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混凝土裂縫是混凝土構件中常見的質量通病,裂縫的產生不僅會混凝土構件的美觀性、耐久性、載荷能力產生嚴重影響,也會對構件工程的安全使用造成隱患。為了使混凝土裂縫問得到有效控制,保證混凝土結構的工程質量,本文針從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從混凝土構件的設計、材料、施工及養護方面提出了相應的預防和控制技術措施,可為混凝土工程控制裂縫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混凝土工程;裂縫;影響因素;分析;控制措施
1.前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發展及城市化建設步伐加快,高層建筑、大型橋梁等工程日益增多,混凝土結構在現代工程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眾所周知,混凝土裂縫一直是影響其工程質量和使用功能的主要質量通病,主要受荷載、環境、受力狀態等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致使混凝土裂縫難以控制。裂縫的存在會導致結構物抗滲性能降低,鋼筋過早銹蝕膨脹,引起混凝土的剝落,降低其適用性、耐久性及安全性。本文在研究混凝土裂縫形成的原因的基礎上,重點探討了影響混凝土裂縫因素,并提出了針對性的控制措施,以確保混凝土結構的安全性與適用性。
2.混凝土裂縫的分類
在實際工程建設中,混凝土裂縫的種類主要可分為:(1)溫度裂縫:混凝土澆注結束以后,由于施工環境與混凝土結構內部存在溫差,致使混凝土固化不均勻,導致裂縫的出現;(2)結構裂縫;多出現在混凝土結構截面突變、應力集中以及負彎矩較大處;(3)收縮裂縫;主要由混凝土因碳化收縮、硬化收縮以及塑性收縮不均勻造成的。(4)沉降裂縫;基礎底板下土層存在沉降差異時,導致混凝土結構整體受力不均勻,使得某些部位出現拉應力集中現象,進而導致沉降裂縫的出現等。
3.裂縫產生的原因分析
3.1 設計因素
(1)鋼筋構件設計。實踐表明,帶肋鋼筋與混凝土間有更好的機械咬合力與粘結能力,抗裂性能好,在混凝土中進行細而密的配筋, 鋼筋將約束混凝土的塑性變形, 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2)結構構件的影響。結構構件過大會使其變形能量不能有效及時的釋放,容易導致裂縫出現。
(3)截面特征的影響。不同的截面類型,水化熱散熱不同,溫度梯度變化較大,從而在混凝土內部與表面形成過大的降溫梯度,產生拉應力。若拉應力超過混凝土極限抗拉強度,就會導致混凝土裂縫的產生。
(4)后澆帶設置不合理。在混凝土構件中設置后澆帶可以解決超長混凝土收縮變形的問題,如果后澆帶設置間距過大, 容易引起混凝土開裂。
3.2 施工因素
(1) 混凝土澆筑方法不當。 如結構構件豎向、水平結構同時澆筑時, 連接部位澆筑不當; 鋼筋密集及預留管道部位振搗不密實。
(2)施工環境的影響。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受氣溫變化影響,形成溫度梯度,造成溫差與溫度應力,使大體積混凝土出現裂縫。
(3)養護方法的影響。 混凝土早期失水, 造成混凝土干縮裂縫; 忽視補償收縮混凝土的養護, 膨脹劑未發揮作用;大體積混凝土養護保溫、保濕、測溫不當, 技術落后等原因。
(4)運輸影響。若混凝土運輸時間過長,則混凝土攪拌時間也過長,從而會導致產生離析現象嚴重。當外界溫度過高時,還會出現混凝土早凝或假凝問題,致使混凝土結構產生裂縫。
3.3 材料因素
(1)配合比不合理。 水泥用量高、水灰比過大; 外加劑、硅灰等摻合料摻量過大; 水泥水化熱過大或不摻粉煤灰, 造成混凝土升溫過快、內外溫差過大。
(2)采用水化熱較高的水泥或早強水泥。 如某工程對配合比沒有進行仔細研究, 結果采用了早強水泥,造成結構構件因混凝土收縮開裂嚴重。
(3)骨料含泥量過高、骨料級配不良。
(4)外加劑未達到要求。
4.混凝土裂縫的控制措施及方法
4.1 設計方面的控制措施
(1)為了盡量削弱地基水平阻力對底板的約束作用,可在底板聚氨酯涂料防水保護層上干鋪雙層油氈布作為滑動層,且為了防止混凝土漿進入,在上下層接口處要采用聚氨酯涂料進行封口。
