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奎金
摘要:水稻是我國最為重要的糧食作物,同時是我國人們不可缺少的主要食品。我國是世界人口大國,因此糧食問題是改善人們生活條件的重要基礎。當前,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提高水稻產量,進行栽培技術創新與實踐十分關鍵。本文主要針對我國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的創新與實踐進行探討和分析,希望給予我國農業以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創新;實踐
水稻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其總產量以及種植面積分別占所有糧食總產量以及面積的36.1%和27.4%。小麥、玉米以及水稻是我國主要的三種糧食作物,而水稻則是總產量最高,其作為我國最重要的糧食,全國基本有66%的人在食用。當前,我國除了青海以及西藏地區種植水稻面積較小,全國其他地區均大面積種植水稻,其品種多樣、制度多種、區域廣泛,對水稻增收以及糧食增產具有關鍵作用。我國是世界水稻產量第一大國,總產量占世界總產量27.9%,為世界水稻高產做出重大貢獻。
一、創新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的意義
根據我國農業部門的相關統計顯示,我國水稻技術主要歷經四個時期,第一個時期處于1949年到1961年,這段時間我國水稻在總產量、單產以及種植面積都增長緩慢。第二個時期處于1961年到1997年,這段時間我國水稻總產量、單產以及種植面積有了一定的增長。第三個時期是1997年到2003年,這段時間我國水稻的總產量、單產以及種植面積均出現下降趨勢。第四個時期是2003年到2013年,這段時期我國水稻總產量、單產以及種植面積逐漸恢復增長。從我國水稻發展趨勢分析,對水稻品種進行改良,不斷推出耐肥抗倒性好、抗病蟲性強的水稻品種,有利于其產量的提高。創新水稻栽培技術,例如防治病蟲害技術、種植技術以及育秧技術等,也可以提高水稻的質量和產量。同時,我國對農業的支持,也在一定程度提高了農戶對水稻種植的熱情,加上技術的不斷創新,促進水稻產量顯著提高。近些年,我國水稻產量的不斷提高主要取決于栽培技術的創新,因此,創新栽培技術對提高水稻產量具有積極意義。
二、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創新與實踐
1.高產栽培
我國在對水稻高產品種進行栽培和選育的同時,總結出不同類型以及稻區的理想品種,并且通過雜交優勢以及理想品種相結合,培育出水稻高產新品種。同時,在此基礎上,我國水稻相關研究人員還研發出高產栽培技術,其主要根據品種的相關特點,通過降低種植密度、合理移栽稻苗、改善土壤性質等手段,提高水稻產量,發揮品種相關優勢,提高水稻質量。因此,研究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十分重要和關鍵,對水稻生產條件以及機理進行分析、研究以及創新,對水稻栽培技術的發展至關重要。
2.肥水高效率
施肥是促進水稻高產的關鍵途徑,但是施肥不科學以及選用肥料不正確,會對水稻的生長造成一定影響,導致水稻質量以及產量降低。因此對肥水高效率進行研究對提高水稻質量和產量十分關鍵。對肥水高效率進行創新研究,主要提出氮肥管理技術,在水稻生長的整個過程中,對氮肥施加進行實驗,同時對土壤供氮量進行測試,運用SPAD等技術方法構建水稻葉片的含氮指標,進而研究出科學合理的氮肥施加方法,合理以及科學的輸送氮肥,保證水稻具有足夠的含氮量,進而促進水稻質量以及產量的提高。
3.抗逆栽培
洪澇災害是影響水稻生產的重要災害,為了解決洪澇難題,農業相關技術人員對水稻品種進行改良和優化,在洪澇高發區推廣SUB1基因的水稻品種,其耐淹能力要比普通水稻品種更強。耐淹水稻的創新和應用充分解決了洪澇高發區的水稻生產問題,同時,在防御洪澇災害中,還可以采用濕潤灌溉以及補施肥料等技術,進而加快恢復生長速度。
4.生產機械化
隨著科學技術以及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農業逐漸實行現代化以及機械化,當前,世界很多國家耕種水稻基本都實現了全面機械化。水稻是我國人們重要的糧食作物,因此,全面發展水稻生產現代化以及機械化,不僅可以節約人力,同時還可以促進水稻生產實現規模化,進而為擴大生產面積打下堅實基礎。我國水稻生產主要采用的機械設備是機插秧,其多功能的特點可以適用于多種地形和條件,農戶能夠根據具體種植需要,科學地調節插秧深度和插秧距離,進而實現水稻插秧高效化、合理化以及規模化。雖然機插秧在我國已經被廣泛推廣,其相關的技術配套日趨完善,但是插秧是一項具備技術性的生產工作,機械插秧不僅成本高,作業環節多,同時機插秧的應用并不完善。因此,相關技術人員要不斷對水稻機械進行研究和創新,進而推動水稻實現機械化,提高水稻的質量和產量。
三、結語
當前,隨著我國科技以及經濟的飛速發展,對水稻高產栽培技術進行創新和實踐能夠改變以往的水稻生產方式,并且根據品種特性改善土壤、科學移栽水稻、降低水稻密度、進而促進水稻良好生長,提高其質量和產量。水稻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是確保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基礎,因此對水稻高產栽培技術進行創新和實踐,對促進我國社會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