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敏
廈門源昌城建集團有限公司(361000)
樁錨式支護結構在建筑基坑中的應用
連敏
廈門源昌城建集團有限公司(361000)
樁錨式支護結構主要是將土層錨桿與護坡樁結合起來的一種支護辦法,是通過將受拉桿固定在基坑的穩定層當中,將另一頭和護樁連接,形成一種基坑的支護結構。本文主要對樁錨式支護結構在建筑基坑當中的施工工藝和支護結構的監測技術進行了探討,以期為樁錨式支護結構在建筑基坑中的應用水平提供理論依據。
樁錨式支護結構;建筑基坑;灌注樁
基坑的挖掘是工程建設當中重要的環節,高質量的基坑建設可以為施工奠定堅實的基礎。隨著建筑的高度不斷增加,基坑的深度也越來越大,但是隨著基坑逐漸變深,基坑支護的難度也越來越大。目前來說,樁錨式支護結構是基坑建設當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基坑支護結構,并且樁錨式支護結構的應用技術日漸成熟,在我國的工程建設當中已經取得了較為廣泛的應用。
樁錨式支護結構在建筑基坑當中的應用主要分為兩部分,分別為灌注樁施工技術與錨桿施工技術。
1.1 灌注樁施工技術
1.1.1 測量和放線
要進行灌注樁施工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對施工地進行測量,通過測量和實際施工要求、目標進行對比,確定墩臺、樁位、護樁等具體位置。通過放線可以對施工進行統籌規劃,確保樁中心以及標高的位置清晰可見,并隨時檢查。
1.1.2 鉆機的安放
鉆機安放時應當對鉆機進行定位,根據實際情況和施工工藝選擇合理的鉆機安放地點。鉆機的施工質量直接決定了基坑灌注樁的施工質量,如果在鉆機安放的過程中選擇的安放位置不合適,就會造成鉆機發生傾斜,影響正常的施工建設,因此應當選擇一些穩定的地基。如果鉆機安放中遇到了不良地基,則可以對不良地基進行改造,使其適應鉆機。
1.1.3 護筒的埋設
一般鉆孔灌注樁都需要在水下進行,因此在鉆孔的過程當中就容易出現垮塌。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出現,埋設護筒就是一種很好的解決方式,它可以使孔內的靜水壓力提升,從而起到防止垮塌的作用。一般來說,護筒多采用鋼或者混凝土等材料制成。護筒的埋設一般是在上限以下的半米左右,在選擇材料的時候需要考慮到材料的穩固性以及耐水性,避免護筒在使用過程當中發生損壞[1]。
1.1.4 泥漿的準備
在基坑的鉆孔灌注樁施工當中需要準備泥漿。泥漿是由優質黏土、水以及其他一些添加劑制作。在鉆孔中加入泥漿不僅可以起到潤滑的作用,還可以降低鉆頭的溫度,同時鉆孔過程當中產生的碎屑可以懸浮在泥漿當中。現在在進行泥漿制備時一般會在施工現場建一個泥漿池,在進行灌注樁施工時便于及時添加泥漿。
1.1.5 鉆孔
在鉆孔開始之前應當再對鉆機進行一次檢查,保證其各項性能都符合相關標準,同時在檢查過程中應當保持鉆機的平穩和垂直性。開始打孔前應當將鉆頭著地,將進尺的深度調到0。鉆頭的選擇應當按照實際施工地區的地基條件與施工工藝進行。施工時每個施工步驟與施工技術都應當嚴格遵守相關規定,同時對于施工人員的要求較高,要求施工人員的施工技術熟練。
1.1.6 鋼筋籠制作與安裝
要保證鋼筋籠制作的質量,就要保證鋼筋籠材料的質量,還要保證焊接工藝與焊接設備能夠滿足相關焊接的要求。鋼筋籠在制作時應當保證其下部分平整,要使用鋼箍將其全部封住,使混凝土導管能夠順利實現升降。鋼筋籠的制作如圖1所示。在制作完成以后,要對鋼筋籠仔細檢查,看其堅固性是否符合要求。鋼筋籠由于體積比較大,所以在安裝時需要使用吊車進行吊裝[2]。
1.1.7 混凝土的灌注
基坑鉆孔灌注樁施工最后一個環節就是混凝土的灌注。一般情況下混凝土采用低溫、強耐久性混凝土,因為混凝土在灌注時會產生較高的熱量,因此在混凝土灌注時需要將其溫度控制在一個較低的范圍之內。在灌注過程當中需要隨時對混凝土的位置進行檢測,并且根據混凝土的位置對導管位置進行調整。通常導管在埋設時其深度在1 m以上,根據施工情況不同一般為1~6 m。在進行灌注時應當設置一個專門的觀測人員,以保證導管的埋設深度符合施工要求。
圖1 鋼筋籠的制作
1.2 錨桿施工技術
1.2.1 錨桿孔的施工
在進行錨桿孔施工時,應當根據施工地的地基土類型進行施工,選擇相應設備。一般粉土、無黏性土不能進行鉆孔。如果要在沖積土中進行鉆孔,則需要加入套管,以保證鉆孔的安全性。在鉆孔結束以后應當對鉆孔進行清理,并觀察所鉆的孔洞是否有垮塌的現象。
1.2.2 錨桿孔的壓力試驗
在錨桿孔進行鉆孔施工以后應當對其進行檢查,看內部是否有泥漿殘留,如果有殘留則需要進行清理,否則將會影響到錨桿的正常使用。清理以后需要采用水壓對其進行壓力測試,如果存在有160 μm以上的裂縫,水泥漿就會發生滲漏。如果經過檢查發現存在有滲漏現象,則可以用水泥對孔進行灌注,然后等其冷卻重新進行鉆孔,鉆孔完畢以后需要再次進行試驗。
1.2.3 灌漿施工
該技術主要是用水泥漿對錨桿孔進行灌注,一般選擇腐蝕性比較低的水泥,否則會對鋼筋造成一定的腐蝕。水泥漿調配好以后要盡快進行灌注,而且水泥漿要具備良好的可泵性和較低的膨脹性。基坑錨桿灌漿施工如圖2所示。
圖2 基坑錨桿灌漿施工示意圖
對于支護結構應當采取一定的監測措施,從而對其使用性能和特征進行監測。需要進行監測點的布置。一般情況下,基坑深度都比較大,因此需要設置較多的監測點。通常來說,每2~4個護壁樁之間就需要設置一個監測點。監測點的設置均為移動監測點,主要包括水平移動監測點和垂直移動監測點,監測點的數量要根據基坑的深度以及周邊的環境等進行選擇。
對支護結構的監測,應當在開始施工之前就提前確定各個監測點的位置,同時對基坑以及支護結構的各項數據初值進行測量。當基坑開挖時,測算監測點的位置變化。監測頻率一般以天為單位,直至樁基施工完成。如果遇到惡劣天氣,監測頻率應當適當增加。
樁錨式支護結構在基坑施工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正確、高效地進行支護結構的施工是技術人員一直在研究的問題,因此需要在施工當中不斷對施工技術進行完善,從而保證支護結構施工的安全性和施工質量。
[1]賀子瑛,李毅卉.樁加內支撐支護結構技術在南昌富水砂層地質建筑基坑中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4,20:102-103.
[2]黃世華,范小倩,查志彬.土釘墻結構和樁錨體系復合支護技術在深基坑工程中的應用實例[J].西部探礦工程, 2013,08: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