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郝俊
校園足球 應該成為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突破口
◇ 本刊記者 郝俊

人物簡介:馬凌,北京市特級教師,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體育教研室主任。教育部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東北師范大學、首都體育學院客座教師、研究生導師,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兼職督學,教育部國家級培訓專家。曾經擔任中小學體育教師十二年,從小學至高中。長期致力于學校體育課程、體育教學、體育教研和體育科研工作;承擔國家級重點課題、教育部、北京市重點課題研究并擔任子課題負責人。主編教育部審核通過的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材。參與教育部和北京市有關學校體育相關法規、政策、標準、文件的研制工作。
《校園足球》:自2015年起校園足球工作正式由教育部主導開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動校園足球的進一步普及和發展。那么,對于校園足球的定位,您是怎么理解的?
馬凌:校園足球是一種教育,學校范疇的內容都屬于教育的內容,校園足球是教育,體育課程也是教育,這點是毋庸置疑的。首先,校園足球具有健身價值,就足球運動來講,其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有相對較高的要求,這點從一場足球比賽中學生運動員跑動的距離為7000~11000米就可以看出。其次,校園足球具有文化價值,因為其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頑強拼搏的精神,完善學生的人格,這點在足球比賽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因此,對于校園足球課程來講,一定要具備“教、學、練、思賽”這五個環節。在教授一項技術之后,也一定要有比賽,在此基礎上還要建立并完善校園足球的競賽機制。此外,校園足球的教育性還體現在其全員參與性,強調讓更多的人參與。全員參與是素質教育的一種體現,素質教育要求體現“兩全”,即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全員實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和發展。
《校園足球》:校園足球與其他項目、校園足球與學校體育整體是什么關系?在開展校園足球的過程中,北京市是如何處理這種關系的?
馬凌:校園足球是中國足球改革整體方案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從這個角度講,校園足球已經超出了教育管理或者說學校體育課程的范疇,其是一種政府行為,是一種國家行為,而教育同樣是政府行為和國家行為。在這樣的背景下,在學校教育的范疇內,就應該抓住這個契機,以校園足球為切入點或突破口,積極探索其他類教材改革的路徑。這是因為,足球相比較其他項目而言,對場地器材的要求、對師資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如果校園足球改革能夠探索出一條有效之路,其他項目可以很好地借鑒。
從北京市來講,對于各個運動項目的開展都很重視。學校在開展校園足球的過程中,不能“一足”天下,而要“三足”鼎立。這里的“三足”是指田徑、體操、球類,即要多項支撐,開展各項工作。所以,北京市在積極開展校園足球的同時,還注重其他運動項目的協同發展,運動競賽如此,教育教學也是如此。例如,2016年北京市將繼續開展“三大球”優秀教學案例評選工作,其中雖然足球的比重相對較大,但籃球和排球也在同時進行。
《校園足球》:針對校園足球的發展,作為教研部門采取了怎樣的推進策略?
馬凌:推進校園足球的發展,應態度積極、步驟穩妥,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做。我們為教研部門,主要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加強課程資源建設。積極申請政府專項經費支持,研制了《北京市青少年校園足球教學指南》系列光盤,其中包括《足球微視頻》、《足球微課》和《足球游戲》3個方面的內容。其中,系列一《足球微視頻》是零基礎進階式教程,剖析了顛球、傳球、接球、運球、頭頂球、擲界外球、搶截球、射門等19個實用的足球技術動作,多角度、多形式地呈現了技術要點;系列二《足球微課》同樣是零基礎進階式教程,以顛球、腳內側傳球、腳內側接地滾球、前額正面頂球、踢墻式二過一等16節足球微課為載體,詳細解讀教學步驟、教法手段、技術要點,旨在為不同專業背景的體育教師提供專業的教學參考,為熱愛足球的學生提供有趣、專業的教學指導;系列三《足球游戲》設計了踢球、接球、運球、頭球等8類足球游戲,寓教于樂,既充實了學生的課堂內容,又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旨在讓足球成為學生童年最好的玩伴,讓足球成為陪伴學生一生的朋友。




2.以評比和考核為抓手,提升中小學體育師資水平。一是開展“千人百課”的教學交流與展示活動。北京市2016年將以校園足球教學為龍頭,開展足球、籃球和排球3個項目的優秀教學案例征集與評選工作,其中足球100節、籃球和排球合計100節。要求市級(含國家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要大力開展足球教學并積極參加“千人百課”教學交流與展示,并把各校參與優秀足球教學案例征集與評選活動的數量及獲獎情況,納入特色校評估體系,作為評估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重要指標之一。二是開展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技能考核與提升工作??己斯ぷ靼凑铡胺謱庸芾?、分工負責、全員覆蓋、應考必考”的原則展開,要求各區要啟動并統籌好各自轄區內的考核工作,市級考核工作以隨機抽查的形式展開并實現“全覆蓋、無死角”的目標,同時將組織專家對全市所有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體育教師進行足球專項技能考核。
3.修訂義務教育階段體育學科專用教學設備配置標準。體育學科專用教學設備配置標準是北京市各區教委和學校改善辦學條件的重要依據,根據市教委的要求,北京市將組織修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體育教學設備標準,修訂工作將結合各學段體育教學及相關學校體育工作的需求,重點結合校園足球和冰雪運動發展的需要,這將為科學有效地推進校園足球工作的全面發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校園足球》:在校園足球發展過程中,個別地市、學校出現了“跑偏”的現象。在您看來,“校園足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應該規避哪些問題?
馬凌:校園足球工作的開展應以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為契機,但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不能只注重眼前成績,因為任何運動項目成績的取得都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體育人才成長的過程,需要一個周期,不能拔苗助長;要腳踏實地,按照規律辦事,逐步推開。目前,教育行政部門只是要求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每周至少開設一節足球課,而不是要求所有的中小學這樣做,這就是有條件地做,是按規律辦事。
個別地市曾經出現體育考試中只考足球一項,而其他都不考的現象。這就是一種“跑偏”現象。眾所周知,足球是學校體育課程的教材內容,所以可以作為考試項目,但其只適合做選項,不能作為唯一項目。因為足球項目本身,沒有唯一性,也不具有排他性。事實上,無論哪個學科,教材中有的內容都可以作為命題范圍,但是不能作為唯一,不能走極端。目前,“足球進課堂”剛剛起步,對于一般學生來說,足球是零基礎;對于教師來說,教學是零起點。在這兩個“零”的前提下,校園足球的開展更要按照教學規律和足球運動發展規律辦事。
此外,校園足球的開展還要避免“一擁而上”的現象。這是因為校園足球的開展還面臨著許多問題,很多學校也并不具備開展校園足球的條件。例如,足球教師師資不足就是一個現實問題,而對于沒有足球運動經歷的體育教師來講,僅僅依靠參與一兩次培訓,或者拿著教案進行上課,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因此,各地各校應該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去實施,切忌急功近利,一哄而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