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曉鳴 冉海濤 謝昭鵬 田 甜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臨床學院,重慶 401100)
?
聲輻射力脈沖彈性成像技術聲觸診組織成像鑒別診斷老年全身淺表腫大淋巴結良惡性中的應用價值
伍曉鳴 冉海濤 謝昭鵬1田 甜1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臨床學院,重慶 401100)
目的 探討聲輻射力脈沖彈性成像技術聲觸診組織成像(VTI)技術對老年表面腫大淋巴結的診斷價值。方法 選擇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老年病人66例,共計80個淋巴結。所有患者均行常規超聲與VTI檢查,并繪制常規超聲、VTI及常規超聲聯合VTI判斷老年外表腫大淋巴結是否正常的ROC曲線圖。結果 經ROC曲線顯現,常規超聲判斷表面腫大淋巴結正常性的敏感水平、專一程度和精確性、陰陽估計值分別為73.5%、81.3%、82.1%、82.9%、78.1%;VTI技術分別是87.0%、63.0%、76.0%、71.0%、84.2%。確定常規超聲+VTI+VTQ 串聯方法表示三種方法同時判斷為反常性表面淋巴結才可以確定是反常,否則即為正常;確定常規超聲+VTI+VTQ并聯方法表示其中一種方法判斷為反常性淋巴結可以確定為反常,否則為正常;常規超聲+VTI+VTQ串聯方式區別判斷外表腫大淋巴結正常性的專一水平和VTQ技術相同,有91.5%;而就敏感水平、正確性而言,常規超聲與VTI 技術分別降低為64.0%、78.0%;常規超聲 +VTI+VTQ 并聯方法區分判斷外表腫大淋巴結正常性的敏感水平和陰性估量值都比常規超聲與VTI技術高,可以接近100%,但專一性、正確性都比常規超聲與VTI 技術低,分別為 63.9%、81.7%。結論 常規超聲、VTI 技術和 VTQ 技術對判斷外表腫大淋巴結的正常性都有一定價值,結合常規超聲、VTI 技術和 VTQ 技術能很好地提升淺表腫大淋巴結正常性判斷的正確性,對老年人淺層淋巴腫大的鑒別有很大意義。
聲輻射力脈沖彈性成像技術;聲觸診組織成像
目前檢查體表腫大淋巴結的方式包括臨床接觸判斷、CT、MRI 和核醫學成像等,但每一種方法都有自己的不足之處。超聲檢查方便、快速、可以重復,可成為最初檢查腫大淋巴結是否正常的方式?,F在常規超聲檢查只有淋巴形狀和血液流動方面的技術,還不能提出淋巴結質量之類的問題。聲輻射力脈沖彈性成像(ARFI)技術、聲觸診組織成像(VTI)技術和聲觸診組織定量(VTQ)技術,是根據短時間和距離的聚焦聲脈沖、利用感興趣區(ROI)組織,讓它出現瞬間、很小的移動,并利用聲脈沖序列找出組織移動的狀況。本研究主要利用ARFI技術(VTI 及 VTQ技術)檢查老年全身淺表腫大淋巴結的堅硬情況,以此判斷腫大淋巴結是否正常。
1.1 研究對象 選取我院于2012年12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老年滿身外表淋巴結腫大患者66例。男30例,女36例,年齡50~89歲,共80個淋巴結。包括移動性淋巴結30個,非特異性炎癥性淋巴結35個,淋巴瘤15個,結核性淋巴結10個。所有淋巴結均行常規超聲、VTI及 VTQ 檢查。
1.2 儀器與方法
1.2.1 儀器 采用飛利浦Philips iu Elite多普勒超聲診斷儀,9L4攝像頭,頻率4.0~9.0 MHz。
