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佳
摘要: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疾病譜的變化以及護理觀念的不斷更新和變革,護理工作的
要求越來越高,對于護理教育者而言,就要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求的高層次護理人才。因此加強護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
關鍵詞:護生;職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7-000-01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疾病譜的變化以及護理觀念的不斷更新和變革,護理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護理教育者而言,就要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求的高層次護理人才。因此加強護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本文獻從專業能力、道德素養、人文素養和職業風險防護意識四個方面對如何培養護生綜合職業能力進行了闡述。
一、護理專業核心能力
護士職業的核心能力為掌握規范的護理基本操作技術,對護理對象實施整體護理的能力,是從事護理工作的基礎,是注冊護士從業時所應該具備的能力。護士核心能力是護理教育應著重培養的、護理專業人員必須具備的最主要的能力。主要包括評判性思維能力、溝通與合作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創新能力等。
1.構建以“護士核心能力”培養為目標的課程體系。合理設置教學目標、優化課程結構,整合課程資源,將課程與護士核心能力培養有機結合。
2.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運用啟發式、案例、角色扮演以及多媒體教學、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方法,不僅僅注重知識的傳授,更重視能力的提高和知識的靈活運用。通過教學內容和方法體現以人為本理念,使護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充分激發護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踐操作能力是護士最基本的能力,如果其理論基礎很扎實而實際操作能力很差,那么其護理工作就如紙上談兵。抓住機會、多練習、找竅門。因此,護生必須牢固掌握基本專業知識、基本技能,有將理論運用實踐能力。[1]
3.護生臨床實踐教育。臨床帶教老師可組織護生專題討論、分析,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護理查房、床旁培訓等有意識地訓練和培訓護士良好的素質。并進行靈活多樣的考核。比如演講、競賽、臨床操作考核。
二、護理職業道德素養
1.嚴格要求自己。護生要經常學習有關的法規、制度和先進的護理質量規范要求,不斷地提升護理質量的規范標準,時時嚴于律己,自覺地運用各種制度約束自己的言行,不僅做到自己遵紀守法,還能督促單位其他專業人員遵紀守法,確保護理質量。
2.學會自我約束。在日常護理教學中,給予護生灌輸臨床護理工作中要重視自省、善于自省,嚴格自律,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約束和規范自己的行為的工作理念。在守法、護法的同時,要能夠平等待人,善于聽取不同意見。
3.培養慎獨精神。愛崗敬業,充分了解護理工作特點,要讓護生認識到作為一名護士,需要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責任心,工作中吃苦耐勞、嚴謹求實,這是提高慎獨修養的基礎。尤其是在護理操作這方面更加需要注意,比如護士日常工作中的查對、消毒隔離措施的實施、病人手術中的無菌操作都是需要護理人員要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和慎獨的精神。因此,護理教學中要多結合臨床案例,加強對護生的教育,讓護生認識到慎獨精神在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從而促進自己向這方面發展。
三、護理人文素養
1.更新教育思想觀念,優化課程設置。授課時,將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貫穿于專業教育中,從傳統的教育觀念中轉變出來,把提高護生的綜合素質作為教育工作的核心內容。增設人文素質教育的課程,豐富人文素質教育的內容,改善學生的知識結構,逐步建立起系統的具有護理學特色的人文社會科學課程體系,培養他們的了良好職業道德素養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2.創建人文學科特色教學方法。人文素質教育需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角色扮演、案例分析、護理反思日志等,從多個側面為護生補充知識,這樣才能有利于護理專業思想的培養和整體素質的提高。教會護生運用人文科學知識全面觀察人、認識人、理解人和尊重人,充分收集來自身心、社會、文化的信息,進行整體性思考,正確的判斷和處理一個人現存或潛在的健康問題的反應,從而真正實現對病人的關愛和照顧。
3.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目前,大多數護生人文素養普遍存在的問題有社會公德意識淡薄、忽視病人的社會性;對病人缺乏同情心;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善處理人際關系,不知如何和病人交流以及不能安于護理工作,不能愛崗敬業。因此教師無論在課堂教學、護理實踐還是日常生活中,一言一行都要符合作為教師和護士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規范在教學中應認真敬業,關心愛護學生,經常與學生進行交流,多給學生鼓勵的言語,這樣學生也容易把教師的道德要求變成自覺的需要和行為。老師一絲不茍,有良好的文化修養,舉止大方,儀態端莊,談吐文明,為護生樹立行為規范的典范。
四、護理職業風險防護意識
1.提高教師護理風險意識。對于將來從事護理工作的學生來說,一定要具有職業防護的知識和意識。[2]培養護生職業防護意識是很有必要的。作為護理專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這點。因此需要調整和改革護理課程設置,把臨床護理風險的相關理論知識融入到護理核心課程中,教師要更新觀念,盡量縮短與臨床護理的差距。
2.強化護生護理風險意識。把“任何臨床護理活動都有風險”的意識要傳遞給護生。[3]在日常護理教學中,引入臨床護理風險案例,多組織學生討論分析該類案例。另外在護理操作中更加強化護生對護理風險的防護意識,比如注射器、輸液器針頭的處理與器械的毀形,無菌手套的正確穿戴、手的消毒與無菌口罩的使用等臨床常用護理操作都要反復給予護生進行強調,增強護生的自我防護能力和應對能力,為以后獨立進行臨床護理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具備綜合職業能力的護士更能更好的適應現代護理的需求,因此加強護生在校期間各項職業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這就需要教師將綜合職業能力培養融入教學中,隨時更新教學理念,與臨床護理接軌,加強對護生的指導與溝通,從而促進其職業能力的提升,為今后的臨床護理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
參考文獻:
[1]羅蘇亞.高職護生職業素質的培養.宜春學院學報,2013,9(9):105-106.
[2]李霞.淺談護生護理職業防護意識的培養.醫學前沿,2015,(7):276-277.
[3]楊蕾尼.淺談在校護生職業風險意識的培養.護理教育,2015,4: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