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中銀
【摘 要】小學教師培養模式由專科型向全科型轉變,引發了高等師范院校教育觀念、課程結構、學科體系、教學模式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的改革。全科型小學教師的培養是全方位的系統工程,其中普通物理學的教學改革同樣勢在必行,值得我們積極探索、研究和實踐。
【關鍵詞】全科型教師; 普通物理學; 教學方法; 改革
全科型的小學教師培養既符合我國國情,也是我國教育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需要。河南省是農業大省,南陽市又是農業大市且有山區,由于農村人口居住比較分散,加之多年來實行計劃生育,使得現在絕大部分農村小學處于一種人數少班級多的狀態,只能實行“小班化”教學,不可能實現“一課一師”的教學模式。同時,“小班化”也是目前國際上通行的小學教學模式。語文、數學、社會、科學、音樂、體育、圖畫、寫字等多門課程由一個老師教。因此,小學教育急需多門課程一肩挑的全科型“全才”老師。全科型小學教師培養正是為適應社會的這一發展應運而生的。普通物理課是高等師范院校培養全科型小學教師的重要基礎課之一。現行的課時有限,教師要在較短時間內使學生既掌握一定的基礎物理知識,又具有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按現行教材的內容和要求要達到這一點是有困難的。因此,全科型小學教師培養的普通物理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這項改革是一項整體性的配套工程,它涉及到教育觀念的轉變、課程結構的調整、學科體系和內容的優化、教學模式和方法的更新以及教學評價的完善等。我們項目組就全科型小學教師培養與普通物理課程的任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進行探討。
1.基礎教育的發展和變革對培養全科型小學教師的普通物理學課程的教學提出了挑戰
傳統的小學教育目標是以讀、寫、算為基礎的讀書教育,這種教育方式單純強調對知識的記憶和獲取,它對教師的要求是具有在某一方面的專門學科知識,知識的結構是線型的單一的。在廣大的農村,尤其是山區,受小學的辦學條件、班級人數等因素的影響,再加上現代科學呈現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的發展趨勢,促使了“全才”教育的興起和發展。可以肯定,未來小學教師的知識結構絕不可能是單一的而應當是復合型結構。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具有多學科專業知識,更要求其成為知識結構合理,懂教育、會管理的全才型教育者。因此,大專學歷層次的全科型小學教師培養的普通物理學教學,其教學指導思想、課程結構以及教學方式都應發生重大的變革來適應時代和社會的發展。它要求教師以廣泛需要的物理學基礎知識教育學生,使他們具有一定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了解物理與社會生活、工農業生產和科學技術等方面的聯系,培養他們科學的態度,訓練他們科學的方法,達到進一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目的。也就是要把科學素質教育和生活知識教育引入普通物理教學中,這無疑是一個更高層次上的要求和變革。要使培養出來的小學教師不僅具有豐厚的學科知識,還要具備廣泛的社會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
2.教材的改革是培養全科型小學教師的高等師范院校普通物理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
2.1 教材的選擇和教學內容的取舍
教材是教學的基礎,教材的選擇十分重要。目前普通物理學的教材依然采用專業本科教材。南陽理工學院是一所以理工科為主的綜合院校,我們師范學院使用的教材也是理工科專業的公修教材,這顯然不太符合全科型小學教師培養的需要。隨著高等師范院校培養方案和培養對象的改變,需要調整高等師范院校普通物理學的課程內容。首先必須對現有教材內容及其編排進行必要的調整,以解決普通物理課教學時數縮減而教學內容較多的矛盾。針對未來小學教師的特點和小學新“課程改革”特別是小學課程改革的需要,結合農村教學的實際情況,應該編寫具有地方特色的新教材。新教材從培養全體學生 (未來小學教師) 的科學素養,進而促進小學新“課程改革”的良好愿望出發,在結構、內容、體例、表述等也應該有大膽的探索和改革。在教學內容上可以刪去了原教材難度大而實用性不強的純理論性內容,偏重物理與材料、物理與能源、物理與環境、物理與生活、物理與科技等方面的內容,增加了一些與社會發展要求相適應的新知識。同時倡導探究性學習,使教材具有時代性、系統性、靈活性和可操作性等特點。總之,教學內容調整的目標是既要使學生掌握一般的基礎物理知識,還要培養他們為適應小學課程教學而應具備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