1.2.2 常規超聲檢查方式 通常采用二維超聲確定腫大淋巴結的大小、位置、邊緣、形狀、內部回聲、有無淋巴門等,同時觀察淋巴結里面液體化死亡和硬化的狀況。參照文獻〔1〕對淋巴結內血供狀態分型,Ⅰ型和Ⅴ型用作是否正常腫大淋巴結的判斷形式,別的三種型用作惡性腫大淋巴結的判斷形式。利用淋巴結的形狀、淋巴門、內部回音、長短直徑等方式判斷淋巴結的好壞,判斷淋巴結是否正常;里面血流動的分散(Ⅰ、Ⅴ型血流動,1 分;Ⅱ、Ⅲ、Ⅳ型血流動,2 分),每個淋巴按上面打分方式統計總分,以此得到淋巴結常規超聲檢查的最后得分。
1.2.3 VTI 檢查方式 選取病灶最寬縱切面,同時患者憋住氣,避開大血管,將取樣框擺好,注意檢查時ROI應包含病灶及周圍正常組織,正常組織應為病灶的1.5~2倍,以便比較組織。在鄭寶群等〔2〕的研究中,把VTI聲像圖硬度拿來分級:利用病灶區出現的黑白顏色不同占據的位置,把 VTI聲像圖分成五級:一級:病灶區都是白色或斑點黑;二級:病灶區多數是白色,少數是黑色;三級:病灶區黑色白色比例差不多;四級:病灶區多數是黑色,少數是白色;五級:病灶區都是黑色或斑點白。
1.3 統計學分析 選擇SPSS17.0軟件,得出常規超聲、VTI及聯合檢查對淺表腫大淋巴結是否正常的動手者工作特征(ROC),定出常規超聲及VTI 術區別判斷表面腫大淋巴結是否正常的最好數值,算出對應的敏感、專一水平和正確性、陰陽性的估量值。把最后的結果作標準,計算聯合常規超聲VTI、VTQ區別判斷表面腫大淋巴結是否正常敏感、專一水平和正確、陰陽預測值。
2.1 一般性的超聲在確定腫大淋巴結是否正常中的價值 ROC分析顯示,二維灰階超聲聯合有顏色多普勒計9分為常規超聲判斷表面腫大淋巴是否正常的最好數值,即超過9分是惡性,相反就判斷是正常;它評價正常性的敏感水平、專一程度和精確性、陰陽估計值分別為73.5%、81.3%、82.1%、82.9%、78.1%。見圖1。
2.2 VTI 技術判斷淺表腫大淋巴結是否惡性的價值 VTI三級為 VTI 技術判斷淺表淋巴結是否惡性的最好數值,即淋巴結VTI 分級超過三級判斷是惡性,相反則認為是正常;它的敏感、專一的水平還有正確性、陰陽估量值分別為87.0%、63.0%、76.0%、71.0%、84.2%。見圖2。
2.3 結合常規超聲、VTI、VTQ判斷表面腫大淋巴結是否良性的價值 確定常規超聲+VTI+VTQ 串聯方法的含義為常規超聲、VTI、VTQ一起判斷是反常淋巴結才可以確定是惡性,否則就是正常;確定常規超聲+VTI+VTQ 并聯方法的含義是常規超聲、VTI、VTQ中的一種方式判斷反常淋巴結就確定為惡性,否則即為正常;常規超聲 +VTI+VTQ 串聯方法判斷表面腫大淋巴結是否正常的敏感、專一水平和正確性、陰陽估量值分別為 64.0%、91.0%、78.0%、 87.9%、71.8%,常規超聲+VTI+VTQ 并聯方法判斷腫大淋巴結是否正常的敏感、專一程度和精確性、陰陽估計值分別為 100%、63.0%、82.0%、73.4%、100%。常規超聲 +VTI+VTQ 串聯方法判斷淺表腫大淋巴是否正常的專一水平和 VTQ 術相同,但是敏感水平、精確水平比常規超聲、VTI 、VTQ都低;常規超聲 +VTI+VTQ 并聯方法判斷外表腫大淋巴結是否正常的敏感水平和陰性估量值比常規超聲、VTI、VTQ高,但專一度、正確性都較常規超聲、VTI、VTQ低。見圖3,表1。

圖1 常規超聲鑒別診斷淺表腫大淋巴結良惡性的ROC分析 圖2 VTI技術鑒別診斷淺表腫大淋巴結良惡性的ROC分析 圖3 VQT技術鑒別診斷淺表腫大淋巴結良惡性的ROC分析

表1 常規超聲、VTI、VTQ技術結合判斷老年淺表淋巴結是否正常的價值(n)
Alireza等〔3〕的研究把二維灰階超聲和有顏色多普勒血流圖像聯合應用判斷淺表腫大淋巴結的正常性,提示常規超聲判斷外表腫大淋巴結的正常性含有不足的地方,臨床價值不高。
