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傳
動漫節經過近10多年的蓬勃發展,品牌效應已經形成,由動漫節所構成的節展模式已然成為各地市承辦動漫節的方式方法,10多年來你方唱罷我登場,但演繹的卻是似曾相識的大同小異,“同質化”發展成為了近幾年動漫節的集體特征。然而就是這樣的動漫節,在很多人眼里,依然認為只有發達地區的城市才可能有能力舉辦動漫節,而小城鎮舉辦動漫節往往會給人產生“與政績掛鉤”的誤解,要不就認為“沒有動漫產業而舉辦動漫節是空洞的,是沒有根基的炒作行為”。然而,2016首屆荔波國際兒童動漫節的舉辦卻讓在場的每個人都改變了這個看法,它的舉辦,也給動漫業界的進一步發展留下一個思考,即隨著動漫產業、動漫節展的轉型,業界同仁也適時需要對動漫行業發展的觀念有所轉型,有所思考。
荔波,位于貴州省黔南地區,幾年前的這里還是有名的貧困縣,但通過當地政府近幾年的戰略發展和觀念調整,憑借這里的喀斯特地貌自然資源和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吸引了每年近千萬的游客,但這些固定的旅游資源是單純的,只有留住更多的游客才能留住更多的消費,而文化旅游恰好可以彌補這一不足。為此,荔波人民最終選擇了動漫。
關于荔波與動漫的結合還有一個有趣的插曲。據亞太動漫協會秘書長、首屆荔波國際動漫節的總策劃王六一先生說,當時荔波縣政府領導親自來北京找到他,想要把動漫這一文化形式引進到荔波縣城。王六一是貴州人,他知道荔波的地處環境,并提出了自己的擔心和疑惑,面對王老師的疑問,荔波縣政府領導這樣回答:雖然說荔波是個小地方,但這里卻走出了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同志,既然如此,我們應該也有能力舉辦具有國際影響的動漫節,我們就是想在鄧恩銘廣場上舉辦自己的動漫節。也許正是這一番誠意和決心打動了王六一先生,從此也開始了他近一年的策劃和籌備。
眾所周知,動漫節“同質化”發展嚴重,但要想在毫無動漫土壤的荔波植入動漫文化的確是一個極有難度的課題,照搬已有的模式肯定是行不通的。既然國內的動漫節都面臨轉型,那么,在荔波舉辦的動漫節則完全可另辟蹊徑,走差異化發展的道路。其次,組委會充分分析了國內動漫行業的發展現狀,認為動漫節單純為動漫行業和產品做嫁衣的時代已經結束,現如今的動漫產品必須結合消費,將生產周期轉向去庫存的消費時期,新籌建的“荔波動漫模式”完全可以將這些已成型的動漫產品與地方旅游結合,也只有這樣,才能巧妙的將傳統旅游產品進行轉型。簡單地說,荔波不生產原創動漫,但可以是動漫產品的“搬運工”,這與超市不生產商品卻可以售賣各種商品的道理是相同的。在了解了本屆動漫節的有關情況之后,筆者感慨戲稱,發達地區苦戰了10多年的動漫產品和品牌竟然被荔波在一朝一夕中拿去了。
本屆動漫節是國內唯一一個以兒童為主題的文旅結合的大型國際文化交流活動。舉辦時間固定在每年的暑假期間,其目的就是希望世界各地的少年兒童可以在暑假期間相聚在荔波,通過設計策劃一系列的活動,營造藝術氛圍,開闊兒童視野,以期實現“歡樂兒童、動漫荔波”的動漫節主題。在動漫節舉辦期間,所有場館取消門票制,免費向市民和游客開放,
每天晚上的鄧恩銘廣場上都會聚集著不同膚色和民族的民眾,在大屏幕上欣賞著一部部美侖美奐的動畫作品,在一系列的活動中實現了助推動漫走進生活的創意初衷。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荔波國際兒童動漫節舉辦之際,住建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三部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特色小城鎮培育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特色小城鎮培育工作,到2020年爭取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小鎮。按照文件規定,“荔波動漫模式”完全符合這一要求和標準。
首先,荔波有著鮮明的產業形態,文化旅游將成為當地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其次,荔波有著和諧宜居的美麗環境,它具有地球上同一緯度絕無僅有的喀斯特生態現象,被世界譽為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第三,荔波有著特色彰顯的傳統文化,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0%以上,布依族、水族、瑤族、苗族四個民族近距離生活,卻各有差別,可極速體驗到不同的民族文化。第四,荔波已基本完備便捷完善的服務設施,今天的荔波有自己的機場和高速公路,在建的高鐵也即將貫通內外,在建的智慧谷,將使荔波這一黔南城鎮與國際近距離接軌,動漫文化與藝術消費將成為這里的主要商業特色。第五,荔波具有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在任的政府領導極為重視地方文化建設和對外來文化的接納,后續的藝術文化方案將逐步落實并實施,王六一先生也在動漫節舉辦期間被聘請為當地發展的藝術顧問。荔波國際兒童動漫節的舉辦使得組委會和美國、俄羅斯、法國、印度、伊朗、西班牙、土耳其、阿塞拜疆、以色列、巴西、墨西哥、哥倫比亞、臺灣地區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動漫協會和機構建立了合作聯系。
今天的荔波,已逐漸被世界各地的人們所關注,這不僅僅有其不可替代的自然文化遺產,還有著更多有待挖掘的人文資源,在探索城鎮發展的健康之路,促進經濟轉型的歷史時期,對于藝術家而言有很多的機會可以在這里實現。動漫節走出大城市向小城鎮發展的魔咒已經被打破,“荔波模式”成為動漫產業發展的新的空間和新的市場,轉型中的動漫節展模式自此也有了一個新的探索和開始。
無文旅不地產、無文旅不城市、無文旅不產業,動漫旅游作為文化旅游發展的一個新契機,這一模式無疑成為荔波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當然,“荔波模式”已經走在了路上,有很多新的嘗試和改進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和補充,有時也需要做出及時的調整,且不論是為了動漫而“+旅游”,抑或是為了旅游而“+動漫”,荔波模式,都是一種膽識,勇敢地走下去,萬一成功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