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紅色基因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孕育和發展起來的內在意識形態和精神品格。精準扶貧理論根源于“共同富?!钡睦硐牒托拍睿瑫r精準扶貧工作離不開“一心為民”的紅色情懷,“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精準扶貧工作的方法來源。紅色基因能夠為精準扶貧工作凝聚思想共識,紅色基因能夠為精準扶貧工作提供政治保障,紅色基因能夠為精準扶貧工作聚集中國力量。
關鍵詞 紅色基因 精準扶貧 邏輯起點 價值
作者簡介:占時杰,江西師范大學2014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D60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1.366
一、紅色基因的內涵
紅色基因作為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孕育和發展起來的內在意識形態和精神品格,逐漸成為學術界關注和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關于紅色基因的內涵有著許多討論,很多學者從不同側面 、不同層次進行了研究和論述,例如:劉浩林、范國盛從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角度出發,闡述了紅色基因的政治內涵和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追求;楊鶴、易長福則是論述了紅色基因中體現出的中國共產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他們著重強調了紅色基因的人民群眾性特點;邱圣宏、王昌國從實踐的視角出發,指出中國共產黨具有“注重開展調查研究的紅色基因”;原江西省委書記強衛基于中國共產黨在江西革命老區的革命斗爭經歷,從五個方面總結了江西的紅色基因的基本內涵。紅色基因的內涵在學術界還未形成統一認識和定論,不同學者對紅色基因的研究也反映了他們對紅色基因的多角度的解讀和研究,結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自己對相關文獻資料的整理分析,本文比較傾向于史玉柱的觀點,“紅色基因就是在中華民族和中國共產黨生存、奮斗和發展的光輝歷程中所淬煉的執政黨意識形態、思想路線、理想信念、精神境界、價值訴求、光榮傳統和作風氣派” 。
二、紅色基因融入精準扶貧工作的邏輯起點
(一)“共同富?!钡募t色信念是精準扶貧理論的思想根源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和輝煌成就,然而共享發展的成果卻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是朝著“共同富?!钡哪繕诉M行的,中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不允許、也不應該有“貧困”的存在,必須逐步消滅貧困,提高全民族的生活水平。“共同富?!钡淖非蠛拖蛲鶑囊婚_始就植根于中國共產黨的靈魂和血脈里,它既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目標,也是全國人民共同奮斗的目標?!肮餐辉!本鸵審V大人民群眾充分享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果,促使人民群眾實現物質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協調發展。中國人口眾多,不同地區發展不平衡,中國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然要面對這一“不平衡”問題?!熬珳史鲐殹笔钱斍斑M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的關鍵一步,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的歷史必然,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最終落腳點在于實現“共同富裕”。中國的社會發展和社會建設都是圍繞“共同富?!边@一偉大目標而進行的,精準扶貧理論正是根源于“共同富裕”的理想和信念。
(二)“一心為民”的紅色情懷是精準扶貧工作的現實要求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開始便積極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訴求積極奔走和努力,中國共產黨態度鮮明而堅決地強調我們黨除了人民的利益,沒有自己任何特殊利益,并在革命和建設的實踐過程中踐行這一理念。在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將“一心為民”的紅色情懷注入到中國共產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措施中去,同時這一系列利國利民的方針、政策、措施都要求工作人員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汗水,奉獻自我?!熬珳史鲐殹本褪且蠊ぷ魅藛T始終將人民群眾的利益擺在首要位置,切實關注貧困地區的需要和訴求,將力量用到該用的地方去,使惠民政策真正惠及老百姓,極大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耙恍臑槊瘛钡募t色情懷既是愛國愛民精神的集中體現,更是在這種精神感召下的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在“一心為民”的紅色情懷的引領和激勵下,將全部的努力和心血毫無保留地投身于這場“扶貧攻堅戰”中,才能將力量發揮到最大,進而取得這場攻堅戰的偉大順利??梢哉f沒有“一心為民”的紅色情懷,精準扶貧工作是很難達到最理想的實際效果的。
(三)“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精準扶貧工作的方法來源
“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充分認識到了想問題、辦事情的根本立足點是“客觀實際”,這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形成的科學認識和指導性方針?!皩嵤虑笫恰币笪覀冏鹬乜陀^實際為基礎,展開細致、深入、有效的調查研究,探索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客觀規律,并在規律的指導下開展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實踐活動?!白⒅亍{查研究、反對主觀主義的紅色基因。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取得革命和斗爭的一個又一個順利,形成了中國共產黨注重開展調查研究的紅色基因” 。精準扶貧工作成敗的關鍵點在于“是否精準”,它決定了“扶貧”的“精準度”和“成功率”。那么要使扶貧工作做到“精準無誤”,必然要求我們掌握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深入調查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以客觀事實為判斷標準,扶助“真貧困”,讓項目和資金惠及真正貧困的地區和貧困人口;同時,精準扶貧工作既要把握好宏觀上的戰略和方針,又要充分把握當地當時實際,對“貧困”問題進行分類整理和研究,根據統一指導,差別處理的原則,采取適合當地“脫貧”工作的方法和策略,力爭通過符合當地實際和當時狀況的方式方法打贏這場“扶貧攻堅戰”。
三、紅色基因融入精準扶貧工作的價值