(2)優化砼配合比。在保證設計強度要求的前提下, 盡可能減少水泥用量或使用水化熱低的水泥以降低水化熱。另外,外加劑的摻入可以在保證坍落度的情況下降低水灰比, 從而減少泌水現象,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實性, 減少混凝土的收縮變形。
(3)合理設置后澆帶。在大面積混凝土施工中,應合理設置后澆帶,可使部分應力得以釋放,減輕約束作用,同時也可利用澆筑塊的層面進行散熱,降低混凝土內部的溫度。從而減少混凝土結構的收縮變形。
4.2 材料方面的控制措施
(1)根據結構的要求選擇合適的混凝土強度等級及水泥品種、等級,盡量避免采用早期強度高的水泥。
(2)采用合理的配合比,對降低水化熱、增加密實性、增強混凝土后期強度都有重要影響。使混凝土的的砂、石原材料及含泥量等應符合規范要求。同時,還要嚴格控制粗細集料的質量及其堿性氧化物的含量,避免產生堿骨料反應。
(3)積極采用摻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劑,可以明顯地起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和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但應嚴格檢驗摻入外加劑混凝土的性能指標及均勻性指標,包括減水率,含氣量、抗壓強度比、收縮率比、總堿量、氯離子含量等。
(4)正確掌握好混凝土補償收縮技術的運用方法。對膨脹劑應充分考慮到不同品種、不同摻量所起到的不同膨脹效果,應通過大量的試驗確定膨脹劑的最佳摻量,嚴格控制氧化鎂含量、堿含量、細度、凝結時間等指標。
4.3 施工方面控制措施
通過改善混凝土的施工工藝, 不僅可以減少砼的收縮和提高其極限拉伸值。還能加快水化熱能的散失,從而減少裂縫的產生,具體措施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與加強:
(1)嚴格控制好模板的使用和拆除時間, 這對于降低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度收縮裂縫具有重要意義。
(2)還要嚴格控制坍落度,決不允許現場加水,采用全面分層分段澆筑,并控制好混凝土的澆筑質量,對于沁水和浮漿等現象做出合理的處理,防止出現不均勻性。
(3)施工單位要做好混凝土的澆搗工作。并應在澆搗成型后,嚴格控制好混凝土的的濕潤養護工作。對澆筑后的砼進行二次振搗, 不僅能增加混凝土的密實度,增強混凝土與鋼筋的握裹力, 還可以將抗壓強度提高10%~20%, 從而提高墻體抗裂能力。
(4)夏季施工時應注意混凝土的澆搗溫度,采用低溫入模、低溫養護,以降低混凝土原材料的溫度。
5.結論
綜上所述,混凝土裂縫問題是混凝土構件中一個綜合性、系統性的問題,涉及到諸多的內容,為了保證混凝土構件的質量管理,不但要注意設計因素、施工工藝因素、材料因素等,還應建立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加強質量監督。應控制工程建設的各個環節,切實將質量管理落實到位,才能保證混凝土構件的工程質量,促進混凝土在工程建設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滕延民, 任建峰, 王永祥. 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裂縫的成因及防治[ J].青島理工大學學報, 2006, 27( 6) : 85-88.
[2]GB 50010-2002,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S]. 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2.
[3]劉亞平.混凝土裂縫控制技術及其應用[J]. 建筑技術開發,2010(12),59-60.
[4]趙順森.淺析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控制措施[J]. 建材與裝飾,2010(12),138-139.
[5]鞠麗艷.混凝土裂縫抑制措施的研究進展[J].混凝土,2007(3),11-14.
作者簡介:
武尚 (1984-),男,安徽宿州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巖土工程勘察及地質災害治理相關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