本研究提示VTI判斷表淺腫大淋巴結是否正常的敏感水平很好,因為癌細胞跑到淋巴結時讓原來的淋巴結皮質受到毀壞,癌細胞和間質細胞增加又出現了角化的問題,讓皮質加厚,隨后癌細胞更會打破淋巴結的薄膜,打濕四周的組織,使得淋巴結更加堅固,使可以移動的淋巴結 VTI 圖像中生病的黑色部分占據的位置變大。然而三個反常淋巴結錯誤地判斷為正常,原因是癌細胞開始只攻擊淋巴結的一部分皮質,淋巴結結構沒有大的毀壞,質地沒有大的變化。VTI判斷表面淋巴結是否為正常的專一性很低。
本研究也采用VTQ區分外表腫大淋巴結的正常性,4個淋巴結核被誤判為反常,原因是淋巴結核內纖維組織加多,發生鈣轉化,因此淋巴結內硬性提高,VTQ測到的 SWV值也因此提高,導致判斷錯誤。然而,非特異性增加淋巴結內部結構沒有出現很大的變化和毀壞,只有炎性細胞在淋巴結內打濕,使得淋巴結體積變大,和四周的組織一般不出現連接,硬性也比較軟,因此得出對的判斷。26個反常淋巴結中有5個錯判為正常,由于是不知道來源的移動性淋巴結、食管癌移動性淋巴結和有1個乳腺癌均出現源頭變成液體死亡,使得SWV值很低,導致判斷失誤;另外一個乳腺癌移動到淋巴結在開始時的攻擊,皮質部分被破壞,變成偏心性皮質,髓質和淋巴門還沒有被攻擊,淋巴結整個硬性不大,淋巴結結構沒有被損壞,質地很軟。以SWV值=2.756 m/s為最好值,VTQ判斷表面腫大淋巴結的正常性專一水平、正確性、陽陰性估量值都比常規超聲和 VTI 更好。此次研究結果也說明,常規超聲+VTI+VTQ串聯方法判斷表面腫大淋巴結正常性的專一程度和VTQ 相同,而且敏感水平、正確性比一般的超聲、VTI、VTQ都低;常規超聲+VTI+VTQ并聯方法判斷外表腫大淋巴結正常性的敏感水平和陰陽性估量值都比一般的超聲、VTI、VTQ要好,但專一水平、正確性比常規超聲、VTI、VTQ低一些。
1 Lei Li,Xiang X,Zongxiang C,etal.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rl_(t),a gene that controls leaf rolling in rice〔J〕.Chin Sci Bull,2014;59(25):3142-52.
2 鄭寶群,覃業志,陳曉霞,等.聲輻射力脈沖彈性成像技術對淺表腫大淋巴結良惡性的鑒別診斷〔J〕.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5;12(7):568-73.
3 Alireza Rezazadeh,Mostafa Sedighizadeh,Ahmad Hasaninia.Coordination of PSS and TCSC controller using modifi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to improve power system dynamic performance〔J〕.J Zhejiang Univ Sci C,2010;11(8):645-53.
〔2015-12-13修回〕
(編輯 袁左鳴)
伍曉鳴(1982-),女,在讀碩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淺表器官研究。
R445
A
1005-9202(2016)22-5630-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6.22.062
1 重慶市中醫院超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