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燕
內容摘要:在《考試大綱》中“語言表達的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修辭手法的正確應用”“仿寫、續寫、變換句式”是作為一個個“考點”出現,在高考試卷中所有涉及語言表達的試題,都必須符合以上語言表達的要求。可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或是突擊一下就可實現,它需要的是一個量的積累過程。我借助于《長亭送別》這個背景,以續寫作品結局為依托,仿照元曲的曲詞格式布置一個課后練習,同時通過以作業講評的方式來談談如何“瞻前顧后”地進行續寫,把這一語言表達的知識點給鞏固起來。
關鍵詞:續寫 語言表達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所以,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因此高中語文教學,應注重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以適應現實生活和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而且在《考試大綱》中“語言表達的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修辭手法的正確應用”“仿寫、續寫、變換句式”也是作為一個個“考點”出現,在高考試卷中所有涉及語言表達的試題(包括所有主觀題,特別是寫作題),都必須符合以上語言表達的要求。可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或是突擊一下就可實現,它需要的是一個量的積累過程。所以我注重在平時地教學中適時地滲透,在不知不覺當中促成質的飛躍。這次我就借助于《長亭送別》這個背景,以續寫作品結局為依托,仿照元曲的曲詞格式布置一個課后練習,同時通過以作業講評的方式來談談如何“瞻前顧后”地進行續寫,把這一語言表達的知識點給鞏固起來。
【回顧】:
在上節課的課堂內容中,我就對【端正好】這一曲詞進行了賞析講解,把意象選擇、意境特點以及人物情感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提點,其中句子當中修辭、邏輯等方面也進行了點撥。然后布置了一個續寫的課后作業:
請同學們展開豐富的想像,假如來年春天仍在十里長亭:
①生金榜題名,衣錦還鄉,崔鶯鶯長亭相迎…
②生名落孫山,落魄而還,崔鶯鶯長亭相迎…
③張生一去不返,杳無音信,崔鶯鶯長亭思盼…
根據以上三種背景選擇其一,仿照[端正好]續寫對應結局,注意體會崔鶯鶯的心境,不注重詞曲格律,強調情境交融的抒情意境。
[說明]:在平時教育中,我們總是會聽到“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這些說法,從這次作業受歡迎程度來看,終于也讓我體會了一回;同時也讓我認識到:“包裝”是多么的重要,因為平時試卷當中的語用題,學生回答都是惜字如金,能少寫就少寫,有些甚至是空白。
【教學過程】展示
1.假如來年春天仍在十里長亭:
①張生金榜題名,衣錦還鄉,崔鶯鶯長亭相迎…
生1:綠柳梢,玩童戲,春風渡,萬物復蘇。郎起竹馬翩翩來,靨似花兒開。
生2:綠楊堤,香石徑,紅枝頭,蜂蝶亂舞。青山暗傳馬啼叩,欲見卻先羞。
(PPT呈現)
師:這是第一類結局的續寫,我們班里的同學都很有愛,接近一半的同學都在續寫這個甜美結局。老師從中挑選了兩句,請同學們來找茬。
生1:我感覺寫得都比我好。景的描寫符合春天季節的特點,后半句也體現出崔鶯鶯的喜悅之情,沒有錯誤的地方。
生2:這個“蜂蝶亂舞”的“亂”字用得不好,讓我想到“群魔亂舞”,缺少畫面的美感。
師:“兩虎相斗,必有一傷”,我們把這兩句比較起來看看,孰高孰低?
