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瑾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擴張,世界各國CBD紛紛加速了金融集聚的步伐,北京中央商務區作為中國金融產業的集聚中心已經取得一定成就,但在輻射規模,管理制度以及影響力等方面同國際著名CBD差距顯著。本文在介紹了金融產業集聚基本理論的前提下,分析了國外主要CBD金融集聚的現狀和優勢,進而總結了北京中央商務區金融產業集聚的發展建議。
關鍵詞:北京中央商務區;金融集聚;國際經驗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7-000-02
一、相關概念及理論綜述
中央商務區(CBD)一般指國家主要商務活動以及金融,貿易最集中的區域,在區位條件,國際交流以及交通,建筑等方面具有普遍優勢,匯集專業服務性辦公樓和企業總部的所在地。城市中央商務區的主要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商務,經濟,金融以及信息等第三產業,在國家發展及國際化進程中日益發揮著重要作用。
金融產業是集合金融產品及中介服務的經濟組織和系統。金融中心代表著產業聚集的高級形態,通常分為三類:世界級金融中心,例如公認的三大國際金融中心紐約,東京及倫敦;區域金融中心,指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國家金融中心,包括韓國首爾,中國上海等。金融集聚通過將相關產業,資源,信息及客戶在地理上集中產生內部經濟效益以及外部輻射效應,可以理解為金融產業成長,效率提升的動態過程,也是金融機構的有機組合。
二、國際中央商務區金融集聚效應研究
中央商務區金融聚集根據產業結構分為單一型和混合型,根據發展模式又分為自發形成(市場主導),政府主導,前者體現為需求效應,即隨著產業擴張產生金融集聚適應性發展;后者為供給效應,通過金融政策推動和金融創新,加速金融集聚。為了力求全面介紹國際CBD金融集聚效應對我國中央商務區建設的影響,在分類前提下研究具有代表意義的中心城市。目前紐約,倫敦和東京市世界級金融中心,新加坡及香港是亞太金融中心,法蘭克福和巴黎是歐洲金融中心。通過了解金融聚集區發展現狀,總結優勢條件及影響因素,對促進我國CBD金融業集聚效應意義重大。
1.國際重要金融中心概況
美國紐約曼哈頓CBD國際金融中心作為世界級CBD代表,紐約的中心商務區金融集聚程度高,對全國范圍內的經濟發展影響巨大,屬于混合市場主導型。曼哈頓CBD總面積約57.91平公里,人口逾150萬。位于曼哈頓的世界金融中心華爾街匯聚了全球頂級金融機構,證券交易所,美聯儲,投資銀行總部,保險信托公司,世界五百強企業,金融市場規模空前,產品豐富,體系完善,資金流動自由,國際化程度發達。
英國倫敦CBD國際金融中心處于泰晤士河北岸,中心商務區約1平方英里,該地采取限制性分區政策,加速金融聚集,使得就業人數占人口總數約80%。具有世界一級的國際保險中心及黃金,證券交易市場,較低的人力成本和稅收,金融資本流動性高同時經濟高度外向型,為CBD金融集聚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日本經濟在二戰后迅速崛起,推動了東京作為世界級城市的主導地位,其新宿CBD國際金融中心屬于混合型政府主導,上世紀50年代,新宿在原CBD基礎上依靠政府力量發展成為副都心。CBD總面積16.4公頃,人口約31萬,中央商務區金融業受惠于政府政策和方針的支持,聚集效應日益顯著,提升了日本金融業國際地位。
新加坡CBD亞太金融中心是典型的公司合作型政府規范金融集聚模式,中央商務區位于中部地區中心,面積約6平方公里,政府利用其優越的時區條件和地理位置,一改最初的封閉低迷態勢,大力迎合國際金融機構發展需求,通過業務指導和稅收優惠吸引外資企業,從而帶動本國經濟增長,尤其是銀行,外匯和保險等金融產業。
2.國際中央商務區現狀分析
首先,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經濟金融化發展,國際CBD在面積和容量上需求加大,以吸納金融機構入駐和強化金融集聚功能,同時在地理上形成了大型金融機構總部和中小型新興金融公司分化的態勢。其次,政府推動積極設立副中心,將深化內涵和擴大外延并舉,提高現有地段的使用效率和就業密度,通過向地上多層和地下深層開發相結合的模式,以高檔寫字樓為主要載體實現改擴建;構建多核心模式可以提高原金融中心的承載力以及新一輪細分金融聚集發展。同時,各國在CBD金融業發展過程中兼顧傳統與現代建筑的融合,以及人與自然地和諧共處。第四,各國CBD金融產業建設落成主要由政府機構或者政府管轄的開發公司負責,使得政府,市場和金融產業之間達成帕累托最優。最后,中央商務區金融產業向高端化,個性化演變。通過引進高檔物業管理公司,支撐金融產業聚集;差異化和多樣性也使得不同金融機構之間實現合理高效的分工與整合。
3.國際中央商務區金融產業集聚經驗
第一,國家經濟增長對金融集聚提供基礎與保障,中心商務區的發展離不開國內經濟環境的支撐,尤其是金融產業更依托于國家宏觀貿易的穩健。
