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鋒 王國平 林志仁 羊華高 程 鋼 梁 穎 袁 峰
(??谑腥嗣襻t院腫瘤放療科,海南 海口 570208)
?
老年食道癌患者三維適形放療中利用不同呼吸時相勾畫定位CT靶區
王偉鋒 王國平 林志仁 羊華高 程 鋼 梁 穎 袁 峰
(海口市人民醫院腫瘤放療科,海南 ???570208)
目的 探討多呼吸時相CT模擬定位法在高齡食道癌患者適形放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利用不同呼吸時相CT模擬定位掃描圖像,對57例70歲以上食道癌患者全程單純三維適形放射治療,其中Ⅱa期17例、Ⅱb期21例、Ⅲb期19例。平靜吸氣末和平靜呼氣末CT圖像上分別勾畫大體腫瘤體積(GTV),兩者融合形成的GTV近似為腫瘤在平靜呼吸全程運動的范圍,CTV-PTV過程不必再外擴呼吸動度。與經典三維適形放射治療計劃比較,評價近遠期療效、預后相關因素和不良反應。結果 與傳統的CTV外擴至PTV方法比較,不同呼吸時相CT模擬定位法PTV平均縮小16.2%(中位值15.8%)。所有患者有效率(OR+PR)為:94.73%,1、2、3年總生存率分別為71.2%、44.9%、28.1%;KPS評分和N分期為獨立預后因素,年齡并不獨立影響預后。結論 多呼吸時相CT模擬定位法在不影響療效的前提下顯著降低PTV、改善生存質量,高齡食道癌患者放療耐受良好。
食道癌;三維適形放射治療;呼吸時相
食道癌強調綜合治療,有手術機會或潛在手術機會的患者綜合治療療效最佳〔1〕。但是高齡患者常合并多種慢性疾患,手術、常規放療和化療風險較大,放射治療是其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我科自以單純三維適形放療(3D-CRT)方式治療高齡食道癌患者,為降低受照射肺體積,保護肺功能,采用不同呼吸時相CT模擬定位法,隨訪滿3年且資料完整就治療結果和預后影響因素做回顧性分析。
1.1 臨床資料 我科2011年2月至2015年6月共57例食道癌患者,均經病理證實,但因為高齡、合并多種慢性疾病、癌癥晚期等原因不能手術或拒絕手術。男32例,女25例,年齡70~88(平均75.2)歲,中位年齡72歲。鱗癌55例,鱗腺混合癌2例。KPS評分:100分2 例、90~99分6例,80~89分28例、70~79分21例。按UICC 2009分期:Ⅱa期17例、Ⅱb期21例、Ⅱc期19例。
1.2 3D-CRT方法和步驟
1.2.1 呼吸訓練 體部以熱塑膜固定,以保證定位與治療體位的重復性。患者吞鋇劑后于模擬定位機下測量呼吸動度(包括上下、前后和左右方向,以可見病灶動度為準,個別患者的不可見病灶以相近解剖區域的可見結構,如膈肌、支氣管、血管影為參照)。模擬定位機觀察下作平靜呼吸+屏氣訓練,直至患者能完全理解訓練意圖,并能根據語音提示自如完成平靜呼氣末及平靜吸氣末屏氣動作。CT增強螺旋掃描,層厚5 mm,平靜呼氣末屏氣掃描動脈期;平靜吸氣末屏氣掃描靜脈期,1∶1圖像傳輸至TPS工作站。
1.2.2 3D-CRT計劃設計步驟 ①輪廓勾畫、驗證呼吸動度:靜脈期(平靜吸氣末)CT圖像上常規勾畫體表輪廓、雙肺輪廓、重要器官以及大體腫瘤體積(GTV),將在動脈期(平靜呼氣末)CT圖像上勾畫的輪廓覆蓋到靜脈期圖像上,計算平靜呼氣末和吸氣末GTV的位移,再次驗證呼氣動度。②靶區的確定:以影像學(如食道造影片)和內鏡〔食道鏡和(或)腔內超聲〕或CT-PET可見的腫瘤長度。CT片(縱隔窗和肺窗)顯示食管原發腫瘤的(左右前后)大小為GTV。動脈期CT圖像上勾畫的GTV稱為GTVA,靜脈期CT圖像上勾畫的GTV稱為GTVV,將GTVA覆蓋到靜脈期圖像上,GTVA +GTVV的區域即為平靜呼吸過程中GTV運動范圍,勾畫該區域得到的GTV稱之為全時相GTV;全時相GTV外擴形成臨床靶區(CTV)。PTV:在CTV的基礎上各外放0.5 cm。③射野設計:設4~5個共面或非共面適形野,采用劑量體積直方圖(DVH)進行優化,90%等劑量面完全包括PTV,肺組織V20盡可能<25%。脊髓限制在常規耐受劑量之下。④劑量分割:常規照射,180~200 cGy/次,1次/d,5次/w,6~7 w完成,總劑量60~68 Gy,中位劑量64 Gy。治療過程中給予對癥支持處理。⑤治療擺位時嚴格核對校準患者體表與熱塑形體膜3個標記點的位置重合,精確復制CT模擬時體位,治療過程中患者平靜呼吸。
1.3 與經典3D-CRT治療計劃比較 每例患者按本法完成治療計劃設計后,另模擬經典3D-CRT治療計劃設計方式制訂治療計劃:以平靜呼吸吸氣末時相CT圖像為模版,射野分布與本法一致,但CTV外擴至PTV采用傳統方式,即外擴擺位誤差和上下、前后、左右方向的呼吸動度。比較兩種治療計劃的PTV和達到處方劑量的肺組織體積。