[說明]傾聽,是一種積極的對話方式,但同時課堂中教師也是學生的引導者,所以適時的點撥也是非常關鍵,能幫助學生打開思路。
生3:對比看來,我覺得景的描寫生2的寫得細膩,生1的相對籠統。
師:對,這就是仔細比較的成果了,我們的思考往深度方向發展了。這是兩者之間的差別,那么效果上呢?我們可以試著修改一下。
[說明]及時的肯定與鼓勵,一定是增加學生們積極性的妙招。
生4:特寫鏡頭化的描寫可以把外部季節的特征更凸顯出來,也把畫中人的情緒更具體地外化出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嘛。我把它修改成:綠柳梢,紅花蕊,燕呢喃,彩蝶紛飛。(教師再及時肯定,表揚)
生5:前一位同學改得真好,我就改不出。我關注的是后半句,我更喜歡生2的表述,因為他僅僅借助一個“暗傳”一個“先羞”兩個詞語,把一個思婦的急迫雀躍情緒與一個大家閨秀的害羞情狀給很好的表現出來了,更符合人物當時的矛盾心理。而生1的,只表達出等到情郎歸來的喜悅。
師:我們這位同學沒把“茬”找出來,把人家的閃光點給找出來了。特別在分析的時候,有理有據,緊抓關鍵詞語分析的頭頭是道。我都沒話好說了(大家笑)。只能總結一下:取景要細膩化,關鍵詞語要推敲。
[說明]學生都是一個一個零散的兵,而老師是整堂課上的將領。因此教師要把課堂上零散的知識點給及時總結,對于課堂上不期然碰撞出的閃光點要及時鞏固下來。
2.假如來年春天仍在十里長亭:
②張生名落孫山,落魄而還,崔鶯鶯長亭相迎…
生:十里亭,雁歸來,楊柳依,曉風殘月。幾回魂夢與君同,盼君快歸來。
師:穿芳徑,過畫橋,見長亭,垂楊裊裊。人道花開又易謝,且把人兒慰。
(ppt呈現)
師:對這一結局的續寫,同學們選擇的很少。的確,女主人公既有等來了張生的開心,但這開心中又有對能否“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婚姻擔憂,這樣的矛盾情感如何通過景來恰到好處地體現出來呢,這是一個挑戰。所以老師也寫了一句,歡迎同學們來找茬。
生1:當然老師的寫得好,特別是后半句。把花開花謝的自然狀態與人生兩難全的遭遇進行對應,把金榜未題名的遺憾與張生歸來的喜悅之情給很完美的表現出來了。(大家掩嘴笑)
師:聽了你的評價,我都要飛上天了,特別是你說“當然老師寫得好”中的“當然”和后面“完美”這兩個詞。(大家笑出聲來)姐,不是個傳說,不要那么崇拜姐啊!(哄堂大笑)
[說明]課堂教學是教師通過語言將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加入一些時下流行的網絡語言也是調動課堂氣氛的不錯方法,同時也能達到引導學生換個思路思考的目的。
生2:我覺得寫景方面我們同學那句好。有“歸”的“雁”,有“依”的“柳”,給人你儂我儂的甜蜜感受,又有“曉風”的清冷之感與昨晚“月”的孤獨形象,淡淡的甜味夾雜著絲絲的苦澀,是鶯鶯矛盾心理的寫照。
生3:我還是覺得老師的好。同學寫的“幾回魂夢與君同,盼君快歸來”這句不是沒等來張生啊,那不是更符合第三種結局。
師:太好了,我們同學現在分析的越來越到位了。續寫中對人物情感態度的表達要明確、要分明,不能藕斷絲連、模棱兩可。接下來我們來找第三幅畫面中的茬。
3.假如來年春天仍在十里長亭:
③張生一去不返,杳無音信,崔鶯鶯長亭思盼…
生1:落葉飛,芳草萋,夕陽斜,車馬來往。君今離別數幾載,可知佳人待?
生2:梧桐樹,三更雨,相思淚,莫道離情。繁華可曾亂君心?忘卻歸家意。
(PPT呈現)
生1:第一句描寫的是秋季的景色,季節錯了。后面以問句形式表達,把鶯鶯的埋怨給傳達出來了。
生2:我覺得像鶯鶯這個相國府的大小姐,這樣直接的埋怨是不會的。
[說明]暫緩評價,迎合學生不服輸的個性,讓他們內部先進行智慧的角逐,這樣可以激發他們的動腦潛力。
生3:我同意生2的說法,所以我覺得第二句續寫的好。生二的曲詞,塑造的是一個被相思折磨無法入眠,只能苦等長亭,靜聽雨聲的哀怨女子形象。這樣的形象應該更符合大家閨秀的形象。
生4:生2的續寫后面一問一答的內容,與整個故事情節相呼應,讓人不禁感慨,是否鶯鶯就要應驗“停妻再娶妻”的預言。
師:是的,續寫要充分利用文章原有的內容,按照作者原本的思路去進行。大家考慮的越來越全面了。
[說明]課堂是一場智慧碰撞的活動,很多火花就是在不經意間迸發出來。課堂的生成永遠是超乎我們的預設,學生的能力有時超乎我們的預估,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他們創設比拼的舞臺,激發他們的潛在能力。
三.課堂總結
續寫句子涉及語法、修辭、邏輯等諸多方面,考察學生對信息的篩選、整合和根據已有信息進行合理推斷的能力。做這類試題,要能聯系所提供的語言材料的上下文和語體特點等內部語境,以所提供的語言材料的對象、場合、目的等外部環境(即語言交際情景)作為切入點,運用發散思維進行合理的續寫。
[說明]課堂起于“找茬”活動,那么課堂結束也結于這一活動,保持課堂的一個完整性。雖然“找茬”活動僅僅是一個容器,過程中閃現的知識點是關鍵,可形式也可助推對內容的接受程度,所以寓教于樂,何樂而不為呢?在新課程教學中,教師的角色趨向多元化,教師不僅僅是課程標準的執行者和實施者,在教學中教師還應該是課程設計的參與者,所以教師要考慮:選擇什么樣的教學策略來實現這一目標?選擇什么樣的檢測手段來檢驗教學效果?我們教師應該盡可能地去“有意”搭建這個平臺,讓學生“無意”去拾獲知識,真正實現“潤物細無聲”。
(作者單位:浙江余姚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