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衍銘 胡昌明 凌 娜 陳新元 張 弢 鐘 丘(中山火炬開發區醫院 中山 528437)
中山火炬開發區社區居民中醫藥知識認知及應用狀況調查分析
楊衍銘胡昌明凌娜陳新元張弢鐘丘(中山火炬開發區醫院中山528437)
目的:探究中山火炬開發區社區居民中醫藥知識認知及應用狀況。方法:擇取本社區居民780名設置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對社區居民進行中醫藥知識調查分析,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判斷。結果:本社區居民對中醫藥知識的認知程度普遍較高,中醫基本判斷中占據比例最高的為舌苔、號脈,中醫治療優勢中占據比例最高的為療效好,可根除疾病,喜愛的中醫治療方法中占據比例最高的為中成藥,患病后的首選治療方法占據比例最高的為中西醫結合或者單純中醫治療。結論:本地區社區居民多數對中醫藥知識較為了解,多數居民表示以往吃過中藥或者看過中醫。
社區居民 中醫藥 應用狀況 知識認知
本次研究旨在分析中山火炬開發區社區居民中醫藥知識認知及應用狀況,以便發展中醫藥事業,對本社區居民關于中醫藥防病治病的情況進行大致了解,并為今后的臨床研究提供參考意見,具體見下文。
1.1一般資料:擇取本轄區常住社區居民780名設置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所有居民對本次實驗研究知情同意,自愿納入本次實驗研究。
780名居民中男性418例,占53.64%,女性362例,占46.36%,年齡最大的86歲,最小的20歲,平均年齡(45.63±5.26)歲;文化程度:88例小學,116例初中,159例高中,417例大專以上。
1.2方法: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對本社區居民關于中醫藥知識的認知情況進行分析調查,用于評價本社區居民對中醫藥的認知情況。發放調查問卷780份,回收780份,回收率達到100.00%,評價內容包括對中醫的基本判斷、中醫治療優勢、喜歡的中醫治療方法、首選中醫治療方法等。
本次研究對本社區居民進行了關于中醫藥知識的調查,結果顯示,780名居民中對于中醫藥知識的認知程度較高,具體為:
(1)中醫基本判斷:選擇中草藥治療的有407例,占52.18%,舌苔、號脈的有478例,占61.28%,針灸的有240例,占30.77%,推拿的有150例,占19.23%。
(2)中醫治療優勢:療效好,可根除疾病486例,占62.30%,費用低273例,占35.0%,醫療服務好92例,占11.79%,副作用小420例,占53.84%,預防保健作用230例,占29.48%,痛苦小175例,占22.43%。
(3)喜愛的中醫治療方法:中成藥395例,占50.64%,湯藥312例,占40.00%,針灸、拔罐256例,占32.82%,推拿、按摩181例,占23.20%,藥熏57例,占7.31%。
(4)患病后的首選治療方法:中西醫結合或者單純中醫治療441例,占56.54%,依據實際病情選擇271例,占34.74%,其他68例,占8.72%。
(5)認為中醫可治療的疾病種類:慢性病、疑難雜癥、常見病450例,占57.69%,保健、預防380例,占48.72%,傳染病、急性病69例,占8.85%。
中醫中藥是我國傳統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衛生事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民的健康問題上發揮重要的作用。
3.1提高對中醫藥的財政保障力度:本次研究顯示,本地居民對于中醫藥的認知程度較高,為此,加強對中醫藥事業的投入,建立有效的財政保障機制有利于促進中醫藥的發展[1~3]。
3.2擴大中醫藥醫保報銷范圍:對于一些慢性疾病、保健、預防,中醫藥的作用十分突出[4],為此,應積極發揮中醫藥的作用,擴大中醫藥的醫療保健報銷范圍,如門診煎藥費、處方調劑費等、新型中藥配方顆粒飲片等。
3.3加大宣傳力度:由于不同人群對中醫的認知情況不一樣,對中醫醫學知識獲取渠道不盡相同[5~6],對中醫藥知識加強宣傳十分必要。可建設文化教育基地,對象為青少年,同時引進適量的中醫藥知識教材;依據不同人群特點將中醫藥知識融入廣播、網絡、影視、出版[7]等平臺,加強對中醫藥知識的傳播;邀請中醫藥專家定期進行演講,同時發放宣傳小冊子進行健康知識宣傳。
3.4加強中醫藥社區發展服務:考慮到許多常見疾病與慢性病可采取中醫藥進行治療,社區中此類疾病的發病率較高,可加強中醫藥社區發展服務。可建立若干社區中藥房、中醫科[8]等并配置若干中醫工作人員,創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具有特色的現代中醫診所。
3.5加強中醫科學研究:中成藥物的歷史十分悠久,受到廣大患者的喜愛,因此,加強中成藥物的研究十分必要,可適當增加藥物的數量與藥物種類,依據患者的實際需求,促進中醫藥發展[9~10]。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本地居民對中醫藥知識的認知程度普遍較高,中醫基本判斷中占據比例最高的為舌苔、號脈,中醫治療優勢中占據比例最高的為療效好,可根除疾病,喜愛的中醫治療方法中占據比例最高的為中成藥,患病后的首選治療方法占據比例最高的為中西醫結合或者單純中醫治療。
綜上可知,本地居民多數對中醫藥知識較為了解,多數居民表示以往吃過中藥或者看過中醫,提示中醫藥治療疾病具有群眾基礎,另外,加強對中醫藥的實踐及應用研究價值顯著。
[1]房耘耘,石學峰,程薇,等.北京市居民對中醫藥的基本認知、關注程度及知識來源分析 [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16):1854-1860.
[2]程薇,石學峰,房耘耘,等.北京市居民中醫認知及需求情況調查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15):1693-1695.
[3]黃開欣.廣東居民對中醫藥認知及就醫行為調查[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15):2293-2295,2297.
[4]譚巍,蔣祥,徐思群,等.北京市居民中醫藥科普知識認知情況調查研究[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7(10):712-717.
[5]王高玲,王夢飛.居民抗菌藥物認知和用藥行為現狀的評估及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7):819-823.
[6]葉天瑜,王高玲.老年農民健康認知及體檢現狀的調查與分析——基于溫嶺市五個鄉鎮的調研 [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6,33(1):60-63.
[7]韓世強,陳平,馬淵俊,等.甘肅省保安族居民對中醫藥認知度及需求情況調查[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2,26(4):8-10.
[8]溫麗群,老膺榮,梁兆暉,等.廣州市社區人群中醫藥相關知識認知度的調查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3):255-258.
[9]Rong Xu,Jianwei Wu,Yougang Liu et al.Analysis of pesticide residues using the Quick Easy Cheap Effective Rugged and Safe(QuEChERS)pesticide multiresidue metho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y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electron capture detection[J]. Chemosphere: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risk assessment,2011,84(7):908-912.
[10]Rong Xu,Jianwei Wu,Yougang Liu et al.Analysis of pesticide residues using the Quick Easy Cheap Effective Rugged and Safe (QuEChERS)pesticide multiresidue metho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y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electron capture detection[J]. Chemosphere: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risk assessment,2011,84(7):908-912.
R222.19
B
1672-8351(2016)08-01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