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慧娟
在中國,起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更名更是。
10月底,有一家房企高調更名——“北京華美喬戈里實業發展有限公司”(K2地產)宣布正式更名為“石榴置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石榴集團)。11月1日,主題為“石榴紅了”的K2地產品牌煥新發布會在北京舉辦。
這并不是K2地產第一次更名,早在2015年8月,其就曾將彼時公司的名稱從“華美喬戈里有限公司”變更為“北京華美喬戈里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但當時它并未大肆宣傳,甚至可以說是悄悄地就把名字給改了。
有了上一次的對照,此番K2地產一反常態高調宣布更名,按其總裁桑春華的說法:“今天的更名,本質上不是一個名稱的改變,而是我們這樣一家非主流地產公司在這個冷天,對過去、對未來的一些總結與思考”。
為什么是石榴?
在中國地產圈,房企的名字十分有趣,有威武霸氣如中國恒大,也有包羅萬象如萬科;有接地氣取自地名的王府井百貨,也有詩情畫意出自論語的大悅城。
但無論多么的花樣百出、千奇百怪,有一點是統一的,那就是,取名對企業來說是件重要的事。K2對更名的重視程度,從其官網、官微的公告宣傳即可顯現。
早在今年5月24日,K2便已召開股東會,同意擬以2015年12月31日為基準日,將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的決議,注冊資本為15億元,原北京華美喬戈里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全體股東作為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體發起人,發起設立“石榴置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6 月7 日,該公司召開石榴置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立大會暨2016 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選舉了新一屆董事會成員和監事會成員,選舉崔巍、桑春華、匡文、張廷文、邱曉隼為公司董事會董事。6月20日,石榴置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召開臨時股東大會,根據此次股東大會決議和修改后章程的規定,發布了公司的股權結構。截至2016年6月30日,石榴集團注冊資本為15.45億元,母公司為北京卡達普投資有限公司,集團最終母公司為北京安納托利亞投資有限公司,最終控制人為崔巍。
石榴集團是地產界第一個用水果命名的房企,網上流傳的段子說:滴滴出行創始人柳青曾在與蘋果公司CEO庫克的會面中說,“世界上任何一家以水果命名的公司,都會取得偉大的成就”。這話雖有玩笑意味,因為滴滴出行的法定名稱叫“小桔快智”,但從黑莓到蘋果,以水果名自稱的公司看起來似乎都極具創新力和推動力。K2改名“石榴”或許也有這種躋身“偉大”的想法。
公告顯示,更名石榴集團后,公司將形成“地產+科技+金融”的商業模式,將致力于“地產開發、科技孵化、創業投資”三大業務。
K2選擇石榴這種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作為吉祥物的水果,除了因為總部在石榴中心,可能還有一些本土化的想法:石榴的形態特點是由薄膜隔成數個房室。“多房”,這太符合一家房地產公司了。更重要的是,石榴果的每一顆,都是一粒種子,聚集起來是一個整體,掰開來都能單獨生根發芽。暗合該公司在房企轉型多元化發展大背景下,融合地產、科技、金融的努力,以及將投資觸手伸向互聯網、健康醫療、海洋捕撈等領域的舉動。
小廣告鼻祖變身
石榴之前,它是華美和K2地產.
1994年,華美地產創立,從南京起家,后轉戰濟南,2000年左右進軍北京,主營二手房業務和一手銷售代理。回憶它當年的營銷方式,業內人士印象都很深,“營銷的特點就是基層銷售員在各個路口發傳單,這些人大多20-28歲,沒有學歷要求,整體素質并不高,節省了很多廣告營銷費用,但不夠專業,也造成市場口碑差。”
其又有著獨特的銷售組織框架。銷售管理中心下設項目銷售部,下邊又分為若干個營銷部,營銷部下設五個集團軍,集團軍下面又設銷售團,銷售團下設銷售組。每個銷售團隊的銷售主管除了提成外,下屬的業績又可為其貢獻提成,而銷售主管的業績又可為銷售經理貢獻提成。
2004年,華美系開發了自己的第一個樓盤華美橡樹嶺,并在這一年集中發力通州,先后拿下通州區永順鎮楊家場村地塊、通胡大街70號、永順鎮楊莊路地塊和九棵樹地塊等6塊項目用地。
2007年,天津華美濱海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2012年2月注冊地變更至北京后,更名為“北京華美濱海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及自然人股東徐綠衍女士共同出資,組建成立K2地產,由其獨立開發運營房地產項目,營銷則由華美地產負責。2009年7月 ,它開發的第一個項目——K2海棠灣開盤。此后的三年間,大北京區相繼開發了K2清水灣、 K2紅樹灣、K2百合灣、M5朗峰、K2京南獅子城、K2玉蘭灣等。
到了2013年度,其一度入圍“北京住宅銷售五強企業”;在住宅方面取得不俗成績之后,它2012年前后宣布組建商業地產團隊,并試圖將自己的“勢力范圍”向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擴張。
在對外擴張的過程中,比較出名的事件是,2013年斬獲上海的“總價地王”,一時間名聲大噪。隨后近2年時間,K2地產一直被“地王”負面纏身,一度陷入囤地旋渦。在斬獲該“地王”后的第15個月,有媒體實地走訪發現,規定12個月動工的項目未有動工跡象,工地的一角甚至淪為廢品收購站。目前項目規劃已于2015年出爐,正在建設當中。
多子多福
從K2變身石榴,石榴集團轉型“科技+金融+地產”,一是從宏觀看,一線城市房價呈過快上漲態勢,但房企增收不力明顯,土地市場樓面價普遍上漲、攤薄企業利潤,傳統的拿地、蓋房、賣房的開發模式難以為繼。新一輪房地產調控下,房企盈利空間再受阻,轉型成大部分房企的選擇。
其二也是瞄準科技、金融領域的發展空間。桑春華在北京發布會上表示:“在這個短波段、小周期開發的時代,我們需要變化,把資產變輕。科技是什么,科技改變未來,我們在做布局未來的事情;金融呢,金融約等于資本家。”在未來資產大泡沫的過程中,“創業和股權投資是唯一能夠跑贏這個時代的兩個通道”,石榴集團業務轉型也正是基于企業創始人對此觀點的認同。
在科技板塊,該集團旗下的竹海科運營了Foundry Club(中美合作跨境加速平臺)、中以科技企業跨境加速平臺等,并于硅谷、波士頓、慕尼黑等科技發達城市建立海外創新中心,實現國際創新資源的互動與合作。
金融板塊,旗下的沃克邦基金專注于高科技領域快速成長企業的投資及投資管理服務。通過沃克邦與多家成熟基金合作,發起成立創業投資基金聯盟,管理百億元人民幣的產業投資基金。如今,該集團陸續投資了包括互聯網、智能硬件、3D打印、動力電池、先進制造、醫療健康、南極磷蝦捕撈、海洋工程等領域的50多家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