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偉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杏林分院內科,福建 廈門 361022)
?
胰島素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骨代謝的影響
邵 偉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杏林分院內科,福建 廈門 361022)
目的 研究胰島素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骨代謝的影響。方法 9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對照組口服二甲雙胍。50例體檢健康老年人作為健康組,比較兩組治療后的血糖控制情況及骨代謝指標變化。結果 觀察組47例(97.92%)和對照組48例(100.00%)完成研究(χ2=0.981,P>0.05)。治療后,兩組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0.05)。兩組治療后FPG無統計學意義(P>0.05),HbA1c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健康組相比,兩組治療前骨密度(BMO)明顯下降,血鈣、血磷、堿性磷酸酶(BSAP)和25(OH)D3下降,甲狀旁腺素(PTH)上升(P<0.05)。6個月后觀察組治療后BMD、血鈣、血磷、BSAP和25(OH)D3高于對照組,PTH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老年糖尿病患者可出現BMD減低和血鈣下降,而胰島素可以改善骨代謝。
2型糖尿病;骨代謝;胰島素
2型糖尿病是(T2DM)可引起全身多個器官和組織的并發癥,其中骨質疏松(OP)是糖尿病患者骨骼系統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OP可導致老年人的骨折,致殘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1~3〕。本文研究胰島素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骨代謝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9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其中男57例,女39例;年齡61~75歲,平均(67.4±6.9)歲;病程5~12年,平均(8.7±2.1)年。隨機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齡61~75歲,平均(68.1±6.4)歲,病程6~12年,平均(8.5±2.0)年;對照組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齡61~74歲,平均(67.1±6.2)歲;病程5~12年,平均(8.8±2.1)年。選取同期健康體檢的50例老年人作為健康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61~75歲,平均(67.8±6.5)歲。各組性別、年齡和病程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均符合T2DM的診斷標準〔4〕,排除1型糖尿病和其他疾病引起的繼發性血糖升高。②無胃腸道切除史、骨折史和長期臥床史;無長期糖皮質激素、甲狀腺激素和性激素等藥物應用史。排除標準:既往或目前患有易誘發OP的疾病者,如惡性腫瘤、肝硬化、骨關節病、結締組織病、血液病、營養性疾病、甲狀腺疾病及其他內分泌疾病;合并有心肺等其他嚴重全身性疾病者;有OP家族史者;長期營養不良者。均自愿參與研究,符合醫學倫理學原則。
1.3 治療方法 均在飲食指導、適量運動和控制體重的基礎上接受治療。對照組口服鹽酸二甲雙胍片(商品名:格華止,生產單位: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批號:20110917,規格:0.5 g×20片),起始劑量為0.5 g/次,2次/d,隨餐服用,根據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和耐受能力調整劑量。觀察組應用門冬胰島素30(商品名:諾和銳30,生產單位:丹麥諾和諾德公司;批號:20120104,規格:3 ml:300 U),餐前皮下注射,常規劑量為0.5~1.0 U/kg,根據患者的情況調整劑量。降糖目標為糖化血紅蛋白(HbA1c)<8.0%。
1.4 觀察指標 ①均隨訪6個月,比較兩組血糖控制情況:采用7170A全自動生化檢測儀檢測空腹血糖(FPG)和HbA1c水平。②記錄患者就診時、1、2、3和6個月的骨密度(BMD)及其他骨代謝指標變化:BMD測量采用美國OsteometerMedi Tech公司DTX-200型BMD儀對所有患者的左側股骨近端(包括股骨頸、股骨粗隆和股骨三角)和L1~4腰椎體松質骨進行測量,計算平均股骨近端和腰椎的BMD值。患者空腹抽取靜脈血6 ml并置于干燥試管中,離心20 min后分離血清,所有樣本于-20℃保存。測量血鈣(Ca)、血磷(P)、骨特異性堿性磷酸酶(BSAP)、25(OH)D3和甲狀旁腺素(PTH)水平。健康組于體檢時進行上述檢查。③觀察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胃腸道反應、頭暈頭痛、皮疹、心悸和低血糖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t檢驗,χ2檢驗。
2.1 各組FPG和HbA1c水平比較 觀察組47例(97.92%)和對照組48例(100.00%)完成研究(χ2=0.981,P>0.05)。兩組治療前的FPG和HbA1c水平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治療后,FPG和HbA1c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0.05)。兩組治療后的FPG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HbA1c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各組BMD和骨代謝指標比較 與健康組相比,兩組治療前BMD明顯下降,血鈣、血磷、BSAP和25(OH)D3下降,PTH上升(P<0.05)。兩組就診時、1、2個月后的BMD和骨代謝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6個月后觀察組BMD、血鈣、血磷、BSAP和25(OH)D3高于對照組,PTH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觀察組低血糖1例,皮疹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26%(2/47);對照組胃腸道反應2例,皮疹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25%(3/48),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758,P>0.05)。

表1 各組FPG和HbA1c水平比較
