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偉
【摘 要】隨著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自身身體素質的關注越來越多。尤其是作為體育運動與教學的前沿陣地,大學體育教育將擔負著越來越重的社會責任。文章以眉山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探討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實施體育俱樂部式教學的優勢和對策。
【關鍵詞】眉山職業技術學院 體育俱樂部式教學 優勢 問題 對策
一、體育俱樂部式教學的概念
迄今為止,國內外對體育俱樂部式教學還沒有統一定義,但是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有些觀點還是得到了大家的廣泛認同。德國的學者海爾曼認為,體育俱樂部式教學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更加突出和強調的是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由性。日本文部認為,體育俱樂部式教學是以愛好體育運動的學生為主體,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我國吳秋林老師認為,體育俱樂部式教學是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新形式,是眾多興趣愛好相同的大學生組成的組織,是在自我不斷發展和完善的基礎上學生選擇不同體育運動項目而結合起來、具有一定社團意義的組織形式。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體育俱樂部式教學是以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為支點,在自主、自由、自愿的基礎上組成不同的體育項目組織,在體育教師指導的方式下進行體育活動,以達到國家對高校體育教學的要求。
二、以眉山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實施體育俱樂部式教學的優勢
(一)增強和保持學生體育運動興趣
據筆者調查,我院男生有76%對有體育運動有興趣,女生僅有37%對體育運動有興趣。而體育俱樂部式教學是以學生的興趣為支點的,學生所參加的體育項目都是自愿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體育運動,教師只起指導作用,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體育俱樂部式教學有助于增強和保持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
(二)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
據調查,現在高職學生患有心理疾病的比例在逐年增加,很大原因是因為他們缺乏與外界的交流。實施體育俱樂部式教學會將許多有共同體育興趣愛好的學生組織在一起,促進相互之間的交流,減少心理疾病的發生。
(三)培養學生堅定的意志
眉山職業技術學院的許多學生由于缺乏堅定的意志而產生厭學情緒。經常參加體育運動會培養學生堅定的意志。
三、以眉山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實施體育俱樂部式教學的問題和對策
(一)實施體育俱樂部式教學所面臨的問題
1.體育硬件設施不足
眉山職業技術學院的主要體育設施是田徑場,其次為籃球場、足球場,并且沒有專業的籃球室內館,更不用說排球、羽毛球等主題運動項目場館。這些遠遠不能滿足大學生的實際需要,也成為制約俱樂部式教學開展的瓶頸。
2.師資力量嚴重不足
眉山職業技術學院從事專業體育教學的教師只有8人,而學院的學生人數卻有5000余人,這樣的師生比例是失衡的。而且教師缺乏提高自己能力的機會,這就制約了俱樂部在項目選擇上的多樣性,有些運動項目即使學生愿意學,可是教師的專業技能無法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
3.學生整體的能動性不夠
眉山職業技術學院專業的定位是:優化農業、師范類專業,構建以現代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為主,農、工、文、管協調發展的專業體系。從中可以看出學生以文科類居多。有數據顯示,文科類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愛好要弱于理科類學生。所以從興趣愛好上講,本院的學生對參與體育運動沒有很高的熱情,自我能動性不足。
(二)針對眉山職業技術學院實施體育俱樂部式教學問題所采取的對策
1.俱樂部的選擇和定位
俱樂部定位應該以普及率高而且不需要大量專業運動設施的運動項目為主,以一些娛樂性強、參與人數多的項目為主。這樣就可以因地制宜選擇譬如籃球、足球、排球、健美操、花式跳繩等運動項目建立俱樂部。
2.體育俱樂部式教學的管理體制構建
體育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必須結合大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組織能力特點,確定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大學生自治的體育教學俱樂部管理方法。管理的基本形式是以各單項俱樂部為基本管理單位,進行體育競賽和余暇活動的組織和安排。單項教學俱樂部通過技術水平測試,把學生分成高、中、初三個技術等級班,每個俱樂部按學生的技術水平進行分層教學,師生共同管理。加強教學管理,制定教學俱樂部章程、學生選課辦法、考核考勤管理辦法、體育課堂常規等文件規章制度。這些規章制度為教學規范化運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依據俱樂部章程,邀請院校領導擔任俱樂部聯盟主席,各個單項俱樂部根據本項目的特點成立俱樂部委員會,邀請學校其他中層領導干部任各個單項俱樂部主席;任課教師擔任各單項俱樂部副主席,秘書長、競賽部長、宣傳部長、培訓部長由學生擔任;指導教師負責俱樂部的課堂教學、技術指導和委員會的組建工作;委員會成員協助指導教師組織課外鍛煉、競賽組織、裁判培訓、宣傳與經費管理以及與校、系學生會的協調配合。
四、結語
體育課程改革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程,要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增強學生體質,發展學生個性,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為課程建設目標,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總結。當前高校開辦體育俱樂部的時機正日漸成熟,也反映了今后我國普通高校體育發展的趨勢,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學校要正確處理好體育課與體育俱樂部的關系,著重在意識培養、內部管理、硬件建設方面下功夫,以促進體育俱樂部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并在此基礎上不斷總結經驗,逐步加以完善。
【參考文獻】
[1]楊柳.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組織形式的現狀與改革探析——以湖南省部分高校體育俱樂部為例[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6.
[2]劉德華.淺談高校課外體育俱樂部與校園體育文化的互動功能[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1).
[3]吳強松,周俊輝.從德國學校體育俱樂部看中國高校“俱樂部型”體育教學模式的發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2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