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小鋒
雖然樓市熱度在各路調控政策的“圍剿”下直線下降,但對于本輪樓市會冷多久,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本輪樓市調控政策的難度在于,如何在既控制房價非理性上漲的情況下,又促進樓市去庫存工作的開展。因為與熱點城市相比,三四線城市樓市的庫存壓力依然嚴峻。
迎來深度調整期
在調控層層加碼的高壓之下,可以預見,10月份還僅僅是一個開始,未來樓市或將進入深度調整期。
在房價方面,易居(中國)企業集團首席執行官丁祖昱認為,10月房價并沒有發生明顯變化,大多數一二線城市房價指數仍會保持緩速上升。
“基于穩定市場的基本調控原則以及項目盈利考慮,一手房價格還會繼續保持。二手房10月份掛牌價已經出現松動,預計11月議價空間將一進步擴大。”丁祖昱說。從整體平均價格來說,隨著“限價”力度不斷加大,未來還是有可能會出現結構性下滑。
熱點城市銷量與房價之所以會出現環比下降,一方面確實是由于調控導致高端需求受限、客戶減少,另外熱點城市可售面積、新開工面積、土地儲備面積均嚴重不足,市場可售房源減少,樓市自然降溫。
根據中央目前的態度,如果部分熱點城市仍無法取得明顯效果,還將采取更為嚴厲的管控措施。目前多個城市掀起的第二輪調控政策加碼,正反應了中央政府對于本輪調控的態度。
丁祖昱認為,市場預期下調對于穩定樓市特別是土地市場是極有好處的,此前,一些項目的土地溢價率遠遠超過新三板股票的市盈率,并且受到銀行資金和各路資本的追捧,土地市場的泡沫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力。調控雖然來得遲了,但來了終究還是好的,不然的話,市場已接近喪心病狂。
本輪調控,大房企相對淡定,受市場銷售火爆影響,不少房企提前2個月完成銷售目標。
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表示,在調控期間,恰恰又是手中握有大把現金的大房企低價拿地、并購重組的絕佳機遇,也是擴展市場、延攬人才的最好時機。
在他看來,明年的市場不會等待,對于想賣地賣項目的小房企來說,心理價位預期需要重新調整,非熱點城市機會更是越來越少,樓市降溫、市場規范最受傷的還是中小房企,銷售越發艱難,資金越發緊張,融資渠道越來越窄,現金流隨時可能斷裂。
三四線城市的焦慮
面對調控,不同城市反應冷熱不一,合富輝煌的最新報告分析認為,從不同城市的市場表現來看,前期房價和地價飆升幅度過大、市場投資性需求比重高的城市,或許市場調整的幅度會相對大,調整時間會更長一些;前期市場表現相對溫和,自住、改善或長期理財投資型需求主導的城市,市場調整的幅度相對小,調整時間也會相對短。
如果說一二線城市的熱度還能再扛一扛,那么,三四線城市日子從來沒好過過。丁祖昱表示,三四線城市也無法獨善其身,歷次市場調控已經證明,一二線市場的調整必然會影響到三四線,特別是熱點城市周邊的三四線所受影響更大。
與“如火如荼”的熱點城市相比,三四線城市去庫存可謂“壓力山大”,從目前狀況來看,三四線城市存銷比仍高達30多個月。
在本輪樓市高潮中,中央推動“去庫存、降杠桿”,結果被熱點一二線城市拔了頭籌,不該去的庫存被去化殆盡、地方債也降了杠桿,而三四線城市還沒來得及去庫存,這一輪小周期就結束了。
現在,三四線城市因為土地供應過剩、產業基礎薄弱等原因,去庫存壓力更有增無減。而當前,再調控力度加大的情況下,無疑會增加這些城市的去庫存難度。
歐陽捷指出,未來絕大多數三四線城市恐怕再也沒有“去庫存、降杠桿”的機會了。人口及其背后的資本將成為未來不二的市場資源,中小城市將永久性失去這一資源的青睞,去庫存、不可持續的土地財政和化解地方債將成為中小城鎮長期的三座大山。
針對三四線城市庫存問題,近日,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表示,中國房地產政策要強調穩,房地產調控應該采取結構性方式,用中長期策略應對短期問題,而不能全線打壓,以防止房地產行業可能的崩盤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中國住建部政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顧云昌認為,2016年中國樓市去庫存有所成效,但仍顯不足。2017年去庫存的問題將更加嚴峻,需要更加精準有力。
在他看來,去庫存要結合新型城鎮化、發展城市產業以創造就業機會、提高農民工收入、鼓勵農民工進城購房,并且,要進行土地制度改革,賦予農民宅基地流通性,讓其可以變現并創造購房需求。
政策或從緊超一年
本輪樓市調整期將持續多久,基于調控政策執行多久,目前業界普遍認為,本輪調控政策持續時間至少會超過一年。
歐陽捷就表示,明年兩會之前調控政策不會有絲毫放松,兩會之后到十九大之間不允許出現不穩定因素,十九大之后到后年兩會也不能有任何閃失。在他看來,調整周期最少還有18個月,任何指望放松的想法都要放到2018年二季度了。
也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經濟不景氣,對于房地產的調控政策可能很難堅持。不過,陳東琪近日指出,中國經濟也存在亮點,所以明年不會延續慣性下行,GDP增速或保持在6.5%-7%之間。
屆時如果放開調控政策,是否意味著房價再度反彈?知名經濟學家馬光遠近日給出了一個值得探討的說法,他認為,目前房地產的基本面已經出現了顛覆性的變化,人均居住面積實際上肯定超過了35平米,國際公認的供需平衡線,住房短缺的歷史宣告結束,除了少數城市,大量的城市住房出現過剩。
而之所以今年以來房價仍然暴漲,此前,已有不少業內人士指出,與以往不同,本輪樓市增長更多是貨幣現象。
馬光遠因此判斷,2017年是中國房地產歷史大轉折的一年,到2018年,中國房地產庫存過剩會達到90%以上的城市,房地產會面目全非,能夠投資的區域屈指可數。
在他看來,中國可能有那么幾個極奇葩的個別城市,在調控周期結束后房價仍然會上漲,但大量城市將基本告別上漲,即使管理層仍然在制度建設上不上心,對房地產的影響也不大。房價即使在未來有報復性反彈,也只是平靜湖面的一片漣漪,很難再掀起驚濤駭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