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雪梅 張亞 劉建泉
摘 要:文章認為新建本科院校應以滿足地方需求為導向,大力培養應用型人才,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新建本科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首先要明確辦學定位;其次,要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適應地方經濟建設發展的應用型人才;再次,要根據地方經濟建設現狀調整專業設置,將專業建設與區域產業發展對接;最后,要融入地方辦學,走產學研用結合道路,深化校地合作。新建本科院校為地方經濟的發展服務,地方經濟的發展也為新建本科院校提供著生存與發展的基礎。新建本科院校通過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不但為地方經濟建設做出實質性的貢獻,也為學校自身生存發展探索出一條科學發展的道路。
關鍵詞:新建本科院校 地方經濟發展 服務 能力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11-212-03
新建本科院校應以立足地方、服務社會的宗旨,堅持面向地方、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走產學研合作教育之路,努力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持、智力支持、技術支持。也就是說新建本科院校要以服務地方作為自己的重要使命,著重建立高校與地方之間的互動關系和互動模式,實現高校與地方經濟建設之間的密切結合,形成高校自己的地方特色。面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等教育的新要求與期待,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依據高等教育大眾化生態重新定位,培養應用型人才,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發展,這是應對新形勢的必然選擇。
新建本科院校如何提升服務地方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能力,如何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實現轉型升級,這是新建本科院校在內涵式發展中必須解決的重要課題。成都工業學院是經教育部批準,于2012年在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基礎上建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學校前身創辦于1913年,是辛亥革命后四川省舉辦的第一所事業學校。成都工業學院自建校以來,從未間斷過辦學,始終秉承“手腦并用、學做合一”的傳統理念堅持培養應用型人才,2016年被批準增列為“本科院校整體轉型發展改革”試點單位。
德國應用科技大學與我國的新建本科院校有許多相似之處,我國新建本科院校的前身往往是高職高專,德國應用科技大學的前身是高級專業學校和工程師學院,高級專業學校和工程師學院與我國的高職高專類似,我國新建本科院校在人才培養目標上與德國應用科技大學一致,都是培養應用型人才。成都工業學院長期以來一直十分注重學習借鑒德國應用科學大學的辦學經驗,不斷強化學科特色和優勢,一直堅持產學研相結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實踐、創新能力。學校目前有18個本科專業,30余個專科專業。本文以成都工業學院為例探討新建本科院校如何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一、新建本科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首先要明確辦學定位,定位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辦學定位決定學校的改革和發展方向。新建本科院校要清楚自己在整個高等教育體系的位置,準確把握自身角色、分工和使命。只有明確了辦學定位,新建本科院校才能確定自身發展目標、類型、層次、服務面向等問題。
地域的優勢可以讓新建本科院校能更好地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傳統本科院校在辦學過程中,由于受傳統辦學理念驅動,很少考慮地方經濟建設需求,而新建本科院校的辦學定位是立足地方、培養適應地方經濟建設的應用型人才,新建本科院校所處地域獨特的文化資源、產業優勢,是學校生存發展的重要基礎,新建本科院校只有抓住地方優勢、融入地方辦學,才能找到學校發展的正確道路,才能迅速提升自身的辦學水平。
在《四川省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項目任務書》中,成都工業學院明確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寫入改革主要目標:建立多形式、實質性的校企合作、協同創新發展平臺,增強學校服務于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能力。成都工業學院的辦學定位是建設一所特色鮮明的地方高水平應用型高等學校,因此人才培養目標為適應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和行業技術進步的基層應用性工程技術人才。
確立了清晰的辦學定位,形成了具有區域性特點的辦學特色,新建本科院校才能更好地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
二、新建本科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要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適應地方經濟建設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新建本科院校原有的人才培養體系是高職高專的,應用本科與高職專科雖然都是培養應用型人才,但卻有較大的不同。盡管都是培養第一線需要的技術應用人才,但應用本科出現以后,高職專科的具體培養目標和規格應當有所調整,與應用本科有所分工。應用本科培養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具有鮮明的特征,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涉及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實踐教學、考核方式等方面。目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與傳統老本科院校存在同質化現象。從應用型的人才培養目標出發,圍繞提升學生應用能力這個核心,突出課程知識的實際應用和生產技能的實際操作,讓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培養過程,科學合理設置課程體系。產教融合,政產學研合作教育,構建以實踐性課程模塊為特征的課程群,做中學、學中做,將所學理論用以解決生產實際和社會問題。