與健康組相比:1)P<0.05;與對照組相比:2)P<0.05;與治療前相比:3)P<0.05;下表同

表2 各組BMD及骨代謝指標變化
隨病程增加,糖尿病患者可逐漸出現多種并發癥,目前,T2DM并發OP的發生率不斷增加,但是其發病機制尚未研究完全明確〔5,6〕。本研究結果與國外相關研究的結果相一致,認為糖尿病患者并發OP的發生率可高達50%~60%,且其發生與骨形成能力不足明顯相關,年齡增大和T2DM均是OP的發生危險因素〔7,8〕。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的骨吸收增加,骨形成減少,骨礦物質減少。而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伴有其他并發癥,如糖尿病腎病,患者血磷濾出障礙,尿鈣排除增加,從而出現血磷潴留和血鈣減少,而兩者則可引起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導致PTH的分泌明顯增加〔9,10〕。同時,老年人腸道對維生素D的吸收明顯減低〔11〕。隨著糖尿病病程的逐漸延長,患者出現胰島功能減退和胰島素分泌減低,而胰島素可以通過多種機制影響骨代謝:①胰島素可以通過與成骨細胞表面的胰島素受體相結合,促進成骨細胞的核苷合成,從而促進骨膠原的合成和骨鈣沉積。而胰島素的缺乏則可導致骨基質成熟和轉化障礙,骨基質分解增多,骨丟失增加明顯,從而使尿鈣排泄增加〔12,13〕。②糖尿病患者存在持續性血糖升高,高血糖可以直接抑制成骨細胞的增殖,并改變成骨細胞對PTH和25(OH)D3的反應性,導致骨骼系統蛋白質和Ⅰ型膠原合成的減少。長期的高血糖可以刺激破骨細胞活動,機體骨質破壞增加,溶骨作用增加,患者出現鈣磷代謝紊亂〔14,15〕。胰島素可以有效地、平穩地控制血糖,減少尿鈣排泄,從而改善患者的骨代謝〔16〕。綜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以出現BMD減低和血鈣下降,而胰島素治療可以改善患者的骨代謝。
1 李 芳,張 凱,王蘇華,等.糖尿病對環境危害因素的易感性特征及其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5;23(1):85-7.
2 尹嘉晶,彭永德.糖尿病與骨質疏松〔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4;30(5):449-52.
3 李曉宇,馮正平.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4;34(5):580-3.
4 張 震,李 軍,李思源,等.糖化血紅蛋白在篩查和診斷糖尿病中的價值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14):1590-2.
5 宋秀峰.老年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和心理及社會支持現狀〔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8):3985-6.
6 Sealand R,Razavi C,Adler RA.Diabetes mellitus and osteoporosis〔J〕.Curr Diabet Repor,2013;13(3):411-8.
7 Montagnani A,Gonnelli S,Alessandri M,etal.Osteoporosis and risk of fracture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an update〔J〕.Aging Clin Exp Res,2011;23(2):84-90.
8 Kim KM.Diabetes mellitus and osteoporosis〔J〕.J Korean Diabet,2013;14(4):186-9.
9 田 琳,彭躍進,朱 宇,等.老年糖尿病患者骨密度變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5):3304-5.
10 畢 青.老年絕經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礦物質密度變化及其相關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8):4040-1.
11 李 鑫,劉 青,郭蔚瑩,等.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變化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5):921-3.
12 Roy B.Biomolecular basis of the role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osteoporosis and bone fractures〔J〕.World J Diabet,2013;4(4):101-13.
13 Qorbani M,Bazrafshan HR,Aghaei M,etal.Diabetes mellitus,thyroid dysfunctions and osteoporosis:is there an association〔J〕?J Diabet Metab Disord,2013;12(1):38-40.
14 Snezana V,Sanja B,Nemanja R,etal.Relationship between 25-hydroxyvitamin D and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osteoporosis〔J〕.Med Princ Pract,2014;23(3):229-33.
15 Stadler M,Kr??ák M,Jankovic D,etal.Fasting and postprandial liver glycogen content in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after successful pancreas-kidney transplantation with systemic venous insulin delivery〔J〕.Clin Endocrinol,2014;80(2):208-13.
16 Lee BK,Kim Y.Associ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with a combination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and arsenic exposure in the korean general population:analysis of 2008-2009 korean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data〔J〕.Ann Occup Environ Med,2013;25(1):7-11.
〔2015-02-19修回〕
(編輯 苑云杰)
邵 偉(1983-),女,碩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內分泌與代謝研究。
R589.1
A
1005-9202(2016)22-5575-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6.2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