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樂年華養老產業集團董事長 袁 治
在東隴海鐵路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有一個自古經濟繁華、人文昌盛的美麗城市——邳州。截止2015年,全市總人口186萬,其中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28.6萬,占總人口15.4%,人口結構呈現出明顯的老齡化特征。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審時度勢,精準發力,把大力發展養老事業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
湖南康樂年華養老產業集團因執著于養老事業、寄望于邳州這塊熱土,從國內民營養老連鎖品牌的視角,對邳州養老產業轉型升級問題進行了多維度的調研和深度的思考,旨在達成政府與市場的共識,促成政府與市場的共融,實現政府與市場的共贏,共同譜寫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情的美好樂章!
近年來,邳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特別是在養老領域,緊緊圍繞“五個老有”目標,用新理念引領,用大投入支撐,用大手筆建設,繪就了邳州養老產業日新月異的新圖景,奠定了今后邳州養老產業更好更快發展的厚實基礎。
一是有良好的惠老政策環境。邳州各級組織均十分重視養老事業進步和養老產業發展。制定和落實多項惠民政策措施,有效保障老年人生活,老年人免費公交、免費游園、免費體檢、免費辦證等等。一切福利保障向老年人傾斜。政府對新建公共設施配套老年適用項目,對已有公共設施進行適老化改造,把一切方便留給老年人。內資和外資享有同樣的優惠,打破了內外有別的籓籬,清除了地方保護的壁壘,充分體現了政策環境的親民和開放。

二是有完善的居家養老網絡。建成了居家養老信息服務中心,開通了居家養老服務專線,采取了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已為主城區低保、五保等十類人員提供了基礎養老服務。去年又高標準新建2A級居家養老服務站63個,3A級25個,老年關愛之家25個,社區老年人助餐點26個,加上原有居家養老服務站點,使邳州居家養老服務網點設施達到了近200家。
三是過硬的機構養老設施。在邳州27家包括敬老院在內的養老機構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邳州市社會福利中心,該項目投資2.36億元,建設面積3.8萬平方米,床位1200張。它既是邳州養老服務示范基地、養老產業培育基地、養老人才培養基地、民政事業展示基地,又是邳州老年醫療康復中心、老年護理呵護中心、居家養老聯動中心、幸福養老體驗中心。
四是靈活的民營資本進入。邳州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主動打破“政府包辦養老”的思維定勢和“敬老院辦養老”的固有模式,逐步開放養老市場,放低市場準入門檻,引導靈活的民營資本進入養老市場,激發養老市場活力,增強養老發展內生動力,如今,機制靈活的民辦養老機構正在邳州涌現,社會福利中心、居家養老信息平臺實現了公辦民營和政府購買服務等模式,國內知名的民營養老服務連鎖品牌湖南康樂年華、南京安康通等養老服務機構開始在邳州設點布局,進軍邳州養老服務市場,這充分表明封閉落后的傳統養老將在邳州告別歷史舞臺,專業規范的現代養老將在邳州迅速崛起。
五是有濃厚的社會參與氛圍。邳州連續主辦“今又重陽尊老敬老活動周,廣泛開展“安康關愛活動”,率先實施“空巢獨居困難老人聯系巡訪制度”,獲得徐州市老齡工作創新第一名。對80歲以上老年人發放尊老金。在社區設立老年精神關愛點。在全社會組織開展“孝老愛親”模范、“敬老文明號單位”評比。在全社會廣泛開展互助養老、文化助老、公益助老等活動。邳州到處涌動著親老敬老的熱流,社會養老氛圍濃厚。
雖然近年來邳州養老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是,供給側的養老服務仍然存在諸多矛盾和問題,養老產業發展面臨著轉型升級的諸多挑戰。
一是養老服務供給不足。由于我國養老歷史欠帳多、觀念舊、包袱重等原因,導致養老產業發展盡管重視,但是發展緩慢,盡管有投入,但是見效緩慢,養老供給側所能提供的服務,遠遠不能滿足日益旺盛的發展要求,尤其是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個性化、多樣化、不同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
二是養老服務質量不優。雖然目前邳州對五保、低保、百歲、失獨、重殘、優撫、勞模,特級教師、空巢、獨居等十類老人提供了政府上門購買服務的居家養老上門服務,但是由于服務價格低廉、服務監督有限、服務評價模糊,導致服務質量有限,難令服務對象滿意,機構養老中存在管理與服務的各自為政,缺乏規范統一的執行標準,加之機構的成本壓力、安全風險壓力,導致服務只求維持得下來,應付得下去,鮮有以優質服務博得良好效益者。鄉鎮敬老院依然只能維持保基本、兜底線的生存型養老,更不能奢談優質、規范的養老服務。
三是養老資源閑置浪費。長期以來,我國城鄉皆實行以敬老院為模式的基本養老解決方式,敬老院成了中國式養老的基本符號和代名詞,而傳統的敬老院又與“三無五保”等保障對象直接掛鉤,甚至畫等號,導致敬老院除“三無五保”老人之外,無人愿意去,無人敢去,盡管近年來各級加大對敬老院改造的力度,條件在不斷改善,也難逃資產閑置浪費的厄運。
