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虹
在現代化建設步伐加快的今天,我國越來越重視文化領域工作的開展,文化館免費開放工作進行得如火似荼,為群眾提供了多元與優質文化服務,在提升群眾文化水平與素質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不過當前我國文化館免費開放工作的推進仍存有諸多問題,還應采取可行措施有效解決,以求真正將免費開放此項惠民政策落到實處。
2011年文化部與財政部聯合發布了《關于推進全國公共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意見》,此屬于政府為提升全社會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關鍵舉措,也屬于維護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積極行動體現,可提升群眾文化素質,促社會穩定和諧。新時期,解決影響文化館免費開放工作有序開展的現存問題是文化館當前的首要任務。
一、文化館免費開放工作現存問題
文化館為政府注資建設的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為我國和諧社會建構的前沿陣地,在經濟文化快速發展的21世紀,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日增加,信息時代的來臨,為文化館免費開放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文化館免費開放工作推進過程中逐漸暴露出了與時代發展不匹配的一系列問題,具體包括:1、群眾參與意識低,部分人甚至不了解文化館的性質,未弄清文化館究竟是做什么的;2、資金來源不足;隨著文化館免費開放工作的進行,需要花費的人、財、物力也逐日增加,但隨之而增加的費用卻無處報銷,資金問題是當前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3、免費開放服務內容單一,方式狹窄。當前我國文化館內的服務方式仍局限在文化館主動服務、人員培訓、群眾支持等為主的三種模式,服務內容缺乏創新,智能化、網絡化服務方式相當少;4、文化館人才隊伍有待加強,尤其是基層文化館,這些問題均應引起高度重視,并結合工作實際與時代發展特征逐漸摸索出可行的解決策略。
二、促文化館免費開放工作開展的可行措施
(一)加強宣傳,吸引人員。若要讓群眾積極參與到文化館免費開放工作中,并支持文化館工作的開展,還應通過廣泛、多樣的方法加強宣傳,宣傳的內容中也寫明文化館的性質、作用、所開放的項目,并特別注明為“免費”開放,以吸引群眾眼球。同時,還應通過調查的方式了解當地群眾的喜好與興趣,結合群眾娛樂愛好,開放群眾喜歡的、互動性強針對性的文化群眾喜歡、迫切需要的娛樂項目。
(二)開源節流、引入資金。除國家與政府給予的資金補助外,文化館可開設專門的基金部門,該部門的主要職責即籌集資金;文化館可尋求愛心企業的幫助,使企業在參與群眾文化活動時,也提升本企業的文化內涵,實現雙贏的目的;同時,文化館應開源節流,將錢用到刀口上,不可隨意浪費。此外,文化館應購入現代化、網絡化與數字化技術設備,擴充館內設施,通過建構數字化文化平臺來拓展文化館服務領域,豐富文化館服務內容。
(三)強化管理、拓展服務。文化館免費開放一方面是為了提升群眾思想道德與文化素質,另一方面則是為了維護群眾基本權益,使群眾能共享文化建設發展成果。那么文化館免費開放后,需把怎樣找到群眾性文化藝術與群眾性文化娛樂二者的結合點放在首位,結合群眾需求,堅持以人為本,本著文化館特征,整合業務流程,合理調配資源,增強人員素質,改善服務效能,為群眾開放琴房、劇場、音樂廳、老年文化活動場所、排練廳等需要的各類文化設施,拓寬服務領域,優化與創新服務方式,提供人性化的服務設施與項目,重點增加對農民工、未成年人、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性群體的針對性文化服務,增強文化感染力與輻射力。
(四)引入人才,催生精品。“文化要發展,關鍵是人才”。人才為文化生產力的第一要素,文化館免費開放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即引入一批能力強、素質高的文藝人才,突破體制界限,面向全社會公開招聘美術、舞蹈、音樂等專業性文藝者,擇優錄取,簽訂聘用合同,并定期邀請文化藝術名家大師、文化創意與文化產業領軍人才指點工作的開展,增強文化品牌影響力,為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總之,文化館為我國公益事業的組成部分之一,為和諧社會建構,實現我國社會精神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文化館免費開放不僅僅是一種機遇與挑戰,更是一份責任,只有群眾與館內工作人員一起努力,克服各種困難,才能讓每一位群眾都享受到公共文化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