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芳(內蒙古自治區第四醫院藥劑科 呼和浩特 010010)
?
臨床藥師參與1例腦梗死致吸入性肺炎的抗感染治療
姚芳(內蒙古自治區第四醫院藥劑科呼和浩特010010)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藥師對吸入性肺炎抗感染治療方案的制定和調整。方法:對1例老年腦梗患者,飲食嗆咳后造成吸入性肺炎的初始抗感染方案的制定入手,提出合理的調整方案,進行藥學監護,總結經驗。結果:臨床藥師評估患者狀況,結合病原學檢查,提出合理的藥物治療方案并被采納,患者病情好轉。結論:充分發揮藥學專業技能,及時與醫師溝通,有利于開展藥學監護。
關鍵詞:吸入性肺炎臨床藥師藥學監護
腦梗死患者易出現吞咽困難、意識障礙、認知障礙,導致誤吸發生吸入性肺炎。吸入性肺炎是腦卒中(包括腦梗死)的常見并發癥,也是腦卒中患者病情加重及死亡的原因之一。據統計,腦卒中患者并發肺部感染率為5.6%~14.0%,肺部感染以吸入性肺炎為主[1]。因此,針對該病例,分析臨床藥師在抗感染治療過程中的藥學監護,以期達到治療效果,并為以后的工作積累經驗。
1.1病歷介紹:患者男性,68歲,7d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頭暈、惡心、嘔吐,自認為中暑表現,自服藿香正氣水后癥狀無緩解,逐漸出現言語不利、左側肢體麻木、走路偏斜,就診于當地醫院,行頭顱CT示:腦梗死。給予抗凝、營養神經、改善循環等對癥治療。住院d2出現飲食嗆咳,呃逆,給予巴氯芬后癥狀無明顯緩解,繼而出現發熱,體溫最高至39.2℃,咳嗽、黃色黏痰,不易咳出,當地醫院胸CT提示雙肺多發滲出性病變,考慮感染,給予抗炎、化痰等對癥治療后癥狀無緩解,為求進一步診治入我院。既往有高血壓病史3年余,最高達185/100mmHg,自服保健品,血壓控制不佳,無手術外傷史,無藥物過敏史。入院查體:臥床,熱病容,呼吸窘迫,咳嗽無力,左側鼻唇溝淺,伸舌左偏,口唇發紺,胸廓對稱,雙肺叩診呈清音,雙肺聽診呼吸音粗,雙肺可聞及濕啰音,心率(HR)138次/min,面罩吸氧(3L/min)SO2%:91%,BP130/ 80mmHg。左側肢體肌力Ⅳ級,右側肢體肌力Ⅴ級,雙側肢體肌張力正常。雙下肢無浮腫;生理反射存在,左側病理征(+),右側病理征(-)。血常規:白細胞27.46×109/L↑,中性粒細胞比值86.1%↑,淋巴細胞比值7.1%↓,嗜酸性粒細胞比值0%↓。CRP324.0mg/L↑,血沉46mm/h↑入院診斷:雙肺感染;急性腦梗死;高血壓病3級極高危。
1.2病情進展與治療經過:患者于8月13日入院后完善檢查,予頭孢哌酮舒巴坦3.0g靜滴8h一次(q8h)抗感染、鹽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靜滴一日兩次(bid)化痰、注射用泮托拉唑80mg靜滴一日一次(qd)抑酸保護胃黏膜、桂哌齊特注射液320mg靜滴每晚一次(qn)活血化瘀治療。
復查胸CT,可見右肺實變,左肺仍有明顯滲出、結節性病變,考慮患者肺部感染加重,院外曾以抗生素治療,入院后有凍狀拉絲黏痰、痰普通菌培養陰性,有真菌感染高危因素,于入院第二天給予替考拉寧400mg靜滴qd聯合氟康唑200mg靜滴qd,抗G+菌及真菌感染,治療6d,仍低熱,體溫37.4℃。行氣管鏡吸痰,送灌洗液培養,培養結果為陰溝腸桿菌,藥敏結果:對頭孢他啶、頭孢呋辛等耐藥,對亞胺培南、美羅培南及左氧氟沙星敏感,更換抗生素為美羅培南1g靜滴q8h,聯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4g靜滴qd,臨床藥師建議同時給予抗厭氧菌治療,醫師采納,給予奧硝唑注射液1g靜滴bid,三藥聯合治療1周,體溫正常,咳嗽咳痰減少,血常規大致正常。復查胸CT:左肺上葉、右肺炎性病灶,與舊片對比較前吸收,可轉回當地醫院治療,囑其加強營養,進食時半臥位,避免返流及嗆咳,囑陪護為患者拍背,促排痰。
2.1初始抗感染藥物的選擇:患者在外院給予抗感染治療(具體品種用法用量不詳),效果不佳,給予頭孢哌酮舒巴坦可覆蓋產酶G-桿菌及常見G+球菌。結合患者病情分析,對腦梗死患者來說,飲食嗆咳誤吸是引起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之一,研究顯示,老年重癥吸入性肺炎(AP)中,混合感染占55%[2],所以臨床藥師建議聯用替考拉寧抗G+菌及氟康唑抗真菌治療,患者老年目前病重,雖腎功能檢查正常,但考慮病情對腎功能的影響,給予氟康唑200mg,每日一次的劑量。
2.2抗感染治療方案的調整:根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對于重癥感染經驗治療時應“重拳出擊,全面覆蓋”,治療的劑量應較大,迅速控制病情,待培養結果出來,對治療效果進行評估后,決定是否調整治療方案[3]。
本患者經氣管鏡下吸痰,兩次送檢灌洗液,均檢出陰溝腸桿菌,對頭孢他啶、頭孢呋辛等多藥耐藥,考慮為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細菌,根據藥敏結果醫師選取亞胺培南、西司他丁聯合左氧氟沙星,為產酶腸桿菌科細菌推薦方案[4]。但亞胺培南、西司他丁可產生中樞神經系統副作用,尤其見于已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如腦梗等)的患者,因為這些病例或發生藥物蓄積。所以臨床藥師建議選用美羅培南,醫師采納。同時厭氧菌感染在老年吸入性肺炎中占比較大(16%),因而考慮初始抗感染治療效果不佳是由于對厭氧菌覆蓋不足引起,所以建議加用對厭氧菌抗菌活性強的奧硝唑,調整治療方案后,患者體溫、臨床癥狀、影像學表現明顯好轉。
該例腦梗死引起吸入性肺炎以抗感染治療藥物選擇為主,臨床藥師根據患者的具體癥狀,制定個體化的藥物治療方案,治療過程和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均提示選藥合理,藥學監護實踐成功。但治療中仍有不足,如患者有真菌感染高危因素,但未取痰及灌洗液行真菌培養,對抗真菌治療未起到指導用藥的作用。臨床藥師只有在參與臨床藥物治療時,充分發揮對抗感染藥物熟悉和掌握臨床病原學特點的優勢,結合患者臨床具體情況,才能配合臨床設計出合理有效的藥物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馬潔,張云云.腦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10):1244-1246.
[2]鄭洪,陳佳寧,禹璽,等.老年患者吸入性肺炎臨床特點及病原學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3):372-375.
[3]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03).
[4]周華,李光輝,陳佰義,等.中國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腸桿菌科細菌感染應對策略專家共識[J].中華醫學雜志,2014,94(24):1847-1856.
中圖分類號:R9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8351(2016)01-01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