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工作對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更好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非常重要意義。新建本科院校在人才培養方案的設置上要充分體現應用性特征,要以社會需求、職業需要為核心,積極探索以職業能力為主線、實踐教學為主導、理論為其基礎的新模式。培養具有職業適應性的人才是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主要指向。
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是成都工業學院高度重視的核心工作,為此成都工業學院邀請行業專家為學校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及人才培養方案做指導論證。成都工業學院召開了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及人才培養方案指導意見研討會,各位專家從產教融合、行業培養標準、創新創業、綜合素質課程等方面,對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指導意見(討論稿)進行了多方面的指導論證,并針對通識課程與專業課程的設置,必修學分與選修學分所占比例的調整,如何將產教融合、創新創業融入方案以及如何把人才培養方案與各專業的特點有機結合起來等方面提出了寶貴的意見與建議。成都工業學院在行業專家的指導下優化了人才培養模式、科學合理設置了課程體系。
三、新建本科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必須根據地方經濟建設現狀調整專業設置,將專業建設與區域產業發展對接
新建本科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在專業設置上要以需求為導向,對接產業、行業,與區域經濟發展關聯,立足學校辦學實際辦出特色。新建本科院校要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持、技術支撐專業給予重點建設,以專業鏈對接區域重點發展的產業鏈,使學校專業群、人才培養鏈、人才培養規格分別與地方經濟建設經濟發展的產業群、產業鏈、企業崗位需求相匹配,為地方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的急需人才。新建本科院校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即能將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所從事的專業社會實踐的一種專門的人才類型。新建本科院校主要是為所在地區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因此,新建本科院校應當依據地方的產業優勢,根據產業的發展而調整課程或專業方向,新建本科院校要依據地方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調整專業學科布局。
新建本科院校要根據地方經濟建設的現狀調整和改造傳統專業,發展新興學科專業,使所培養的人才適應社會相應崗位職業要求。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通過對地方產業發展和未來人力資源的需求預測分析,保持專業設置的前瞻性和主動性。
作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必須牢固樹立服務地方的意識,要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設置和調整專業,提高專業結構和地方產業結構的適應度。成都工業學院本科專業18個,專科專業30余個,成都工業學院現已形成工管結合以工為主的多個專業群,初步構建了集重點優勢專業、特色和品牌專業于一體,并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相契合的專業結構體系。
成都工業學院以產業發展引導專業建設,各專業紛紛利用地方行業資源優勢,聘請行業專家為專業顧問,多次召開專家顧問委員會,征求行業專家對本專業建設的指導意見及建議,專家們認真審核了專業的培養定位和目標、課程設置和學時安排、實踐教學和實習基地建設、崗位需求與能力培養等。
新建本科院校在專業設置上應具有適切性特征,所設專業要快速適應所在服務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新建本科院校的專業應該是以需求為導向,立足于地方產業、行業,與區域經濟發展對接。新建本科院校根據行業產業鏈的要求設置相關專業,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鏈的對接,實現以產業引導專業,以專業服務行業。
四、新建本科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要融入地方辦學,走產學研用結合道路,深化校地合作
新建本科院校只有依托行業企業辦學才能使自己的辦學有落腳點,也只有在不斷滿足行業企業的發展需求中,才能真正進行行業對接,新建本科院校要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主動與行業企業對接,增強地方性、應用性特征,增強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新建本科院校融入地方辦學,走產學研用結合道路,深化校地合作是必然選擇。成都工業學院將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作為2016年度黨政工作要點,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確定為學校高度重視的核心工作,特別召開專家研討會,圍繞學生成長、圍繞行業發展和社會進步對教學的要求,在專家的指導幫助下,做好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工作,為建設應用型高校這一長遠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新建本科院校確立應用型大學的發展定位,探索以產學研合作教育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新模式,那么,應用型本科院校與傳統本科院校到底有什么不同?兩者主要區別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建立之初就緊扣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產學研用結合拉近了學校和企業行業之間的距離。新建本科院校以企業的經濟技術為支撐提升辦學水平,企業通過產學研用合作提升企業的文化內涵與企業競爭力。
