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萌
新鄉市鴻盛建設工程有限公司(453000)
淺談城市建設規劃存在的問題
李萌萌
新鄉市鴻盛建設工程有限公司(453000)
城市規劃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動態跟蹤,發現問題,及時分析總結,找出解決策略,唯有如此才能妥善解決好我國城市建設中出現的若干問題。本文探討了城市建設規劃存在的問題。
城市;建設規劃;問題;措施
城市規劃是建設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據,是保證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和開發經營活動協調進行的前提和基礎,是實現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的重要手段。城市規劃的順利實施,有賴于科學、合法、合理的規劃管理。
城市規劃作為城市建設的龍頭,大到整個城市的規模控制、功能分區、道路及各種建筑物的布局,小到施工過程中各種地下管道的統籌鋪設,都要經過大量的設計論證、組織實施、監督管理,才能最終為公眾提供一個舒適的居住和從事社會活動的空間載體[1]。
城市規劃的作用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城市發展方向的定位作用。城市規劃在綜合城市發展的各種資源的基礎上,對經濟、社會、人口、環境等要素進行了系統的設計,并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具有法律效率的綱領性文件,直接指導城市的建設發展。城市建設規劃與城市發展戰略緊密結合,一個充當城市建設發展的導航員,一個充當城市建設發展的專家,共同為城市建設發展指出了一個理性的未來。二是對城市發展的宏觀調控。隨著我國政府公共服務意識的不斷增強,政府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管理手段逐步向宏觀調控轉變。城市規劃作為政府調控,城市建設發展的根本手段,其發揮的宏觀調控作用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三是對城市建設行為的控制作用。城市建設根據其規模又分為不同的層級,各個層級的規劃根據自身規模的大小,分別制定了自己的控制指標。
1)城市規劃的管理方式不合理
政府作為城市規劃的執行部門和管理部門,要使城市規劃的作用得到最有效的發揮,在管理方式上應該從城市發展的全局出發,逐步將城市規劃落實到各個建設層面,并對開發建設行為進行管理監控,以對城市規劃實施反饋調節。實際上,城市政府在具體操作中難以做到有效管理,出現政府戰略與戰術不分,以項目管理方式管理城市規劃的問題[2]。
2)缺乏城市生態發展觀念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城市化速度不斷地加快,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必然造成土地資源的開發。但是在實際的城市規劃中,規劃的制作者常常忽視土地的生態安全,造成城鎮土地資源開發不合理,土地資源超強度開發。在建設房地產的時候,規劃滯后,用地結構松散,出現投資過高,浪費嚴重的局面。一些設計者往往打著建設生態園區的旗號,大量占地,造成土地資源的不合理利用。
3)城市規劃的實施準則不完善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城市規劃的主體不僅僅是政府,還包括代表各種利益集團的開發商,這些不同群體的利益需求必然會反映到對空間資源的爭奪上。因此,城市總體規劃必須反映多元利益群體的需求,需要廣泛的公眾參與來實現各種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但是編制過程中的公眾參與大多是停留在表面上,相關的利益集團對規劃編制的有限參與,使得最終的城市總體規劃實施結果與規劃內容不一致。而且在城市規劃的實施過程中,實施者很容易就把人本主義的元素省略掉。
4)地方特色不鮮明,綜合功能不配套
現在,大部分的城市規劃不是結合本地區的人文、歷史、地理、景物等,而是貪大求洋,舍近求遠,搞大而全、高而空的規劃;不是結合自己經濟能力、社會發展、生態環境等實力和功能來搞規劃,而是在出政績、顧眼前、想局部等心態和目的下定規劃,因而出現一個模式、一張臉或者功能不齊、配套不全的城市設施現象。目前,不少城市以少占地和30年房齡就夠本為由,興起了大拆大遷之風,甚至許多建筑未使用幾年就以各種理由被爆破重建,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3]。
批準的城市規劃必須具有權威性,不得擅自改變。經過批準的城市規劃具有法律效力。我國《城市規劃法》規定:各項建設用地和建設工程,必須符合城市規劃,服從規劃管理,任何人無權擅自改變。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必須配套,不能欠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是實施城市規劃、完善城市功能、推動城市發展的關鍵環節,是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的先行官。
歷史文化名城、風景名勝、文物古跡必須保護,不能破壞。這些都是城市的驕傲和無價之寶,是用金錢換不來的。歷史文物的形成非一日之功,是國家的無形財富。但毀壞可在一夜之間。所以,必須倍加珍惜,精心呵護。
園林綠化、生態環境必須重視,不能掉以輕心。現代化城市的競爭不光是經濟的競爭,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競爭,環境的競爭。園林綠化是城市的“肺”,通過它進行吐故納新。保護生態環境是以人為本、親和自然、恩澤當代、惠及子孫的偉大事業。
城市社會公益設施必須保障,不能削弱。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部分開發商的投資行為受利益驅動,難以提供完善的社會公益設施,包括城市公園、停車場地、文化體育場所等。這就需要通過有效手段,保證城市社會公益設施按照規劃的要求來建設。建好了還要管理好,使用好,避免被破壞和挪作他用。
城市個性特色必須鮮明,不能忽視。每個城市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經濟狀態、民俗風情等方面的差異,其城市個性特色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城市規劃建設中,不能用一個模式來套,一定力戒“千城一面”。
城市建設必須堅持質量第一,不能有絲毫馬虎。質量是城市建設的生命線。一些城市出現的塌樓塌橋事故,都是忽視建設質量造成的。更有甚者,這些工程的背后是骯臟的權錢交易,使之成為草菅人命的腐敗工程,教訓極其深刻。此以依靠法制的、行政的手段,強力推行建筑工程質量管理制度,十分重要。建筑質量,人命關天,必須年年抓,月月抓,天天抓,毫不放松。
[1]韓乃輝,嚴漢平.我國生態城市建設的困境和實現路徑[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2(01).
[2]王嶺嶺,趙克讓,李有.城市可持續發展模式之生態城市建設[J].四川建筑,2012(01).
[3]蘇廷良,孫伯良.淺談生態城市的構建[J].恩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