1.4 隨訪及療效評價 所有患者均按計劃完成治療,治療后1個月首次復查,之后每3個月復查一次直至滿3年,第4~5年每6個月隨訪1次。按WHO腫瘤療效報告標準(RECIST)評定近期療效,以1~3年總生存率評價遠期療效。完全緩解(CR):病變完全消失,超過1個月;部分緩解(PR):腫塊縮小50%以上,時間不少于4 w;無變化(NC):腫塊縮小不及50%或增大未超過25%;進展(PD):一個或多個病變增大25%以上或出現新病變。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軟件,Kaplan-Meier計算生存率,Log-rank法進行顯著性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1 呼吸運動對食道癌患者PTV的影響 傳統外擴法的PTV值為(124.34±12.30)cm2,呼吸末時相法為(106.99±10.59)cm3;比較兩種方法所得PTV,呼吸末時相法時得到的PTV縮小(17.34±0.28)cm3,16.2%,t=-62.238,P<0.05。
2.2 有效率和生存率 所有患者有效率(OR+PR)為94.73%,其中CR 10例,PR 44例,SD 3例,無1例PD。全部患者中位生存期為27個月(95%CI:13.846~36.154),治療后1、2、3年生存率分別為:71.2%、44.9%、28.1%。單因素分析結果:年齡并不影響患者預后;而KPS評分(80分為界限)、臨床分期均對生存率有明顯的影響,其中,將年齡≥72歲和<72歲的食道癌患者的生存期作對比分析并繪制生存曲線,Log-rank法進行顯著性檢驗,χ2=0.041,P=0.84,兩者無統計學差異。不同KPS評分的食道癌患者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χ2= 6.996,P=0.008),KPS評分≥80分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別為31個月〔95%可信區間(CI):28.13~37.87〕、KPS<80分組為18個月(95%CI:9.23~26.77);不同臨床分期生存期有著明顯的統計學差異(χ2= 10.099,P=0.006),Ⅱa、Ⅱb、Ⅲb期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別為:32個月(95%CI:37.49~42.51)、28個月(95%CI:9.16~46.84)、21個月(95%CI:14~28.01)。見圖1。

圖1 食道癌患者生存曲線
2.3 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食道炎、食道穿孔的發生情況 多數患者無明顯的全身反應或很輕,無須處理,有少部分病人表現為乏力、食欲缺乏、惡心嘔吐。給予輸液、支持治療及增加食欲的藥物治療可保證順利完成放射治療。本研究中,輕度放射線食道炎發生率為96.49%(55/57),中度52.63%(30/57);所有患者中有3例(5.2%)發生食道穿孔,均在7個月內死亡。
多年來食管癌的放射治療效果一直不能令人滿意,不能手術患者,單純放療5年生存率長期徘徊在10%左右〔3〕。Delcambre等〔4〕報道食管癌傳統常規放療5年生存率約8%~16%;常規放射治療的死亡原因中,局部未控和局部復發占70%~80%,而遠處轉移占10%~15%〔5〕。
對老齡患者而言,早期食管癌手術仍為首選,精心設計的手術是安全的,能取得與年輕患者相似的療效〔6〕;而不宜手術或拒絕手術者,放射治療是最佳選擇〔7〕。晚期患者喪失手術機會,常規放療因照射范圍過大而導致副反應增加,考慮老齡患者耐受問題,臨床難以提高照射劑量,因而療效有限。
本研究中,利用平靜呼吸兩個極限時相的CT圖像作為制訂3D-CRT計劃的模板,力圖減少因呼吸動度而外擴的PTV,從而提高照射劑量,且無嚴重并發癥發生,顯示耐受性良好。食道上段前面緊貼氣管,后面與頸椎和上胸椎緊密相鄰,向上開口于會咽部,連接咽喉,其周圍組織相對固定,所以上段食管活動度比較局限,受呼吸運動影響較小,而中下段食管絕大部分位于胸腔內,而食道為一肌性器官,無韌帶等明顯的支撐及附屬結構,縱隔的其他器官對食管的限制固定作用相對較弱,而心臟及呼吸運動時膈肌活動幅度較大,且越接近膈肌幅度越大,故中下段食管癌靶區隨呼吸動度而移動較大。Lorchel等〔8〕對8例食管癌患者進行吸氣末和呼氣末時相CT掃描并分析CTV隨著呼吸時相發生的移位情況,結果提示8例食管癌患者的內靶區邊界有95%在1 cm內,但沒有明確食道上下端呼吸動度的不同,因此,在食道癌三維適形放療的實際臨床操作中,下段時道癌的PTV外擴較上端食道癌需相應的增加,一般建議在上段食道癌外擴的基礎上再外擴5 mm,主要是頭腳方向。本研究在呼吸運動的兩個極端時相的CT圖像作為制定三維適形放療靶區外擴的基礎,胸上段基本可以不需要外擴呼吸動度的邊界,可以明顯縮小正常組織受照體積,但對于一些放療敏感的病理類型食道癌患者,應慎重選擇放療適應證。一般來說,對于放療敏感的食道癌的病理類型,對化療也相對敏感,因此治療前,應該更進一步檢查明確這些特殊的病理類型,放療前足夠療程的誘導化療,使腫瘤消退的同時,正常組織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去代償、增生、修復,而不至于放療之后,由于腫瘤退縮過快,造成致死性的食道癌治療后并發癥——食道穿孔。