四川省級高級研修項目是四川省推進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的重要抓手,培養培訓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的重要途徑,成都工業學院為拓展社會服務能力向人社廳申報了“無人機技術應用開發”、“物聯網信息技術應用”兩個項目,獲準入選,學校承辦培訓項目的過程,也是提升自身的社會服務能力的過程。
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首要檢驗標準應該是就業率和就業質量,而不是各種院校排名。企業通過產學研合作教育的平臺,可以不斷的獲得具有技術應用能力與崗位適應能力的優秀畢業生,為企業的壯大發展提供了后備力量。
成都工業學院積極探索產學研合作途徑,經濟與管理學院與四川樂送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成都工業學院&樂送物流校企聯合人才培養基地”,樂送物流公司與學校捆綁在一起培養人才,展開諸多合作,如樂送物流公司與經管學院共同制定城市配送類物流企業人才培養標準,經管學院不斷為樂送物流公司提供物流管理、國際商務、市場營銷以及會計專業人才,經管學院可派遣部分物流管理專業教師到樂送物流公司掛職鍛煉,開展工程實踐,以培養雙師雙能型人才,而經管學院可為樂送物流公司開展員工培訓提供師資、教室、實驗室等條件。
五、新建本科院校服務地方經濟建設,要積極成為地方政府的智庫
高校是一個智力資源高度集中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作為地方本科院校應該發揮自己的智力優勢,為地方政府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出思想、出主意、出政策。新建本科院校只管自己辦學,這不符合現代教育的理念,新建本科院校應當為地方經濟、社會、教育、文化的發展出思想、出政策、出主意,成為地方的智能依靠。新建本科院校作為地方本科院校要爭取地方政府的支持,與地方共建教育資源,建立政產學研合作教育聯盟,充分利用當地及其周邊的行業、企業優質資源,搭建教學科研共享平臺、基地,以區域優勢打造專業優勢和地方特色,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力資源與技術支持,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智庫和產業伙伴。
成都工業學院本著專業技術服務社會、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理念,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力資源與技術支持,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智庫和產業伙伴。信息與計算科學系申報的課題“成都市互聯網消費情況研究”獲“成都市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研究課題立項”,環境工程教研室與成都市環境科學學會聯合承擔了“推進飲用水源地居民和高校環保監督員履行社會責任”項目的建設,模具技術重點實驗室專家團隊代表成都市電子學會承擔了《成都市中小企業“互聯網+”創新應用調查》社會服務招投標項目。
成都工業學院本著“立足成都、服務四川、面向西部、輻射全國”的原則,依托行業服務區域,通過實施“校企合作”,在與行業企業對接中提升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主動融入地方自主創新體系,積極參與地方重大科技專項的實施,面向地方戰略性新興產業。成都工業學院搶抓機遇,與郫縣政府共建無人機創新創業基地,堅持辦應用型大學,培養基層一線應用型人才。
面對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局面,新建本科院校立足地方、服務地方,發揮自己的辦學優勢,發展自己的辦學特色,這是新建本科院校在激烈競爭中走出困境、贏得主動、求得發展的必然選擇。新的機遇將新建本科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職能推到了時代前沿,并形成了高校與地方經濟共同發展的共存關系。新建本科院校為地方經濟的發展服務,地方經濟的發展也為新建本科院校提供著生存與發展的基礎。新建本科院校通過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不但為地方經濟建設做出實質性的貢獻,也為學校自身生存發展探索出一條科學發展的道路。
[本文系四川省科技廳科研項目《新建本科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15ZR0182,2015年立項四川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潘懋元.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論與實踐.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
[2] 陳小虎,楊祥.新型應用型本科院校發展的14個基本問題.中國大學教育,2013(1)
[3] 陳躍泉.應用型本科院校服務地方經濟轉型升級的路徑探索.高等教育研究,2013(6)
[4] 周遠清.地方高校如何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重慶高教研究,2015(4)
[5] 王清義.高校應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實現轉型.河南日報,2015.4.1
(作者單位:成都工業學院 四川成都 610000)
(作者簡介:邱雪梅,成都工業學院助理研究員;張亞,成都工業學院教授;劉建泉,成都工業學院助理研究員。)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