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義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農村,特別是東部沿海地區的農村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方面人們的物質生活從貧困走向溫飽富裕,另一方面,人們的精神文化追求也從單一走向多元。當今的村級文化既傳承了傳統的習俗,同時新興文化迅速發展,新的文化結構正在形成。村級文化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部分,而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村級文化隊伍是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關鍵,因為他們是新農村文化的建設者、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先進文化的推進者,加強村級文化隊伍的建設,村落文化才會繁榮發展。
村級文化隊伍的特點
村級文化是最基層的文化,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幅豐富多彩的畫卷。一方面他深深地承載了歷史的印記,另一方面,現代元素也在不斷補充加入,因此村級文化隊伍有以下三個特點:
多樣性。村級文化既有傳統的吹、拉、彈、唱,書法、繪畫隊伍,也有現代的紅歌隊、排舞隊、鋼管樂隊等,傳統和現代交融在一起,呈現了豐富多彩的局面。
地域性。村級文化傳承了地域文化,往往有鮮明的地域印記。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如嵊州鄉村的越劇、紹興鄉村的蓮花落、嘉興秀州區的農民畫等等。傳統文化積累越深厚,村落文化的地域特征越鮮明、越獨特。
自發性。村級文化隊伍的形成,往往是一些文藝愛好者在一個共同的興趣愛好追求下,而聚集在一起的,當今我們東部沿海的富裕地區村落、富裕起來的群眾,還從健身、健心的視角,積極參與到村落文化隊伍中來。他們聚集的目的很簡單,沒有功利之想,只是一種精神追求,自娛自樂。
當今村級文化隊伍的現狀和不足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級政府對農村文化愈發重視,村級文化隊伍迅猛發展,像諸暨的468個行政村,據統計有1500余支村級文藝隊伍,其他地區也一樣,這幾年的村級文化可以說是如雨后春筍蓬勃發展。同時,我們也看到村級文化隊伍發展中的不足:
一是隊伍結構單一化。改革開放,使農村的大量中青年走向城市或建廠辦企,這使村里留守的中老年婦女成為村文化隊伍的主力,青壯年很少參與其中。
二是隊伍結構老齡化。傳統的一些文化項目里,老齡化日趨嚴重,一些項目甚至瀕臨失傳,幾近消失。老人當家,缺乏傳承人,鮮見新生力量,也使某些傳統項目很乏力。
三是表演形式格式化。村級文化隊伍的人員組成往往以文化水平不高的婦女、老人為主,又地處農村,信息比較閉塞,因此,隊伍的藝術水平顯得粗糙,傳統項目表演往往是按老一套一成不變,新的文化表演形式也只是單純的模仿。創作員、編導員甚至高級設備的操作員嚴重匱乏,因此制約了隊伍的發展。
如何做好村級文化隊伍的建設
村級文化隊伍建設要同組織建設相結合。當前各級領導都十分重視農村文化建設,健全的組織是農村文化隊伍發展的保障。市、鎮、村應上下聯動,建立長效機制,特別是文化隊伍的領頭人,要納入組織中來,使隊伍有“娘家”,讓隊伍成員有存在感,這不僅是他們自身的需要,更是社會的需要。我們諸暨市2007年出臺《諸暨市實施文化強市戰略意見》,為我們基層文藝隊伍蓬勃發展,從組織上、資金投入上得到了保障,才有了全面的欣欣向榮局面。像浙江省桐鄉市“農村示范戶”建設等,都是首先從組織上提供保障,才出成效的。
村級文化隊伍建設要同制度建設相結合。村級文化隊伍因為是自發的、自生的、業余的,往往顯得散漫,要使其健康發展,必須要制度化管理,這也是保證隊伍長期健康發展的根本。我們在工作中,對設立的隊伍都要求有制度、章程上墻,做到活動有時間,責職明確,增強隊伍凝聚力。
村級文化隊伍建設要同群眾主體性建設相結合。村級文化隊伍的發展壯大,關鍵在于是否能充分發揮群眾的主動性,讓他們積極參與,增強文化的自覺與自信。諸暨這幾年一直在開展以“我們的文化”系列群眾主體性文化活動,如“我們的舞臺我們演”“我們的活動我們秀”“我們的節目我們樂”“我們的課堂我們學”“我們的隊伍我們評”。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加強對村級隊伍的培訓、輔導;通過文化下鄉,讓他們登上舞臺,展示風采;通過賽事,讓他們發現自我價值;通過團隊評比,增強他們的文化自覺。一系列活動,極大地激發了農村文化愛好者的參與熱情,也推進了村文化隊伍的建設。浙江各地,類似的載體很多,如“幸福長興大舞臺”,舟山的“百姓課堂”等等,都是充分尊重群眾主體性的活動載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獲得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村級文化隊伍建設要同文化遺產保護相結合。許多村級文化隊伍建設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表演藝術隊伍,做好這一類非遺項目的保護、挖掘、傳承也就建設了一支隊伍。就像諸暨的西路亂彈是國家級非遺項目,但在諸暨也瀕臨失傳。我們把這個項目的傳承基地放到了東和鄉的十里坪村。該村是一個有戲曲歷史的村落,那里的老人對西路亂彈知曉一些,這樣讓傳唱人教唱,現在村里男女老少都會唱幾句,還成立了西路亂彈藝術團。一方面保護了這個項目,使之重煥青春,另一方面使十里坪村這個戲曲隊更有活力。現代戲傳統文化項目,通過專業機構的輔導、指點,使之更有時代感。像安吉的竹龍、永嘉的抖獅等都是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作了創新,使這些古老的藝術煥發了新的生命活力,也使這些隊伍不斷壯大。
村級文化隊伍建設要同文化陣地建設相結合。村級文化陣地建設為農村文化隊伍建設提供了基本保障,讓他們有活動,有排練,有演出的場所。這幾年,該省的農村文化陣地建設熱火朝天,諸暨從2007年開始,農村文化陣地建設,每年投入600萬資金,使每個村都建立了村文化活動中心,還通過星級陣地的評批,不斷完善文化陣地的功能和設施。也正因如此,農村文化隊伍得以迅猛發展,極大地推動了該市的農村文化建設和新農村建設。
村級文化隊伍建設要同激勵機制建設相結合。為進一步增加團隊的活力,各級政府、各部門都應建立相應的激勵考核機制,如把“星級團隊”“星級活動”的評比作為“我們的團隊我們評”的載體之一。通過這些目標激勵,極大地激發了農村隊伍的熱情,并激勵他們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綜觀該省各地類似的做法很多,都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村級文化隊伍的建設,不僅豐富了農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隊伍的水平,展示了新時代農民的風采,也推動了農村文化的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成為新農村建設一道最亮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