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軍
摘 要:“微課”是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為表現形式,以學習或教學應用為目的的在線教學視頻,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資源拓展,但絕對不是對教師教學能力的展示。相對于全國比賽而言,第一屆江蘇省體育教師微課比賽的理念較多的強調了體育教師的個人能力展示,偏向于教。體育微課的設計制作應該圍繞學生如何學、高效的學展開,成為體育教師教學的有效輔助手段,學生自主學習的得力助手。
關鍵詞:體育微課 趨勢 理念
中圖分類號:G808.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6)11—0125—03
微課進入中國以來,以其短小精悍、高效實用得到許多教育專家的認可與推崇。微課理念在我國迅速普及。作為教育強省,江蘇微課的發展很迅速。江蘇省2014年首屆體育教師微課設計比賽在揚州職業大學開展,筆者在參與過程中僥幸獲得一等獎,得到省內專家的認可。同樣的作品在參加2015年全國高等職業院校“創新杯”體育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和說課大賽時卻名落孫山,究其原因發現還是微課設計的理念沒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另外,筆者在與許多同行的交流中,發現大家見解各異,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在體育微課的制作中有點迷茫,顯現相關研究的急迫性。本研究探討微課的由來,體育微課設計的趨勢與理念,旨在服務同行,共同進步。
1 體育微課的由來
體育微課是微課的一個分支,它同樣具有微課的一般屬性,其發展與設計要符合微課的基本特征,同時還要注意促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形成、體育技能掌握和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
自2009年起,微課發端于Twitter的微博,以其互動性和參與性強、信息傳播速度快的特點,在我國迅速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微”熱潮,拉開了“微時代”的序幕,越來越多的事物被冠以“微”之名,從“微博、微信、微小說”,到最近炙手可熱的“微電影、微旅行、微訪談”等。“微+X”事物如雨后春筍簇擁般登上互聯網舞臺,使得現代中國悄然進入了另一個全新的信息時代——“微時代”。“微時代”是指以“微博”作為傳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煉作為文化傳播特征的時代。它們是移動終端普及和無線網絡發展的必然產物。
通過集成化、泛在化、網絡化的移動技術為支撐,以開放、共享為理念的開放教育資源變革也促進了“微”教學模式逐漸在全球范圍內興起。借助移動媒體的移動學習越來越無縫式的融入人們的生活,也將學生的學習逐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使個性化、情景化、協作化的終身學習成為可能。“微課”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微課”是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為表現形式,以學習或教學應用為目的的在線教學視頻。具有時間短、內容精、模塊化、情景化、半結構化等特點。通過與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相結合,為大眾提供碎片化、移動化的學習新體驗。
“微課”是將冗長的全景知識提煉成若干核心知識點,每一個知識點制作一個“微課”視頻,一般為5-8分鐘左右(最長不宜超過10 分鐘,更符合視覺駐留規律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然后將教學視頻和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教學支持資源呈現于微博、優酷、或專門的“微課”學習網絡等可供學生共享的公共網絡平臺,既可方便學生以在課前進行知識學習,也可以在課后將課堂上未能掌握的知識進行再學習。“微課”視頻格式一般為支持網絡在線播放的流媒體格式(如rm、wmv、flv 等),加上與教學主題配套的資源也只有幾十兆,方便學生流暢地在線觀看“微課”課例,或下載保存到各種多媒體數碼終端設備(如筆記本電腦、手機、MP4等)上,查看教案課件和教師點評信息。這種移動學習的形式既是補充課堂教學的新型方式,也適合學生將自己的學習視頻上傳,讓教師指導評課、反思和研究。基于“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泛在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
微課程(Micro-lecture)的雛形最早見于美國北愛荷華大學LeRoy 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課程(60-Second Course)以及英國納皮爾大學T.P. Kee提出的一分鐘演講( The One Minute Lecture,簡稱OML)。而今熱議的“微課程”(Micro-lecture)概念是2008年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David Penrose提出的。Penrose認為微型的知識脈沖(Knowledge Burst)只要在相應的作業與討論的支持下,能夠與傳統的長時間授課取得相同的效果,微課程將提供一個知識挖掘的平臺,并告訴學生如何根據學習所需搜索相應的資源,允許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有更多的主動權,自主挖掘所需的知識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并且這種主題集中的微課程能夠有效地節約學習時間。
國內率先提出微課程概念的廣東佛山教育局的胡鐵生認為:“對教師而言,微課程將革新傳統的教學與教研方式,突破教師傳統的聽評課模式。教師的電子備課、課堂教學和課后反思的資源應用將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基于微課程資源庫的校本研修、區域網絡教研將大有作為,并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對學生而言,微課程能更好地滿足他們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的要求,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資源拓展。
2 江蘇省首屆體育微課比賽評分標準與全國比賽標準比較分析
從微課的由來看,它是提供給學生的一個自學平臺、一種學習資源、一個自學空間,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它主要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而非教師個人能力的展示平臺,更不是評比或者是培養教師能力的主要手段方法。首屆江蘇省體育微課的比賽理念和微課誕生的原始目的不太吻合,過多強調了體育微課制作人也就是體育教師的個人組織能力、編排技巧、口令形象等與學習者關系不大的一些因素。
