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陳科龍 圖| 受訪者提供
紅色土地上的鄉村旅游家園
◇ 文|陳科龍 圖| 受訪者提供



歷史回溯:
1933年夏,蔣介石重新集結重兵圍攻鄂西地區,湘鄂邊區根據地遭敵攻占,紅三軍遭受重大打擊,由3萬多人銳減到3000多人。
為扭轉被動局面,中共湘鄂西分局于12月中旬在湖北省咸豐縣大村召開會議,決定放棄湘鄂邊蘇區,到渝東南的酉陽、秀山、黔江、彭水創建新蘇區。會議期間,紅三軍得到情報:黔江保安團長兼忠、豐、石清鄉司令周化成部運有大量軍火到黔江縣城。得此消息后,會議決定揮師黔江,把攻占黔江縣城作為創造湘鄂川黔新蘇區的基礎。
22日拂曉,紅三軍從湖北省咸豐縣活龍坪出發,叩開川鄂門戶大路壩,接著兵分三路向黔江縣城挺進。傍晚,紅三軍一舉攻克黔江縣城。入城后,司令部及軍長賀龍駐太平崗天主教堂,部隊分駐下壩、桃子壩和西山。
紅三軍攻占黔江,極大地震撼了川東之敵。國民黨糾結兵力向黔江反撲。29日,紅三軍主動撤離黔江,轉移至湖北咸豐活龍坪一帶。
1934年上半年,紅三軍多次轉戰黔江,開展各項革命活動。
黔江區水市鄉水市村,一棵皂角樹參天而立。而這棵皂角樹背后,流傳著一段紅色傳奇。
1934年5月6日,賀龍、關向應率紅三軍經濯河壩,渡阿蓬江,奔襲彭水縣城。當晚,在水車坪的皂角樹下,賀龍召開了軍事會議,為次日攻打彭水作戰斗部署。
黔江區水市鄉的紅色革命歷史,激勵著當地政府和村民自力更生建設美麗家園。
水市鄉位于黔江西南麒麟蓋,平均海拔約1200米,夏季平均氣溫22.5℃,屬高寒山區。
為建設新家園,擺脫貧困,村民紛紛從高山上搬遷至新家。而當地政府則給予村民最大的扶持力度,村民建設的農家樂如果設施驗收合格,可獲得每家1-2萬元創業補貼,農家樂的外墻則由當地政府統一裝修,建卡貧困戶還能拿到分段補貼。
水市村2組的村民說起新家園,自豪寫滿笑臉。他們的農家樂風情街地面干凈整潔,綠化配套齊全,30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與鄉村旅游游客中心則設在一旁。
2016年,水市鄉借力“重慶·黔江首屆鄉村旅游文化節”,開展“暢游濯水,居住水市”“居住濯水,水市賞雪”等錯位營銷,大力宣傳“清涼水市,避暑勝地”的鄉村旅游品牌。今年以來,水市鄉已接待游客12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2900萬元。同時,利用網絡電商平臺,水市鄉今年已實現農家樂預定在線付款、農副產品網上交易共計140余萬元。
去年,62戶220名貧困村民依靠網上村莊及電商平臺順利脫貧。今年,水市鄉計劃如期完成3個貧困村整村摘帽的目標,168戶627名貧困村民正在努力。
在水市鄉20多公里外的阿蓬江中游江畔,濯水古鎮與黔江城市芭拉胡景區之間,十月的秋風蕩漾起阿蓬江層層漣漪,堤壩邊的一排野花也隨著微風恣意舞蹈。
緊挨著堤壩的57棟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安置房鱗次櫛比,這57棟黑瓦白墻的二層小樓便是中壩家園。
中壩家園位于黔江區馮家街道中壩社區1組,緊靠渝懷鐵路和國道319線,是黔江區規劃建設的高山生態扶貧搬遷示范點和阿蓬江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帶核心區。
中壩家園占地160畝,其中,安置點占地23畝,每戶占地面積為90平方米;社區公共服務平臺占地2.4畝,建有社區活動室、便民服務中心、幼兒園、文化健身廣場等配套設施;生態河堤占地34.6畝,全長905米;食用菌工廠化現代栽培示范園占地100畝,年產鮮香菇1200噸、黑木耳500噸,可帶動500戶農戶增收。
自2013年底啟動建設,中壩家園于2015年12月全面建成。截至今年6月,安置區配套基礎設施也已全面完成,搬遷農戶57戶267人。其中,包含建卡貧困戶、農村低保戶8戶,D級危房解危4戶,無房戶4戶。
43歲的粟軍現居住在中壩家園。今年6月,粟軍一家四口搬進了安置點。粟軍說,他對這棟164平米的二層小樓非常滿意,幾乎叫做拎包入住。入住中壩家園,政府給他補助了4.5萬元,加上搬遷時的6萬多元補助,他自己只籌借了6萬多元。
馮家街道中壩生態扶貧搬遷并不是簡單把搬遷戶從一個地方挪到另一個地方,而是抓住阿蓬江休閑農業與城鄉旅游示范帶建設契機,著力把中壩家園打造成鄉村旅游的民宿接待中心,從而使搬遷戶穩定增收、脫貧致富。
目前,中壩家園有單間、標間各48間,床位144張,并帶動國道319沿線40家民宿建設,可一次性接待游客240人,無線WIFI全覆蓋。
粟軍的新家有個響亮的名字——“盛世牡丹”。他們一家住在一樓,二樓的3間客房因為視野好、風景美,便用于接待游客。此外,粟軍家一樓的餐廳也對游客營業。如今,粟軍妻子在附近賣抄手,一家人的月收入達到四五千元。相比搬遷前,僅妻子每月打工所掙的1千多元收入,粟軍一家算是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上圖:土家帥氏莾號