2.2 實驗教學的改革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對于完成高等師范院校普通物理課程任務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無論是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發展能力、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還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都離不開物理學實驗。因此,應十分重視實驗教學。我們南陽理工學院師范學院在實驗教學時,從物理學教學總體效果考慮,一方面將學生實驗與有關教學內容融合在一起編寫,另一方面將部分演示實驗改為邊講邊做。從而使教材中的物理學基本概念和原理、物理學計算與物理實驗成為有機的不可分割的整體。學院還進行了有別于傳統順式實驗模式的逆式實驗模式教學改革,在這種逆式模式實驗課中,教師只提出實驗目的和要求,由學生根據實驗目的結合所學知識設計實驗方案。在設計實驗方案的過程中,學生要考慮實驗原理、所用儀器、實驗步驟、數據記錄、實驗的合理性諸因素,積極開動腦筋最終設計出能達到實驗目的的各種實驗方案。這樣學生在設計實驗方案完成實驗的同時也培養了創新能力。在學校條件許可的前提下,應適當調整原有實驗室的使用格局,引進多媒體技術進行物理學實驗教學。
3.教學方式的改革是培養全科型小學教師的高等師范院校普通物理學教學改革的必由之路
3.1 在教材編寫過程中體現教學方法的改革
在教學時,教師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與教材內容以及編寫方式有很大關系。這是因為教材在編寫時,其內容的組織和表達等,必將自覺或不自覺地滲透編寫者的思維方式和教學意圖,也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師在教學時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因此,一師在編寫教材時認真學習有關的教學理論,相互討論、總結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創造出來的行之有效的好經驗和好方法,并在教材中予以適當體現,為推動廣大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革創造了有利條件。
3.2 倡導主體參與教學法
在課堂教學中,應改變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以交際為目的,使學生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習。隨著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將得到大大提高。與傳統教學相比,參與學習更加注意學生的活動,注意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由傳統的“學會”,變為“會學”。
3.3 潛移默化滲透師資技能
小學教師的培養在從專科型向全科型的轉變過程中,擁有綜合素質高的教師是轉型的重要的前提條件。高校教師肩負著既傳授知識又培養技能的雙重任務,應該有意識地使自己的教學活動成為對學生進行師資訓練的示范過程,用教師本人的板書、板畫、儀態,對化學理論準確無誤的講述,嫻熟、科學、規范的實驗操作技能,調控教學節奏和課堂氣氛的技巧等加以示范,使學生受到直觀、具體、潛移默化的師資技能的陶冶,從而達到教學過程與示范過程和訓練過程的統一。
4.教學手段的改革是培養全科型小學教師的高等師范院校普通物理學教學改革成功的保障
采用良好的教學方法,施之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是保證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成功與實踐的重要一環。所以,應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將多媒體應用于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這不但能減輕教師的工作強度,改善授課環境;還能使教學直觀、簡單、明了并且效果明顯。一方面,現代化教學手段,聲、像、圖、文并茂,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教學效率,節省學時;另一方面,當今,CAI 教學手段在中小學普及。作為中小學教師搖籃的高等師范院校,對自己的學生不僅應當而且必須進行 CAI 課件應用和基本的制作能力的培養和教育,熟練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方法,使畢業生迅速適應當今中小學教育。
參考文獻:
[1]盧琦.基于全科型小學教師培養的化學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當代教育論壇》2008.11.
[2]孫新 胡少明.小學教育專業培養全科型教師探討《教育評論》2014.7.
[3]高有才.全科型培養視角下小學教育本科專業課程設置的研究《教育探索》2013.12.
項目課題:
2016河南省教育廳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研究重點項目《全科教師的培養與初等教育理科教學的改革》項目號: 2016-JSJYZD-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