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微課在高校的教學中風生水起并迅速走紅,在全國高校學校開展起來,然而在高校英語微課的陣地上卻少有旗幟,本文通過對高校英語教師的微課應用能力的調查,研究了微課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實施的可行性及對教師的要求。
【關鍵詞】 微課;高校英語教師;英語
微課近幾年在全國高校教學中掀起了一股熱潮,但在許多教師參加微課大賽的宏大場面之下,在實際教學中是否也對微課進行了有效利用呢?微課在高校的英語教學中到底有沒有應用的必要? 如果有,對學校及英語教師又有哪些要求呢? 下面還是從微課談起。
1.微課及其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微課”概念是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戴維·彭羅斯(David Penrose)最早提出的。微課以短小精悍的視頻為載體,以學習或教學應用為目的,采取線上教學的方式,通過對某一知識點的講解,學生可以靈活把握學習時間和學習頻率。
微課有三種常見類型:PPT錄制、屏幕錄制、真人講解。 幻燈片錄制就是使用幻燈片翻頁軟件進行的微課制作,一般用Microsoft Powerpoint、Keynote等軟件 ; 屏幕錄制常用于軟件界面操作類課程的錄制,主要制作軟件有屏幕錄像專家、Camtasia Studio等 ; 真人講解,則是使用DV設備將真人講授和示范演示的過程全景錄下來,軟件主要涉及愛剪輯、會聲會影等。 英語微課根據學科特點,以PPT錄制和真人講解為主,前者能夠脈絡清晰地呈現知識點,后者可以與學生進行更為有效的溝通與示范。
自2011 年“微課”概念在國內被首次被提出以來,微課就因其“主題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應用面廣”等特點被廣泛認同,在教育教學領域迅速傳播,相關實踐和應用也迅速展開,如全國“微課大賽”等。在全國高校英語教學中,很多一線高校英語教師參加過各級權威機構舉辦的微課大賽,但經調查發現,很多參加微課大賽的教師在學校正常的教學中并未應用微課,除少數因學校設施不完備外,多數都是學校及教師個人的因素導致的。
2.高校英語教學應用微課的可行性分析
英語學習不僅要有大量的可理解輸入,通過課堂傳授知識信息,還要有充足的可理解輸出,通過說與寫等形式對所學知識進行內化,這才是英語學習的良性軌道。但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學一般是一周兩次課,由于課時少,為了趕進度,課堂主要是進行大量的語言輸入,壓縮與學生互動的時間,在老師監管下的課堂語言輸出即復習鞏固時間所占比例甚小。加之每班人數基本在40以上,即使有時間進行互動鞏固,也只能有少數同學有這個機會。在這種情況下,若將微課引進教學環節,實現翻轉課堂,將每課的主要教學內容事先由老師錄制出來,學生在上課前進行自主學習,并且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反復學幾遍,可以隨意暫停做筆記,這樣輸入環節在上課前就可以完成。在課堂上教師主要講解難點和重點,之后把大量時間用在語言的輸出環節上,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如口語交際、寫作等,這樣的教學模式延長了課時、延展了知識,增加了課堂互動,提高了學習興趣,鞏固了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
高校英語專業教學微課的應用前景就更為廣闊了,因為除技能課程外,有很多知識型課程如文學、語言學、教學法等等,這些知識型課程更適用于微課,因為這些課程的知識體系脈絡清晰,每堂課的知識可以相對地自成一體,微課設計要比技能型課程容易。不論是大學英語還是英語專業,也不論是技能型課程,還是知識型課程,微課的介入都能夠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切實可行。
3. 高校英語微課對學校及教師的要求
微課確實有諸多好處,但對微課的制作者——教師提出了一個嚴峻的課題。由于微課對教師各方面素質要求很高,有些教師即便學校的硬件條件全都具備,也不愿涉足微課,當然,通過調查發現這種拒絕出于各種原因,最主要的有不會微課設計與制作、缺乏自信不愿面對鏡頭、認為沒有必要、不愿自找麻煩、不愿接受新鮮事物等等。
微課的設計與制作固然需要很多智慧以及大量時間精力的投入,但“不接受新鮮事物、不愿自找麻煩和認為沒有必要”都是因為對微課認識不足導致的,所以學校有責任首先對教師進行動員,開設講座,讓老師們弄清楚微課是什么、有哪些優勢、整個操作的流程是怎樣的,課上課下的時間安排是怎樣的等等。教師對微課心中有數了,才會合理地考慮是否接受它。在心理防線突破后,要鼓勵教師提高創新意識,對進行微課教學的教師進行表揚和獎勵,對成效卓著者更應如此,這樣才能在學校的教師隊伍中形成對微課的良好的認同,擺脫“微課就是參加比賽用的”這一怪圈,使之能夠順利開展,切實為教學服務。
至于制作微課的硬件要求,即對各種必要軟件的熟練應用,學校可以就此開展培訓,當今電腦如此普及,絕大多數英語教師都已經進行多媒體教學多年,尤其是中青年教師,學習幾個軟件的應用已經不是什么費神之事。
有了熱情以及技術支撐,至此就只剩專業課程設計的問題了,這對一線教師而言就比較輕車熟路了,但由于微課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囊括重要知識點,并透徹分析,還要條理清晰,這也是一個頗高的要求,所以教師要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多投入精力對所講課程進行梳理,理出脈絡,抓出重點,難點,利用PPT、動畫、語音、錄像等手段進行講解,并配以真人授課,與學生互動。
微課是實現翻轉課堂的重要手段,微課是信息的輸入,學生在上課前通過微課自主學習,教師不再占用課堂的時間來講授信息,課堂上教師就能有更多的時間與學生交流,這是英語學習者福音。知識型課程的微課由于知識點明確容易操作,但對于受眾面極大的《大學英語精讀》或英語專業的《精讀》、等技能型課程,微課的設計就很具有挑戰性,因為每節課的知識點不固定,通過對一篇文章的學習,教師需要整合文中出現的各種語法現象、文化背景、語篇結構、詞匯短語、句型、長難句解析等等,所以,提倡教師以PPT的形式把以上諸點逐條清晰地呈現,并結合教師講解,盡可能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感覺就是在一對一的課堂上快樂地學習,使這個語言輸入過程變得生動有趣,提高學生的接受積極性,以期取得良好的輸入效果,為課堂的互動討論等環節打好基礎。
當然,對于學生是否認真學習了微課的內容,教師要有及時到位的監控手段,除了在課堂討論等環節能夠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外,還要加大測評力度,采取形成性評價的模式,以考促學,以考檢學,有了這個有力后盾,會保障微課的線上學習取得更大的效果。
總之,高校英語的微課教學在翻轉課堂、混合教學的大背景下,也與其它學科一樣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高校英語教師要積極行動起來,克服困難,為學生提供一個微課時代的更加高效的英語學習平臺。
基建項目:
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2015年度高教科研課題《基于TPACK框架的高校英語教師微課設計能力調查及應對策略研究》(JGJX2015C70)。
參考文獻
[1]盧海燕.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語電化教學,2014(4).
[2] 胡藝芹.混合式學習理念下的職業英語微課教學實踐[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
作者簡介:
張健(1972.2—),女,吉林長春人,碩士,副教授。從事應用語言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