第二,區位優勢與人口因素不容忽視。紐約作為美國最大港口城市之一,聯通與其他各大洲的貿易往來以及交通線路,為市中心的曼哈頓CBD提供了完善的交通網絡以及便利的資金融通,大范圍的吸收了客戶以及同業資源,加速了信息流動和知識外溢。另外東京以軌道站點為中心,打造扇形交通網絡,大力開發地下空間,疏散人流同時繁榮商業。通過降低運作成本,加快了資金流和物流的運轉,使新宿CBD金融集聚效應一躍居上。
第三,發達的金融市場體系是關鍵。曼哈頓CBD兼容并蓄了整個金融產業鏈生態圈,減少了資金時滯,有利于擴大金融市場規模,吸收優質資源。東京建立多中心發展結構。新興的城市多中心結構承載了金融機構的轉移和集聚。
第四,政府適當引導推動金融產業集聚。單憑市場力量容易誘發信息不對稱,信用危機和壟斷風險,通過政府積極引導和調控,加強了中心商務區功能,優化了金融生態,提升了金融業整體協同運作效率。例如東京政府通過設立相關政策指導金融產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熱電站,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建設。
三、北京中央商務區金融業集聚現狀與啟示
1.北京中央商務區金融集聚現狀分析
北京朝陽CBD作為我國三個國家級中央商務區之一,承擔著本國與國際資本融通的樞紐地位,尤其是金融集聚效應日益凸顯,數據顯示,北京中央商務區金融業收入占朝陽區超過90%且穩步上升,已成為朝陽區發展的支柱產業。但限于其發展歷程和經濟環境,相比國際大型金融中心具有一定差距,在像世界級中央商務區邁進的過程中,需要借鑒發達國家中心城市CBD的經驗,結合本國特色滲透金融集聚,未來北京CBD金融產業將為首都乃至全國提供經濟提供支撐和引導。
2.北京中央商務區金融聚集發展對策
(1)政府制定政策引導扶植CBD金融產業發展
由于經濟環境的限制,北京不具有紐約,倫敦等國際都市的歷史積淀和地理優勢,決定了政府在CBD金融業發展的重要地位。通過金融監管,政策調控,投資引進外資等措施提升金融集聚效應。在完善立法的過程中強調征信為重點,設立信用評級機構,防范銀行信用風險,健全金融預警機制;同時加大管理風險投資和私募公司的運作流程,以及新三板掛牌和準入機制,規范做市商制度;協同市場自由發展的原則,做到權責分明,財務透明;確保證券市場的有效運作和公司退市制度,保護金融機構,銀行和客戶的合法權益。為加大外資吸引力度,一方面放寬外資銀行和金融機構設立條件,同時提供優惠政策豐富金融產品和服務,實現全球化金融協調發展。政府要著眼于北京CBD作為全國金融集聚中心的戰略地位,消除地方保護主義,從全局角度謀求北京CBD金融集聚效應的提升。
(2)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通過提供便利的交通,先進的配套化服務以及個性化設置吸引金融機構入駐。世界級CBD的經驗顯示,日本新干線極大提升了新宿C中央商務區的金融產業集聚效益,而北京很大程度存在高峰時段地鐵擁堵,地面交通不暢的現象,這為航運及海運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通過嘉慶與周邊城市的合作實現。其他產業集聚方面,雖然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效應和支撐力度,但仍需要向高端化發展,提高物業設施的檔次以及管理服務水平,優化周邊環境。
(3)培養與引進專業化高素質人才
加強金融要素市場建設,在會計,咨詢,律師事實所等行業加大投資。從紐約,倫敦等世界級中心商務區的經驗得出,人才優勢是其發展的不竭動力。北京名校云集,但受限于中國應試制度,創新能力欠缺,研究能力有待提高,尚不能實現金融集聚效應的提高。應一方面針對性地培訓,輸送優質人才海外交流,同時引入國際高級管理人才,為其提供發展渠道和激勵機制,為背景CBD金融產業發展貢獻力量。
(4)加強品牌建設
縱觀世界級中央商務區,CBD品牌優勢是金融集聚的無形資產,北京坐擁五千年歷史文化遺產,以及創新型產業園區,應以傳媒,社交網站以及社會科學發展基地為平臺提升北京CBD的整體形象,推動北京CBD金融集聚。
參考文獻:
[1]李秀茹.CBD金融集聚與產業集群“共軛效應”互動發展問題研究.當代經濟研究,2013:63-64.
[2]茹樂峰,苗長虹.我國中心城市金融集聚水平與空間格局研究.經濟地理,2014:68-64.
[3]Lixia Yu;Huifang Liu, Research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Elements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ial Cluster,Journal of Service Science and Management, 2015, 773-780
基金項目:北京CBD發展指數研究(15JDJGB061)。
標注“本文由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CBD發展研究基地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