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天郭
(湖北經濟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
武漢市城鄉統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及應用
龔天郭
(湖北經濟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實施城鄉統籌發展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必要過程,本文基于系統性、典型性、科學性等原則總結歸納了武漢市城鄉統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以時間序列數據為依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來對武漢市城鄉統籌發展的成果進行實證分析,主成分分析的綜合得分結果顯示武漢市城鄉發展差距正在逐步擴大,從各因子表征的意義來看,主要體現在城鎮化發展使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費、恩格爾系數等方面的差距逐步擴大,為武漢市城鄉統籌發展提供參考。
武漢市;城鄉統籌發展;主成分分析法;評價指標體系
1.武漢市城鄉統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城鄉統籌發展,即城鄉一體化發展,目前學術界用來評價城鄉統籌發展的指標體系主要采用阿瑪特亞·森明的劃分方式,即分為發展度、差異度和協調度三個維度,每個維度下都有數個評價指標。國內學者在研究城鄉統籌發展時,基本也會按照這一體系進行評價,但根據實際情況和應用的差異,具體的指標會有所改變,但主要目的仍是為了評價城鄉統籌發展的成果。
針對武漢市城鄉統籌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一是評價的目標是為了全面了解武漢市城鄉統籌發展的水平,并為未來的發展規劃提供一定的參考;二是評價過程須有利于探討、發現武漢市城鄉統籌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制約因素;三是以時間序列為依據的評價方式能夠充分體現出武漢市城鄉統籌發展水平的動態軌跡,有助于政府統籌管理。
本文在武漢城鄉統籌發展基本要求的基礎上,結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系統性、典型性、科學性等原則,構建了武漢市城鄉統籌發展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表1 城鄉統籌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2.武漢市城鄉統籌發展評價方法
評價城鄉統籌發展水平的方法有很多,本文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來評價武漢市城鄉統籌發展水平。
2.1 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是因子分析中的特殊一種,能夠將多個關系復雜的指標進行結構化處理,得到少數幾個不相關的能夠代表整個評標指標體系的主因子,從而提高了統計分析的效率。也就是一個主因子代表一類相關性較高的指標,而不同因子內的指標之間相關性較低。其計算過程較為復雜,基本步驟如下:一、數據標準化;二、求相關系數矩陣;三、求特征根系;四、求特征根對應特征向量;五、計算特征根貢獻率;六、解釋主成分物理意義;七、在有需要的情況下計算綜合得分。詳細計算過程在此處就不作介紹,目前主要利用SPSS軟件來進行計算。
2.2 武漢市城鄉統籌發展的實證分析
目前武漢市統計局發布的詳細統計數據只刊登到2014年,也就是《武漢市統計年鑒2015》,其中內容主要以2010-2014年的數據為主,本文就以這5年為時間序列,提取相關數據,借助數據處理軟件SPSS19.0進行主成分分析。
2.2.1 數據標準化
數據標準化也叫去量綱化,即去除數據單位的影響,將其轉化為可以進行統一統計分析的數據。根據《武漢市統計年鑒2015》中所提供的數據,結合評價指標的計算方式進行初步處理之后,再將處理結果進行標準化處理,得到數據如表2所示:

表2 武漢市城鄉統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數據標準化結果
2.2.2 初始特征值
在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之后,使用SPSS19.0軟件進行降維、因子分析等一系列操作之后,得到武漢市城鄉統籌發展的指標評價體系的主成分特征值、貢獻率、累積貢獻率。根據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原則,本指標評價體系最終挑選出了2個主成分,這2個主成分特征值累積總方差達到了94.709%(具體情況如表3所示),具備代表性,因而選擇這2個主成分對武漢市成型統籌發展水平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表3 指標評價體系初始特征值
2.2.3 提取主成分
在經過數據標準化以及獲取主成分初始特征值之后,下面繼續使用SPSS19.0對主成分進行進一步的處理,得到各指標在主成分上的荷載矩陣如表4所示:

表4 成分矩陣
從表4可以看出,在第一因子上,城鎮化率(X1)、人均GDP(X2)、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X3)、城鄉人均消費(X4)、城鄉人均用電量(X6)、城鄉人均居住面積(X7)、城鄉固定投資差異(X8)、城鄉二元結構差異(X9)等指標均有較大荷載,第二因子上,城鄉恩格爾系數具有較大荷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得出各成分得分系數矩陣如表5所示:

表5 成分得分系數矩陣
2.2.4 武漢市城鄉統籌發展綜合評價模型
根據指標體系的初始特征值、成分得分系數矩陣,可以得出武漢市城鄉統籌發展綜合評價模型如下:
F=(71.087/94.709)*F1+(23.623/94.709)*F2
其中:
F1=-0.133*ZX1-0.155*ZX2+0.138*ZX3+0.147*ZX4+0.44*ZX5+0.149*ZX6-0.144*ZX7-0.115*ZX8+0.127*ZX9
F2=0.152*ZX1+0.011*ZX2+0.213*ZX3+0.144*ZX4+0.113*ZX5+0.113*ZX6-0.021*ZX7+0.319*ZX8-0.25*ZX9
其中F代表武漢市城鄉統籌發展的綜合得分,F的值越大,表示城鄉統籌發展的水平越高,城鄉差距越小,F值越小,則表示城鄉統籌發展水平越低,城鄉差距越大。
2.2.5 武漢市城鄉統籌發展綜合評價結果
將武漢市城鄉統籌發展指標體系經標準化處理后的數據代入模型中,可得武漢市城鄉統籌發展綜合評價得分如表6所示:

表6 武漢市城鄉統籌發展綜合評價得分
從表6可以看出,武漢市城鄉統籌發展的水平呈現出退化趨勢,而根據因子分析的情況來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雖然推動了國民生產總值的提升,但是并沒有給城鄉統籌發展帶來明顯的積極作用,而是在不斷擴大城鄉差距,雖然農民人均收入與人均消費都在增長,但城市人均收入與人均消費增長的幅度更快,這一點從恩格爾系數比值的標準值不斷下滑也可以看出,這也符合武漢市近年來不斷推進城區規劃、大力發展城區建設的基本情況,武漢市應當從針對這幾個方面制定相應的對策,在保證城鎮發展速度的情況下,盡可能縮小農村與城鎮的差距。
3.武漢市城鄉統籌發展的建議
針對武漢市城鄉統籌發展水平呈現退化的趨勢,整體經濟雖然在高速發展之中,但城鄉差距卻在不斷擴大,根據因子成分矩陣的結果來看,武漢市城鄉統籌發展水平退化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人均GDP、城鄉人均消費水平差異、城鄉人均用電量差異、城鄉人均居住面積差異以及城鄉恩格爾系數差異方面。
事實上,從人均GDP的成分得分系數為負的情況來看,說明人均GDP的提升并沒有為城鄉統籌發展帶來積極作用,而是進一步擴大了城鄉差距,也就是說武漢市農村人均收入較大程度上拖了武漢市人均GDP的“后腿”,人均GDP的變化自然會對人均收入帶來直接影響,而民眾收入提高了,消費自然會提升。這一點在第二主成分中,恩格爾系數差異的標準化數值急轉直下可以看出,武漢市城鄉食品消費的比例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城市人口食品消費所占比例突然提高,這也是導致2014年武漢市城鄉統籌發展水平綜合得分大幅度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上世紀末期,在全國角度上的區域經濟發展規劃還未全面針對中部區域,武漢市的經濟發展速度雖然較慢,但在城鄉統籌發展的水平要明顯高于近兩年,說明彼時武漢市政府采取的是統一均衡發展的策略,而近年來,武漢市大力發展城區規劃和建設,不斷提高城區基礎設施水平,規劃多個高新科技區域,使城區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但農村發展速度卻明顯跟不上。這一點與武漢市近年來的發展情況基本相符,歸根結底,武漢市政府近年來大力發展城區規劃和建設的目的本沒有錯,但在發展城區的同時,也應進一步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注重農村的發展,應設身處地擴大農民收益,實現為民增收的目的。只有農民收入上去了,才會有余錢進行消費,從而進一步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順應政府拉動內需的政策。
綜上所述,武漢市城鄉統籌發展水平呈現退化的趨勢,整體經濟雖然在高速發展之中,但城鄉差距卻在不斷擴大,武漢市政府在大力發展城區經濟的同時,也應注重農村的發展,真正實現為民增收,從而縮小城鄉差距,進一步提升整體發展水平。
[1] 黃晗,李娟,肖志雄.城鄉一體化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應用——以武漢城市圈為例[J].湖北農業科學,2014,53(6).
[2] 郭巖,劉愛華.天津市城鄉統籌發展水平評價及影響因素研究[J].城鄉規劃:城市地理學術版,2015(6).
[3] 沈曉文,劉芳.昆明城鄉關聯發展評價及其動力因素探討[J].中國市場,20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