Rochigneux等〔9〕的一項研究認為:對于老年食道患者(中位年齡77.9歲)的放療療效與年輕患者相當,其觀點與本研究相似。本研究中,4例年齡超過72歲的患者,治療后生存期超過4年,他們的共同特點除了分期偏早外,就是一般狀態較好,KPS評分超過80分。因此認為,針對高齡患者的治療方案應更加個體化,KPS評分高者可考慮綜合治療方案,評分低者以單純3D-CRT相對安全,各種降低PTV技術的合理利用,有利于生存質量的保持。
1 Liu HC,Huang WC,Chen CH,etal.Radical esophagectom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J〕.J Formos J Surg,2015;48(21):121-7.
2 Bijhold J,van Herk M,Vijlbrief R,etal.Fast evaluation of patient set-up during radiotherapy by aligning features in portal and simulator images〔J〕.Phys Med Biol,1991;36(12):1665-79.
3 殷蔚伯,谷銑之.腫瘤放射治療學〔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2:555-6.
4 Delcambre C,Jacobj H,Pottier D,etal.Localized squamous-cell cancer of the esophagus: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ree treatment schedules〔J〕.Radiother Oncol,2001;59(14):195-201.
5 殷蔚伯,張力軍,楊宗貽,等.放射治療食管癌3798例臨床分析〔J〕.中華腫瘤雜志,1980;3(10):216-20.
6 Won F,Ilson DH.Management of localized esophageal cancer in the older patient〔J〕.Oncologist,2014;19(4):367-74.
7 Chen HY,MA XM,Ye M,etal.Esophageal perforation during or after conformal radiotherapy for esophageal carcinoma〔J〕.Radiat Res,2014;55(5):940-7.
8 Lorchel F,Dumas JL,Noel A,etal.Esophageal cancer:determination of internal target volume for conformal radiotherapy〔J〕.Radiother Oncol 2006;80(3):327- 32.
9 Rochigneux P,Resbeut M,Rousseau F,etal.Radio(chemo)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a feasible treatment with an outcome consistent with younger patients〔J〕.Front Oncol,2014;4(10):100-8.
〔2015-11-14修回〕
(編輯 袁左鳴)
海南省衛生廳項目(瓊衛-2014-28)
袁 峰(1969-),男,主任醫師,主要從事腫瘤放化療的臨床與基礎研究。
王偉鋒(1980-),男,博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腫瘤放化療的臨床與基礎研究。
R735-1
A
1005-9202(2016)22-5618-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6.2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