僧師徒去西天取經的故事引入,充分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請看課件——這樣的引入到處可見。
2、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化靜為動,直觀形象動態的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例如:在教學一年級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時,為了突破難點,在學生動手操作的基礎上,老師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先出示3捆4根小棒表示34,再出示2捆8根小棒表示28,整捆的與整捆的對齊,單根的與單根的對齊,接下來演示把10根單根的捆成1捆放在整捆的下面,使學生明白滿十進一的道理。通過電腦演示把計算過程清楚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了進位的道理和算理,完成了由表象到抽象的思維過程。
3、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用多種感觀參與學習活動,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例如:在教學“秒的認識”一節課中,,在建立秒的概念時,老師利用課件出示鐘面,一邊讓學生用眼看秒針一秒一秒的走,一邊聽那有節奏的滴答滴答聲,還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個在一秒鐘內能完成的動作,這樣調用了多種感官真正的去感受一秒鐘的長短。(課件:秒的認識)
4、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充分感知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例如:在教學《美麗的軸對稱圖形》一課時,劉老師在網上收集了很多呈軸對稱的實物圖片(課件展示),試想,有哪種方式能有這樣效果。
5、利用信息技術優勢,組織學生的練習活動,提高課堂效率。例如:(課件:求面積 平移展示)諸如這樣的習題,有了課件就方便多了。
6、課外,師生還可以利用QQ平臺,微信平臺進行時時對話,大大拓寬了我們的數學課堂。
不難看出,通過信息技術的使用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師生角色的轉換。信息技術可以建構出一種理想的學習環境,這樣的環境可以支持真實的情境創設,不受時空限制的資源共享,快速靈活的信息獲取,豐富多樣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區界限的協作交流,以及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的自主發現和自主探索……在此基礎上可以實現一種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全新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與合作學習,
四、信息技術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術僅僅作為教學輔助工具,而且強調要把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利用信息技術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等學習環境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在整合過程中得到有效的鍛煉,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當然學生在主動獲取信息時方式要靈活,對較難的問題可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合作完成,而較容易的問題可獨立完成,教師只充當了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組織者。
總之,在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技術不斷發展的新形勢下,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并合理的運用到課堂中,是實施新課改對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也是創新教育的要求。只要我們正確發揮信息技術教學的輔助功能,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陸宏 孫月圣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念與實施》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2010年5月
[2]《現代教育技術》雜志 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大學電教中心
[3]《小學數學教育》 中國教育學會小學數學專委會會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