2014年省比賽評分標準分為6個一級指標包括:主題與內容(15分)、理念與目標(10分)、手段與方法(30分)、組織與編排(15分)、技術與規范(15分)、效果與特色(15分)。其中手段與方法指標強調教師教學手段的選擇與運用;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示范動作正確優美,使用正確;講解條理清晰,注重個別指導;正確運用評價、激勵等教學方法。場地器材使用合理等等。從該指標的權重和內容可以看出省比賽的評分標準注重于教師的能力展示,不符合微課誕生的源目的。另外手段與方法指標中要求教師注重個別指導;正確運用評價、激勵等教學方法;在組織與編排指標中提出教學班10-20人,有利于展示微課教學效果;教學過程組織合理、規范,口令指揮得當,這兩條更加明確的引導微課制作人要注重個人能力展示,而非注重如何考慮更好的破解技術的重難點讓學生更好的去學,而這恰恰不是微課始創人所想要達到的最終訴求。
2015年全國比賽的評分理念引導教師微課制作中注重學生如何學、高效的學。這些從比賽的教學設計原則、設計內容、對微課教學的定位均可體現。全國比賽教學設計原則主要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設計,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注重培養學生體育文化素養、體育健身意識和技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數字化資源和信息化環境等等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及興趣。教學設計內容要求針對某個體育項目的一個技能點或教學環節進行教學設計。注重教學過程設計,教學反思等。同時說明微課程作為重要的輔助教學方法,在該技能點或教學單元的學習過程中的使用時機和重要作用,體現了微課設計服務于學生的理念。
對微課的定位是指以PPT、動畫、視頻或多種媒體素材合成的視頻文件為主要載體,圍繞某個技能點或教學環節展開的簡短、完整的在線教學活動。微課程教學可以作為體育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要求參賽選手合理運用各種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及設備,設計并制作微課程作品。沒有強調要求教師組織多少學生、口令準確、注重個別指導等等考察教師個人教學能力評分點。
從省比賽和全國比賽的評分側重點我們可以看出,兩者的比賽宗旨各有側重。省比賽是教師個人能力的展示擂臺。全國比賽是圍繞微課的本質功能展開的一次構思和設計比武,圍繞學生怎樣學進行微課程的制作。貼合“微課”的基本概念,是體育微課后期設計的主流趨勢。
3 全國體育微課比賽一等獎作品最新設計技巧、理念解析
2015年全國高等職業院校“創新杯”體育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比賽在貴州的貴陽舉辦,本次比賽第一輪有80多名選手參賽,第二輪共有34名選手參加決賽,最后只產生了6個一等獎。這六部作品除了注重學生如何學、高效的學這一微課原始目的以外,還出現了許多創新的設計方法和理念。
(1)將物理原理引入到課程教學中。6部作品中有三部對技術進行受力分析圖解析,并畫出動態的變化圖,簡單明了的呈現出動作的發力原理與方法,讓學習者可以知其所以然地學習運動技術,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2)課程導入很有吸引力。作為學習者如果老師進行一個優美動作的展示,他會覺得這是應該的,教師就該有精煉的技巧,但是其中幾部作品讓學生進行完美的展示,同時配以震撼的音樂,自然而然的將學習者帶進了課堂。(3)對運動項目健身價值的介紹。6部作品均向學習者介紹了各自項目運動的健身價值,提升了學習積極性。(4)注重易犯錯誤的強調。對于初學者,6部作品均重點強調了本練習容易出現的幾個錯誤,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4 體育微課程制作的幾個要求
體育微課在設計制作中要遵循:(1)分析研究學生年齡特點、認知規律、學業水平。借助多種媒體形式,生動、形象地展示和講解知識內容。(2)畫面簡潔,不要有與教學內容無關內容。(3)字體和背景的顏色搭配合理。(5)語言表達準確規范,生動活潑,富于啟發性和感染力。(6)錄制環境安靜、無噪音。(7)背景音樂輕松,不喧賓奪主。(8)要注重學習者的運動基礎。
參考文獻:
[1]蘇小兵.微課概念辨析及其教學應用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7).
[2]余勝泉.基于學習元平臺的微課設計[J].開放教育研究,2014(2).
[3]胡鐵生.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8).
[4]王竹立. 微課勿重走“課內整合”老路——對微課應用的再思考[J].遠程教育雜志,2014(9).
On Sports Micro-Class Designing Trend and Conception
Ren Jun(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Ya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Yangzhou Jiangsu 225127, China)
Abstract:Micro-class is to explain a knowledge point as the goal, with online video, short and pithy form, for the purpose of learning or teaching online teaching video, which is an important supplement and resourc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lassroom learning, but it is definitely not a display of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teachers. Compared to the national competitions, the first session of the Jiangsu Provincial Sports Teachers Micro Class Competitions concept lays more emphasis o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personal ability to show, in favor of teaching. The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sports micro class should focus on how students learn efficiently, and become an effective supplementary means of teaching.
Keywords:Sports micro-class trend conce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