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圖|李仕羽
更好地與書相處
◇ 文 圖|李仕羽

關于南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象:或是時光悠悠的黃葛古道,或是隱藏在深山中的老君洞道觀,或是塵封著歷史記憶的抗戰博物館,或是四季皆美的南山植物園。
最近,一家“網紅”書店成為南山故事又一處橋段。
樹影婆娑、碎石旖旎中是一棟設計感十足的白色后現代風格建筑,沿著黑色鵝卵石鋪就的小徑和清水混凝土臺階拾級而上,兩旁有紅楓,有古柏,頭頂寬大明亮的玻璃窗中流淌著暖黃燈光之處,便是“南之山”書店。
進入書店大廳,左側被一排排高至天花板的書架分割成幾個小房間,右側則是整齊的一排落地窗和設計簡潔的桌椅圍成的公共閱讀區,中間由鐵藝格柵圍成一條長長的甬道,通向每一處閱讀空間。各具特色的布置中,透出清新、自然的簡約。
穿梭于書柜之間,跟往常一樣,車韻起得很早,作為書店老板娘,處理預約信息,更新微信公眾號,整理書店書籍都是她每天的日常工作。
兩年前,車韻與丈夫一同畢業于重慶大學建筑學院,那時,泡在圖書館的一個又一個清晨、午后、夜晚,讓擁有一家書店成為兩個人共同的夢想。今年,車韻和丈夫決定將心中的夢想付諸實現,辭去在深圳的優渥工作后,兩人回到相識的地方,歷時半年,創立了南之山書店。
不同于普通書店,南之山一樓是200平方米的公共閱讀區,從二樓開始則分布著繪畫室以及8間不同主題的書屋民宿,四樓視野更加開闊:頭頂是每時每刻變化的天光,山林、白云、江水盡收眼底……“我們想把南之山做成家一樣的地方,人們就像去朋友家一樣,到這里享受南山的安靜,享受書里的安靜。”




當無數讀者有了安放詩歌和遠方的精神寄托之所,整座城市的文化底色亦將愈發濃重。

避開都市的喧嘩嘈雜,獨具匠心的環境布置以及久未相逢的紙張溫度,讓南之山迅速成為朋友圈的焦點。
看著書柜間摩肩接踵的人群,車韻有些興奮,也有些擔心。
得到讀者的認可固然可喜,為讀者營造安靜良好的閱讀環境,同樣是南之山恪守的底線。“人們在這里拍照,發朋友圈,享用美食,但卻很少有人關注書店所傳達的文化理念。”在車韻看來,她更希望到店里的都是有意思的人,可以分享人生經歷與故事,聊聊書與電影,聽聽音樂,而不是匆匆一游把書店當成景點的游客。
為了不讓這種情況愈演愈烈,書店決定實行微信預約制來限制人流。“我們把一天的人流限制在80人,周末還請了保安在門口維持進館秩序,南之山要保證給來看書的人一個良好的氛圍。”
隨著熱潮慢慢褪去,書店也逐漸步入正軌,車韻和丈夫開始規劃南之山的未來。“我們已經與重慶出版集團達成合作,書店將有20%的書籍是市面上見不到的珍品。”與此同時,南之山還會不定期舉辦各種與讀書有關、與文化有關的活動,如讀書會、文化展覽、音樂會、電影交流會等。“我們希望更多的人關注的是書店的文化活動,比如展覽、比如音樂會。”
讓書更好地與人相遇。
隨著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寄居在水泥森林中的人們渴望把生活節奏慢下來,在南之山成為“網紅”的背后,折射的或許正是他們對待文化的基本態度,當無數讀者有了安放詩歌和遠方的精神寄托之所,整座城市的文化底色亦將愈發濃重。
有山,有樹,有鳥叫聲;有書,有酒,有美食。
無論是完成一天的閱讀,獨行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抑或和陌生人來一場誠意滿滿的對談,分享彼此生命中最綿長的故事,甚至是抱一本厚重的老書在南山的星光下入眠,都是一種特別的體驗。
如同南之山的自我簡介:我們在重慶南山的山頂上,把喜愛的一切裝進了南之山書店:好看的書,醇香的酒,美味的食物,動聽的音樂與迷人的電影……還有,這座城市里最有意思的人,和他們最具魅力的思想與作品……

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 重慶市文明辦 宣
今日重慶雜志社 宣
To Get Along with Books 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