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圓
摘要:學前教育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是影響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本文從實踐角度出發,認為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應從保育、藝術、觀察和評價幼兒、教育活動設計與組織、溝通與合作、創設環境等方面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專業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7-000-01
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大力加強實踐教學,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隨著我國學前教育的迅速發展,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畢業的主要去向已轉向幼兒園。為適應社會需求,培養既有扎實系統的理論知識又有幼兒園實踐能力的高學歷、高素質人才,已成為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但目前的高校人才培養與幼兒園對專業教師的期望存在一定距離,高校畢業生普遍存在專業實踐能力不足的問題。
當前,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已成為影響教師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包括專業知識和專業行為,有專業實踐能力的教師意味著其在工作中,能夠根據具體的場景,運用合適的專業知識,選擇有效的專業行為。
從職業需要看,幼兒園教師應具備的專業實踐能力包括保育、藝術、觀察和評價幼兒、教育活動設計與組織、溝通與合作、進行教學研究等專業實踐能力。
一、保育能力
保教結合,是指導幼兒園教育工作的根本原則?!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隨著社會對幼兒教師保育能力要求的不斷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也應更新保育觀念,不斷豐富自己的保育知識與技能。
保育能力,要求學生具有現代幼兒衛生保健、幼兒教育、幼兒心理理論知識與技能,能根據嬰幼兒生理、心理發展特點及保教工作的要求,熟練掌握嬰幼兒保教工作的各項能力,合理安排幼兒的一日生活,將“?!焙汀坝庇袡C結合起來,培養幼兒良好的品質,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藝術能力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進大學前參加的是全國統考,沒有參加藝術專業考試,大部分學生沒有藝術教育的背景,其藝術能力是很差的,而在幼兒園沒有較強的藝術能力將難以開展工作,因此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應對學生進行音樂、美術、舞蹈等方面的訓練,使學生獲得扎實的藝術能力,為其以后再幼兒園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具體來說,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藝術能力主要包括彈、唱、跳、畫、做、講等,即會彈鋼琴、會唱兒童歌曲、會跳兒童舞蹈、會畫畫、會做手工、會講兒歌、故事等。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應能將其綜合運用于幼兒一日生活的各項活動中,從而達到優化教育活動的效果
三、觀察和評價幼兒的能力
觀察與評價幼兒是教師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年齡關系,幼兒往往無法用成人理解的方式(如準確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想法,教師更多的是從幼兒的行為中判斷他們的感受和想法。因此,觀察就成為獲取幼兒信息的最主要的方法。在幼兒園,教師可以對處于自然狀態下的幼兒在日常生活、游戲和學習中的表現進行系統的觀察,獲得關于幼兒的第一手資料,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評價,以此來解讀幼兒的心理和行為。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必須要掌握觀察的方法,能做詳細、準確的記錄,關注幼兒日常表現,及時發現和賞識每個幼兒的點滴進步,同時掌握評價的方法,能全面、客觀地了解和評價幼兒,并有效運用評價結果,激發和保護幼兒的積極性、自信心,指導下一步教育活動的開展。
四、教育活動設計與組織的能力
《綱要》把幼兒園教育的內容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币虼?,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牢固掌握幼兒園五大領域教育的目標、內容、途徑和方法。
針對幼兒園教育的特點,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應能夠根據3-6歲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靈活運用各種組織形式和教育方式,制定階段性的教育活動計劃和具體活動方案,為幼兒提供操作探索、交流合作、表達表現的機會,并在教育活動中能根據幼兒的表現和需要,調整活動內容,支持和促進幼兒主動學習。
五、溝通與合作的能力
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過程中,不僅要具備較強的教學能力,還應具備良好的溝通合作能力。教師的溝通合作能力是指教師在日常教學及管理工作中能夠妥善處理好與領導、同事、幼兒、家長、社區等各種關系,調動各方面的工作積極性的能力。良好的溝通合作能力需要通過語言、表情、眼神和各種肢體動作來進行表達,它對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要能夠尊重理解園所文化、家庭文化和社區文化,懂得與領導、同事、幼兒、家長、社區建立良好關系。具體說來,學生要能在工作中尊敬領導,關心同事,樂于分享教育教學經驗和資源,善于傾聽,能使用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語言與幼兒進行有效溝通,能協助幼兒園與社區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關系。
六、創設環境的能力
蒙臺梭利認為,環境是兒童生活成長的場所,“我們的教育體系的最根本特征是對環境的強調”。瑞吉歐教育工作者認為環境是“一個可以支持社會互動、探索與學習的‘容器”,將環境形象的比喻為“第三位老師”。《綱要》中也明確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由此可見,環境在幼兒教育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應能夠合理利用資源,為幼兒提供和制作適合的玩教具和學習材料,創設有助于促進幼兒成長、學習、游戲的教育環境,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讓幼兒感受到安全和舒適。
參考文獻:
[1]左瑞紅,李鋒.關于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能力培養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2(8).
[2]戚萬學,王夫艷.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內涵與特征[J].教育研究,2012(2).
[3]王練.應用型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實踐能力培養探討[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11(11).
[4]教育部.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N].中國教育報,2011-12-12(3).
作者簡介:袁 圓(1984-),女,咸陽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理論。
基金項目:咸陽師范學院教學改革研究資助項目(2013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