四是養老資源配置低效。由于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發揮不夠,導致社會組織、民辦養老機構發育不良,承載養老服務的能力低下。現有社會養老企業多數局限于盲目跟風,湊個熱鬧,上船前缺少必要的功課,上了船后又懼風怕浪,開動了船,又卯不足勁,只能任爾東西,自生自滅了。

2016年,邳州提出了養老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目標,同時明確了“四轉五化”的具體任務,即:政府養老管理服務、機構養老服務、社區養老服務、居家養老服務四個轉型和加快養老服務市場化、社會化、網絡化、專業化、標準化進程。由此可見,邳州市委、市政府及其民政等有關部門對當地養老產業轉型升級的立意是高的,決心是大的,信心是足的。但僅有此還不夠,還必須有實現轉型升級的制度安排和路徑選擇。湖南康樂年華養老產業集團建言獻策:邳州應該把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作為邳州養老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選擇。
一是政府如何引導的問題。這涉及到政府職能轉變、角色轉換。養老產業的轉型升級要求政府角色由裁判員兼運動員轉換到只當裁判員。政府對養老服務轉型升級的引導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導之以讓,政府要向民營養老機構讓渡養老空間,要向社會資本開放養老市場,要為社會養老大開方便之門。其次,要導之以規。規,就是規劃,要以科學明晰的養老產業規劃引導市場,規劃一經論證確定,就要“一張藍圖管到底”,不能因人而異、風吹草動、隨意變形走樣;規,就是規則。要制定如養老管理、服務、評價等各個環節的行業標準,標準就是規則,要使行業學會用標準論長短,按規則定優劣;規,就是規矩。要制定行業約束的規矩,大家都在規矩里快樂游戲,都在規矩里公平競爭。第三,要導之以利。政府一方面要把“保基礎、兜底線”的補貼發放到位,為這些對象的服務向市場、向第三方專業的服務團隊購買服務到位,另一方面要為養老產業轉型升級的各類市場主題制定實施有含金量、有執行力的扶持政策。第四,要導之以信。政府在養老產業轉型升級的輿論導向上必須“言必信”,在養老產業轉型升級的政策措施上必須“行必果”。有可靠的公信力,方有強大的號召力。第五,要導之以恒。養老產業轉型升級非一日之功,不能一蹴而就,必須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第六,要導之以監,要以市場監督為主業,引導市場健康、有序良性發展和快速繁榮。監管要嚴,嚴到無懈可擊、無空可鉆;監管要細,細到無微不至、潤物無聲。
二是市場如何運作的問題。長期以來,我國將養老作為政府事業,由政府包辦,勉強支撐過來了,但在未富先老、未備先老、人口眾多而又老齡化不斷加劇的今天,這種包辦政府已不堪重負,而社會也越來越不滿足這種低質低效低能而又稀缺的養老服務,社會在呼喚養老市場的回歸,沉睡已久的養老市場也在等待那只“看不見的手”來撬動。在大力倡導供給側改革的今天,養老服務的市場化改革恰逢其時,必須破題!拆墻!起步!我們應該把養老產業納入現代服務業的范疇,把“包袱”視為財富,既背好這個“包袱”又創造出財富。但這個產業由于其人本性、公益性和特殊性,投資大、利潤率低、回報周期長,在發展之初,必須扶上馬再送上一程,政府的引導、扶持必不可少,不能缺位。那么在政府引導下的養老產業轉型升級市場又該如何運作呢?第一是公建民營,就是政府把養老設施作為公益公共設施進行投資建設,建成后通過招標,并通過合同管理方式交給民營市場主體進行經營。第二是公辦民營,各級政府舉辦的養老機構應將其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把經營權通過市場競爭方式交給市場,以激發內生動力和市場動力。第三是公租民營,社區養老、居家養老需要許多場地要求不是很大,但分布又很分散的服務站點,可以按屬地原則由當地政府或社區選點承租,基本形成網絡后交給市場統一運營。第四是民營公助,就是民營市場主體從養老項目選擇、到建設、到經營各個環節都自主完成,政府給予建設補貼和按其入住或服務對象的數量逐人按一定標準給予運營補貼。第五是自主運營,鼓勵有實力的企業涉足競爭行業,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到養老市場,讓它有完全自主運營,開展有針對性的、高端的、盈利性的養老服務。
湖南康樂年華養老產業集團是目前國內養老產業中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巨大品牌潛力的養老產業連鎖品牌。2006年涉足養老產業,從長沙做居家養老服務起步,現在已有4家養老產業公司,管理運營國內60多家養老機構,擁有近1000人的專業管理、護理、技術和專家咨詢團隊,業務布局到全國13個省市、50多個城市。從居家養老到機構養老,從智慧養老到醫療養老融合,從養老輔具研發到適老化工程改造,從養老顧問到其它基礎養老服務模式,基本形成了自成體系的養老生產鏈,鑄就了康樂年華養老連鎖品牌。
邳州是養老服務產業轉型升級的一片沃土,康樂年華是一顆具有現代養老服務業優質基因的種子,在邳州這片沃土上必定會開出絢麗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