下圖:阿蓬江畔漁民生活
環境優美的中壩家園不僅是居民的“安樂窩”,也成為幫助他們吃上旅游飯、實現脫貧增收的“聚寶盆”。
阿蓬江花卉園隔江相望,愛麗絲婚慶植物園距中壩家園也不到1公里,自行車道漫游健身更能讓游客領略到“一江兩岸”的秀美景色。
此外,中壩家園還通過舉辦釣魚比賽、拉拉渡、竹筏漫漂、土家趕場等旅游項目吸引游客。黔江區馮家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胡勇說:“今年玫瑰花卉園開園,以及我們舉辦的4次釣魚比賽為我們吸引了5000多名游客。而婚慶植物園中典雅的歐洲小鎮、漂亮的花海綠地、獨有的園林景觀每天都會吸引約十來對新人來此拍攝婚紗照?!?/p>

濯水古鎮
釣魚、劃竹筏、觀花海、住民宿,如今,來到中壩家園的游客絡繹不絕,中壩家園由此成為游客的驛站,村民變身成老板和工人,坐在家里掙現錢。
為規范黔江區鄉村旅游業經營秩序,增強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提高鄉村旅游接待點接待服務水平,今年6月21日,黔江區扶貧辦和黔江區旅游局在中壩社區舉辦了為期7天的鄉村旅游經營管理扶貧培訓班。馮家街道中壩社區黨支書鐘亮介紹,“此次培訓的內容,包括鄉村旅游投資開發、鄉村旅游服務禮儀、農家樂經營與管理、地方菜與傳統菜品開發、食品衛生安全知識、農產品電子商務等,涵蓋鄉村旅游發展與規范的各個方面。中壩社區的50余名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在這次培訓中提升了必要的旅游專業技能?!?/p>
現如今,中壩家園也已成為阿蓬江“一江兩岸”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帶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紅軍精神則激勵著黔江人民砥礪前行。

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 重慶市文明辦 宣
今日重慶雜志社 宣
Homeland of Rural Tourism on the Red 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