(一)紅色基因為精準扶貧工作凝聚思想共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老百姓的生活條件和生活水平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成敗的試金石,這里的老百姓理應包括生活條件艱苦、生活水平低下的貧困老百姓,并且這一部分貧困老百姓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和重點支持的對象。將紅色基因融入到精準扶貧工作,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以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和需求為出發點和立足點的價值取向,這就能凝聚思想共識,努力將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果惠及貧困地區和貧困老百姓,推進精準扶貧工作深入、系統、有效進行。同時,紅色基因中蘊含了信念堅定、志向遠大的強大精神力量,這是中國共產黨直面挑戰、戰勝困難、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1927年大革命失敗的沉重打擊,是對當時力量相對弱小的中國共產黨的重大考驗,中國共產黨人懷著對美好社會的向往和追求,堅持革命理想信念,以拯救中華民族為己任,堅持進行革命道路的探索。井岡山斗爭面臨挫折時,曾出現了“紅旗能打多久”的疑問,部分革命者和人民群眾對革命的信心遭到削弱,革命悲觀主義情緒在一定范圍內蔓延,毛澤東同志以偉大革命黨人的廣闊胸襟和氣魄書寫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輝煌篇章,堅定和鼓舞了廣大軍民的信心。實踐證明,紅色基因能夠凝聚人心,鼓舞中國人民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啃硬骨頭”的關鍵時期和重要階段,貧困問題成為擺在中國共產黨面前的“攔路虎”,將紅色基因融入精準扶貧工作,能夠增強廣大黨員干部和廣大人民群眾凝聚力和向心力,激發他們朝著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
(二)紅色基因為精準扶貧工作提供政治保障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的最重要的經驗之一,是堅持黨的領導,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取得的一系列驕人成績和成果,都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有力領導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的,也被實踐證明的一條符合中國國情和中國人民根本利益的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同時也存在著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經濟特區飛速發展,中部新興城市快速崛起,西部大開發有序進行,然而,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貧困問題是制約中華民族復興的“絆腳石”。一些心懷叵測的敵對分子仇視社會主義中國,他們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破壞活動,特別是在經濟不發達的地區進行煽動和滲透,企圖破壞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阻擾中國的崛起。將強大的紅色基因融入到精準扶貧工作,堅持“四個自信”。首先,“對黨忠誠”保障了廣大黨員干部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則。紅色基因促使廣大黨員干部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先進性和優越性,堅定不移地走中國道路,堅決同各種敵對勢力和破壞行為作斗爭,堅信中國必將打贏這場扶貧攻堅戰,帶領全國人民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其次,“無私奉獻”的精神作風為精準扶貧工作落到實處打下牢固的基礎?!熬珳史鲐殹辈皇恰懊孀庸こ獭保皇恰罢児ぷ鳌保且豁椧蠊ぷ魅藛T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切實為廣大人民群眾利益奔走努力的“苦力活”。發揮無私奉獻的精神作風,切實關注精準扶貧的實際效果和成就,才更能夠保障在精準扶貧工作過程中的政策落實和資金到位。總而言之,紅色基因為精準扶貧提供了堅強、可靠的政治保障。
(三)紅色基因為精準扶貧工作聚集中國力量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為實現中國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偉大嘗試,從設立經濟特區到“中部崛起”再到“西部大開發”以及現在“自貿區”的設立,這些重大戰略決策的制定和實施,都是基于實現好、維護好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這一出發點。當前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一些老百姓生活條件不夠理想、生活水平較低,面對這場“扶貧攻堅戰”,無疑要充分發動全國各民族的力量,將人民群眾的力量集中在一起,積極穩妥地解決貧困地區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順利、有效進行。發揮紅色基因的精神引領和情感號召作用,凝聚起中國力量顯得尤為重要。紅色基因中“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和奮斗目標。執政黨始終將人民的利益擺在第一位,改革和發展的最終落腳點就是為了廣大人民群眾得到實惠和好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向前推進,堅定了廣大人民群眾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和擁護,促使廣大人民群眾緊密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互助、萬眾一心,積極開展對口援助和幫扶,這就能凝聚全國人民的力量,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紅色基因中“艱苦奮斗”的品格能夠激勵廣大干部群眾真抓實干,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低頭、不氣餒,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全力以赴地完成精準扶貧過程中的各項工作任務,朝著“脫貧”目標貢獻自己的力量,形成民族合力。
注釋:
時玉柱.傳承“紅色基因”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15(3).103- 107.
邱圣宏、王昌國.《古田會議決議》調查研究紅色基因的形成與傳承.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5(1).125-128.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6.
參考文獻:
[1]強衛.發揚光榮傳統 傳承紅色基因.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4(5).
[2]劉解龍.經濟新常態中的精準扶貧理論與機制創新.湖南社會科學.2015(4).
[3]鄧維杰.精準扶貧的難點、對策與路徑選擇.農村經濟.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