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孫昊
CeMAT ASIA 2016展后盤點
快倉:英雄史詩的初章——專訪上海快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楊威
文/本刊記者孫昊
作為一家創業企業,怎樣在競爭激烈的自動化物流設備市場站穩腳跟并發展自己,又怎樣以技術為特色,在市場闖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呢?上海快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楊威先生的經歷可以給大家一些啟發。

在談到創立快倉的過程時,楊威介紹,雖然快倉誕生只有短短幾年的時間,但他和他的團隊在物流領域摸爬滾打已有很長的時間了。身負港口自動化的工作經驗和數據開發領域的教育背景,楊威找到了一批和他一樣,同時具有硬件和軟件經驗背景的人才組成了團隊。“之前我曾以咨詢顧問的身份,參與了一家外資物流企業進入中國的策劃,并且搞過物流咨詢,后來考慮到自身特點和行業前景,認為自動化搬運、輸送、分揀這個領域是最適合我的。”有了團隊和方向,后面的路線就十分清晰了。2013年年底,楊威和他的團隊正式開始了自動化物流解決方案軟件的設計。“AGV系統軟件要求高柔性,不同工況對軟件要求兼容性也高,是一項難度很高的開發工作。”2014年,系統雛形形成,經過融資補強之后,楊威的團隊順利入駐一座倉庫進行進一步地研發和調試。“到目前為止,需求方、應用場景、技術背景等研發型創業企業所需要的基本素材我們都已經具備了,后期的繼續推進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A輪融資的時候,百世參與了進來。百世對于年輕的快倉所提供的支持并不僅僅是經濟上的。“百世有著數量眾多的倉庫,可以說包含了各種應用場景,這對于我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楊總表示,從此他的團隊對業務的理解更上了一層樓。“我們與百世業務線的人員有過很多交流,了解到了倉庫的更多痛點和需求。”
現在,快倉已經發展為一家基于機器人集群技術為用戶提供倉儲智能解決方案的成熟企業,其品牌也逐漸被業內所了解,完成的數個大型倉庫解決方案的案例也都令同行刮目相看。這與企業初創時明確定位,專注技術而不懈奮斗的過程是密不可分的。快倉的發展,證明了自動化設備行業技術為王這一真理。只有注重技術研發,才能在眾多創業團隊中脫穎而出。

楊總表示,許多用戶認為“設備商”就是單純做設備的企業,但事實上并不盡然。設備實際上只是系統的執行手段,更重要的是算法以及數據的挖掘和調度。“聽起來很炫,但實際上做起來很枯燥,然而這些東西確實是系統的核心。”楊總將美國的電商市場與中國做了對比,指出,美國的電商市場總體來說沒有中國廣闊,電商的玩法也沒有中國多樣。國內倉庫應用場景豐富而復雜,對于任何設備商和集成商來講都是挑戰。“自動化倉庫本質上就是讓系統取代人作為倉儲行為的發起者,這就要求系統的流程設計、場景設計要完美契合用戶一系列需求,尤其是細節方面。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楊總認為,以設備的思維去做產品,只能滿足單一設備,抱著這樣的思維去做產品解決方案則是萬萬行不通的。“我們一直秉承著這樣的信條:即使用戶只購買我們的單一設備,我們也必須用解決方案的形式去呈現,而不能單獨把設備剝離起來賣給用戶。”要做到這一點,就涉及到對用戶的了解、對需求的把握及對業務流程的打磨。“我們要考慮怎么建模,應該用什么算法,之后才能考慮硬件設備的產品質量如何能夠達到軟件的要求。當然,最后的最后,還要落在成本上。”楊總表示,這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開發鏈條,任何一個環節割裂開,解決方案都是不完整,無法發揮效用的。“現在,大多數用戶需要的是即插即用的系統和設備,不光需要‘交鑰匙’的工程,還需要‘交鑰匙’后系統和設備不能出現問題。用戶對我們的要求,就像買一臺計算機,打開就要使用,不管里面通過怎樣的系統來實現,只要出問題,那就需要我們進行維修。”因此,快倉提供設備時不會想當然地認為用戶會自己排除故障,挖掘新功能或是升級系統,要把一切都做到用戶前面。
要做到這些,快倉就必須不斷發展創新。面對日新月異的市場形勢,快倉并沒有滿足于自己接到的幾個大訂單,而是不斷砥礪前行,不斷完善自己的軟件系統平臺,以期在這個企業飛速發展時期有更大的突破,真正成為行業的技術領軍者。
對于快倉未來的發展,楊總表示,首先要修煉內功,解決方案一定要切中用戶的痛點,實實在在地為他們解決問題,提高效率。“這也就對我們的軟件和硬件都提出了更深一步的要求。除此之外,我們也要看到,系統不是萬能的,任何系統都有其適用邊界,這就要求我們在開拓市場時有戰略有規劃,挑選最適應我們的系統,最能發揮我們戰斗力的領域去發展。”楊總認為,目前市場上不僅僅是用戶在選擇設備商,同時也是設備商在選擇用戶。“特別是在用戶無所適從的時候,我們就要讓用戶明確自己的需求,并了解到他們需要怎樣的產品解決方案來滿足這些需求。”目前,快倉與京東、唯品會、百世等行業巨頭的合作已經提供了諸多成功案例,可以讓用戶真正在倉庫中看到快倉的產品能夠實現什么樣的價值。“我們主要的優勢是高效、穩定、高性價比,把這些信息傳達給客戶,客戶就自然會選擇我們。”楊總指出,快倉在培育客戶,客戶也在用需求培育快倉。“如果我們在發展前期不去甄別客戶,那么需求就會太雜太亂,使我們疲于奔命,對發展非常不利,沒辦法去總結經驗并用這些經驗讓我們的產品更上一層樓。這樣就只能一直用初級產品去應付用戶需求,到最后,用戶不滿意,我們也不滿意,這樣即使前期有銷量,也不能使企業可持續發展,這不僅影響公司壽命,還會耽擱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用戶對自動化設備的認同進程。”因此,打通用戶不了解需求,企業不了解客戶這兩座大山,開出一條通路,是快倉能夠取得成功的秘訣。
在采訪的最后,楊總談到了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他認為,柔性、智能化、低成本的智能倉庫系統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前景廣闊,特別體現在兩個領域:一是電商倉庫,二是傳統行業對供應鏈的改良,這二者都在向更加敏捷的方向發展。楊總表示,原來的模式已經無法滿足需求,理念的升級必將帶動設備的更新換代。“實際上,我們只要拿出足夠強大,且成本可控的系統,就能占據更廣闊的市場。另外,作為民族企業,我們也要有信心,中國人從理念到落地的速度和質量,并不比國外企業差,甚至還有自己獨特的優勢。”楊總認為,中國市場廣闊,任何一個方向都大有可為,因此,快倉作為年輕的,以技術見長的企業,會不斷完善自我,超越客戶的需求,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