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隨著Alpha Go人機大戰落下帷幕、《星球大戰》等電影的熱播,人工智能在今年無疑成了備受媒體及大眾關注的關鍵詞之一。面對前所未有的產業熱度,消費級機器人創業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但有家公司在2年前就已經成立,它的出現與熱度無關,跟“嚴肅”有關。
一家嚴肅的AI硬件產品公司
今天要說的Rokid也許對大家來說是陌生的,其實兩年前Misa從阿里巴巴離開后就創辦了這家公司。
當時Rokid(若琪)機器人產品其實已被研發出來,公司卻遲遲沒有對外公布,而是選擇用兩年的時間繼續打磨產品。之所以這樣做,Misa有自己的考量和打算。
他認為,AI技術在當時還遠未成熟,但是用戶已擁有滿滿的期待,因為電視、電影已經給用戶做了太多遠超真實AI的思想教育。而作為一家創業公司,用一個人的力量去教育現實市場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我們也在等待市場被教育”。
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大概源于Misa對Rokid的完美追求。他為公司設定了一個內部硬杠桿:用戶對產品的滿意度超過85%,才能推向市場,“不達到這個標準就不去宣傳Rokid”。從Misa的回答中我們已經知道,如今的Rokid可以與用戶見面了。
不同于很多創業公司因“人工智能熱”而加入創業浪潮,2年前這個領域“不那么熱”的時候Rokid就已經給了自己一個清晰的定位:要做一家嚴肅的AI公司。
何為嚴肅的AI公司?Misa向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解釋,就是采用現實中較為尖端的技術,通過應用和場景盡量接近實現用戶對AI的期望。這大概也是Rokid要堅持自己設計、制作硬件,集中于消費類市場的初衷。
能跟用戶自然對話的家庭機器人
不同于常人對機器人的理解,Rokid不能動,而是形如一顆“蛋”立在底座的靜態硬件——下半部是一個音箱,頭部有一個1200萬像素的攝像頭,還內置了麥克風以及環境光線和溫度傳感器。
Rokid的屏幕使用了在日本特別定制的半透明材料,白色水滴型設計充滿科技感。作為一款提供家庭服務的機器人,很難不讓人把它與市面上五花八門的人工智能產品進行比較。
Rokid最大的差異化表現在“用戶體驗”上。除了通過用戶語音控制播放百萬首音樂外,它還能夠充當家庭的“人性化管家”,統籌家中的智能家居(可實現跨廠商兼容),讓用戶享受到更多的本地化智能服務。
比如早上起床的場景應用,Rokid除了禮貌性的“早上好”,還會同時幫你打開窗簾、燈,告訴你天氣如何,放你最喜歡的音樂,半小時后幫你叫車,等等。并且,通過人工智能的自學能力,它會從不了解你,慢慢變得知道你喜歡聽什么歌,在什么時候回家以及回家喜歡做什么事。
如今,Rokid不光能聽懂喚醒指令,還能分清指令人是誰,這在消費級機器人領域是一大進步。
值得一提的是,它還是市面上第一款兩音節喚醒設備,用戶可直接喊“Rokid”而非“Hi,Rokid”與之互動。這一看似微小的變化,卻需要團隊攻克算法、收聲、濾波等多個技術層面——當然這也直接避免了“Hi”字造成的誤喚醒。
“遲到”的Rokid如何立足于現實?
今天,我們看到的大部分消費級機器人其實不僅僅是在教育市場。經過長時間的體驗你會發現,有些不如說是在毀滅市場:它們作為一個熱潮,體驗可以用“非常爛”來形容。這樣的市場背景下,Rokid又如何突破窘境?
Misa從三個層面向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闡述了今后產品在營銷上的打法:
第一,做好產品體驗是核心,始終把體驗放第一位,內容放第二位,理解力放第三位。
第二,在應對更多用戶上,首先經營好最核心的早期天使用戶,通過他們的口碑進行傳播,其次,除了線上的活動外,重點做線下體驗,讓用戶真正體驗后再去購買。
第三,隨著技術不斷升級以及原材料成本的降低,低價格的Rokid將逐漸鋪向市場。
不過,Misa坦言,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要突出重圍很難。但同時讓他感到慶幸的是,還有像亞馬遜、谷歌等大公司在AI領域探索,這為教育市場做了一定的鋪墊,也讓結合場景應用的Rokid走得不會太過艱難。
未來,在產品規劃層面Rokid也有清晰的發展思路,即“三個路線”,接下來四年會從Home AI拓展到Protable AI,進而到Personal AI。Home AI 的全新產品即將上市。其中Protable AI會從明年開始實施,Personal AI大概還要兩年時間才會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