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宏
文化產業正逐步成為我國的支柱產業和核心經濟支撐。通過文化創意改變產品服務內容和質量、提升文化消費水平,是培育我國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增強產業競爭力的重大舉措。在此背景下,進一步促進文化產業與其他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調整我國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發展創新型經濟的重要途徑。
產業滲透融合
文化產業向其他產業滲透
文化創意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對創意內容的挖掘,創意內容是文化創意企業運作的核心,可以滲透到許多產業部門。創意內容的物化形式是文化創意產品,它通過與文化產業其他行業或本行業內其他部門的產品、技術、文化等相互交融形成新的業態。企業依托創意內容進行滲透融合發展是現在企業融合發展的重要模式之一。
以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滲透融合為例,在技術創新發展促動下,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通過渠道融合和內容融合來實現二者的相互滲透。旅游景區借助文化產業的傳播渠道來傳遞其內容,如旅游廣告、宣傳片、網絡宣傳形式等;同時文化產業借助旅游景點自然或人文景觀的地域空間作為文化創意產品展示的載體,這樣通過兩者的相互交融滲透,旅游景區一方面借力于文化產業的多維傳播渠道而受到更廣泛的傳播,另一方面二者的交融滲透有利于景區開發更多的旅游文化產品,例如與動漫、影視產業相結合使靜態的旅游景點產品動態化;同樣,通過與旅游產業的融合,文化產業則可借助著名旅游景點的知名度,以及旅游景點的廣大客源,取得更好的市場效果,銷售更多的文化創意產品。
近年來,動漫產業向旅游產業滲透融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例如,在游戲《大唐風云》開發過程中,杭州天暢科技網絡公司將浙江麗水地區一個面積達3萬畝山林的旅游景點虛擬化做成一個網絡游戲景點,融入到《大唐風云》 的游戲中,成功地實現了網絡游戲與旅游的融合。在這種融合模式的帶動下,隨著《大唐風云》游戲的推廣,麗水的三萬畝山林這一景區既可借助大唐風云的傳播渠道而得以宣傳,大大增加了旅游景區的吸引力,幫助游客將游戲中虛擬的世界予以真實的再現。同樣,對游戲玩家而言,大唐風云游戲因為真實景點內容的注入而增加其真實體驗性和趣味性,增加了游戲的賣點。這樣兩家企業都在沒有增加一分錢額外投入的情況下,僅通過產業融合化的發展模式就實現了聯姻, 創造出了巨額財富。
產業滲透融合發展模式最重要的依托就是內容產品的品牌。內容產品要想獲得消費市場的認可,首先必須具備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以著名的文化品牌為依托,全面整合各類資源,將傳統文化藝術的優勢資源與文博業、會展業、文化旅游業等產業相融合,打造文化品牌,使其成為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紐帶和催化劑。因此,我國文化產業應該充分挖掘我國傳統文化資源,利用好的文化創意對其他行業進行滲透,拓展文化產業的發展模式,通過對其他產業以及文化產業其他行業滲透來取得長足的發展。
其他產業向文化產業滲透
在產業結構升級的過程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及第三產業中的其他行業也正在自然地向文化產業進行滲透,其他產業的滲透賦予了文化產業以新的活力和內容。以文化產業園區為例,文化產業園區是文化產業產、學、研一體化的產業集聚區。作為文化產業的空間載體,文化產業園區的功能主要表現為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研發)、制作、交易、衍生產品開發和人才培訓等方面。通過旅游產業對文化產業的滲透融合,賦予文化產業園區(包括影視基地、動漫基地等文化創意產品生產基地)以旅游功能,通過兩大產業功能的互補來實現兩者的融合。
北京798文化創意園區就是旅游產業向文化產業滲透型融合模式的典型例子。作為文化產品生產基地、藝術創作基地,“798"目前已經成為集美食、觀光、旅游、學習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園區,同其他主題公園、文化產業園區相比具有差異性特點,形成獨特的旅游吸引力,適應游客多方面的旅游需求。在這里,“798”旅游既具有文化產業的的特點,又具有旅游的服務性、娛樂性的特點,兩者互相融合,成為文化創意旅游者的新旅游地。
產業延伸融合
文化產業可以通過產業延伸的方式來實現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將其產業價值鏈延伸到其他產業中去,憑借文化創意產品的強大吸引力對第一、第二產業或第三產業中其他行業的產品和服務進行提升,增強其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例如浙江橫店集團,其業務廣泛涉及一、二、三產業,走上了大產業的融合發展之路。
以動漫產業的產業延伸發展為例,成熟的動漫產業除了傳統的音像、玩具、服飾、食品、飾品等傳統周邊產品之外,還在其優秀的內容資源上,以某一內容為支點,利用新技術,拓展新產品、新市場,在新的產業價值鏈中向零售業、電信業、旅游業等動漫產業以外的產業延伸來實現動漫產業的融合發展。
根據這一融合發展路徑,迪斯尼集團憑借“米老鼠”這一優秀的內容資源,利用無限的創造力創造出了以“米老鼠"為代表的系列衍生產品,從“米老鼠”的形象授權為起點,進而向影視制作、主題公園、零售業、出版業、互聯網業的產業融合之路不斷邁進,不斷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價值增值點,因此構筑起了在全球具有無與倫比的內容品牌優勢的傳媒娛樂帝國。
“十二五”時期,我國文化產業已經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在當今“文化+”的大背景下,應進一步促進文化產業向其他產業延伸,同時實現其他產業文化化,從而提升傳統產業的品格和質量。
首先,用“文化+”的指導思想促進文創企業與傳統產業相融合,發揮文化產業的帶動作用,發掘傳統產業中的文化因素,通過融合創造跨界性新生產業,比如觀光農業、工業旅游等。
其次,傳統企業應建立專業化的文化創意設計機構,推動文化創意衍生品生產。
最后,文化企業的集團化發展是文化產業內部延伸融合的路徑之一,這種模式可以聯合各路資本,使得生產、營銷、衍生開發等環節集于一體,形成制作機構生產、營銷機構銷售、播映機構播放、工業企業開發衍生產品來獲得利潤的有效產業體系。
產業重組融合
這種融合發展模式主要是指文化企業的發展主要依托對文化產業內部各個業態的融合來進行,特別是隨著文化產業與信息技術產業的融合發展,使得很多文化企業的不同業務可以在同一運作平臺上開展,它們相互之間可以互補,通過協作發揮出更大的效應。可以說現在大部分文化企業的融合發展都是在利用產業內部的重組來進行融合發展。
在產業重組融合方面,騰訊集團是成功的案例。騰訊集團進行了產業鏈的垂直整合,業務廣泛涉及社區及開放平臺、網絡游戲、移動和電信增值業務、電商等,投資和收購的對象既有投資公司、游戲公司,也有垂直電商。例如收購了康盛創想、網游商深圳網域、游戲谷、美國游戲開發商RiotGames等;投資了開心網、媽媽網、7家韓國游戲開發商等公司。通過并購、重組等方式進行產業鏈的垂直整合,騰訊集團已經發展成為文化產業的龍頭企業。
這種融合模式下,要求企業注意組織內部結構的創新。產業重組的融合模式使企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調整,使企業組織結構從縱向一體化逐漸向橫向一體化、混合一體化、虛擬一體化轉變。
目前我國大部分文化創意企業都屬于小微企業,行業集中度不高,企業多而不強,分而據之。只有通過兼并、跨行業、跨區域重組、并購整合等外延手段促進文創企業融合發展,提高行業集中度,才能把我國文化產業做大做強,誕生像新聞集團那樣世界級的綜合文化傳媒集團。
我國文化產業重組融合仍面臨許多挑戰,審批多、融資難、負擔重、服務體系不健全、體制機制不完善、跨地區跨所有制兼并重組困難,《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優化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這一政策為文化產業企業的兼并重組,跨地區、跨行業融合提供了政策指導和支持。因此文化產業管理部門應在演藝娛樂業、動漫游戲業、網絡業、影視業、出版發行業等領域,選擇一批改革到位、成長性好的大型國有或國有控股集團公司,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勵其以資本為紐帶進行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推動條件成熟的文化企業上市融資,鼓勵已上市公司通過并購重組做大做強,盡快成為文化產業的中堅力量,提高產業集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