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嵐 蘇翠紅 倪健強 招少楓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江蘇 蘇州 215006)
?
·運動醫(yī)學·
背椅訓練對輕型腦卒中患者運動效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徐 嵐 蘇翠紅 倪健強 招少楓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江蘇 蘇州 215006)
目的 探討背椅訓練(CSE項目)對輕型腦卒中患者運動效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89例輕型腦卒中患者按隨機對照原則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對干預組患者實施CSE項目,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肢體牽拉訓練。比較干預前后兩組患者運動效能、CSE最大耐受時間及Barthel指數(shù)改善情況。結果 干預后24 w,干預組患者運動效能總分及部分條目、Barthel指數(shù)總分及日常功能級別分布、CSE最大耐受時間均較干預前顯著改善(P<0.05);而對照組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 CSE項目可提高輕型腦卒中患者運動信念,進而提高運動依從性,改善運動耐力及生活質量。
背椅訓練;輕型腦卒中;運動效能;生活質量
輕型腦卒中是癥狀較輕的缺血性腦卒中〔1〕,因其癥狀隱匿、對日常生活影響小而易被忽略。Muren等〔2〕對初發(fā)輕型腦卒中患者進行跟蹤,發(fā)現(xiàn)其運動能力長期受影響,6 min步行距離僅為正常人的63%。在美國,自我管理干預方式已被用于改善輕型腦卒中患者健康結局;而在國內,不管是住院期還是院外管理,更多資源用于中、重度腦卒中患者〔3〕,對該亞型研究仍較少。背椅訓練(CSE)源于國外研究〔4〕,借助1張靠背坐椅實施由坐至立位、由立至坐位訓練,其方法簡單,已有效運用于慢性腎病、血液病等患者康復研究,幫助提高下肢運動耐力及平衡感。本研究將其運用于輕型腦卒中院外康復管理,觀察其康復效果。
1.1 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方法,選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新入院急性腦梗死患者89例,納入標準:符合2014年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與輕型腦卒中抗血小板治療中國專家共識的輕型腦卒中診斷標準〔5〕(發(fā)病時NIHSS≤3 分),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排除標準:收縮壓>200 mmHg或舒張壓>120 mmHg、嚴重心肺疾病、頭顱CT提示腦出血、腦腫瘤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44例,對照組45例。干預組男28例,女26例;平均年齡(68.00±0.6)歲;居住情況:獨居9例,與子女同住13例,夫妻同住22例;有心臟病史13例,高血壓史24例;發(fā)作時伴隨癥狀:單側肌無力15例,伴或不伴肌無力的言語障礙6例。對照組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齡(64.09±0.3)歲;居住情況:獨居8例,與子女同住24例,夫妻同住13例;有心臟病史10例,高血壓史28例;發(fā)作時伴隨癥狀:單側肌無力16例,伴或不伴肌無力的言語障礙8例。兩組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出院前常規(guī)進行神經(jīng)內科關節(jié)松動訓練,順序依次為肩關節(jié)-肘關節(jié)-腕關節(jié)-十指關節(jié)-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訓練要求1~2次/d,每一關節(jié)動作重復3~4次,每次訓練總時間持續(xù)15~20 min。干預組實施CSE項目。兩組延續(xù)期電話、家庭隨訪同步進行。
1.3 CSE項目 查閱國外文獻,搜集相關CSE項目資料,聘請1名在校英語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對干預方法進行翻譯,由1名康復師、1名神經(jīng)內科醫(yī)師協(xié)助對翻譯稿進行修改,并再次回譯,對6例住院腦卒中患者實施預實驗,分析可行性及安全性,在此基礎上形成CSE方案。共24 w,3次/w,15~20 min/次。
1.3.1 入門指導 患者出院前3 d實施,第1天:責任護士告知患者CSE項目配合方法及意義,常規(guī)出院宣教。第2天:1名康復師及1名專科護士將患者帶入1間康復室,大小5.5 m×4.5 m。首先對患者心肺功能及血壓進行測評,在確定安全后,開始訓練指導,并為個體制定出院后運動處方。第3天:由同一專科護士監(jiān)督,患者自行回顧性練習,運動過程中使用指脈氧儀監(jiān)測患者心率及血氧飽和度(SPO2)。
1.3.2 CSE方法 康復室中央置無扶手靠背座椅1張(椅高45 cm,靠背高40 cm)。要求患者臀部坐穩(wěn)于椅中央,背部伸直,與靠背平行,兩手交叉于前胸,小腿與椅面垂直,3 s內由坐位換為立位,或立位更為坐位,更換速度保持勻速。第1次訓練由康復師記錄CSE最大耐受時間(min),根據(jù)耐受時間、指脈氧儀數(shù)據(jù)制定運動處方,供院外康復訓練參考。
1.3.3 延續(xù)管理及質量監(jiān)控 為保證患者出院后CSE執(zhí)行的依從性及有效性,患者出院后至24 w,由專科護士電話隨訪1次/w。出院第1、12、24周家庭訪視;第4、8周要求患者門診隨訪,由康復師對訓練進行再評估,并調整運動處方。
1.4 評估量表
1.4.1 運動自我效能(SEE) 采用文獻〔6〕的運動自我效能量表,共9個條目,測評受試者在各種情境下的運動信念,如環(huán)境天氣、疲勞、工作繁忙、心情憂郁等,得分越高說明患者參與運動信念越強,該量表內部一致性α系數(shù)為0.75。
1.4.2 改良Barthel指數(shù)(MBI) 采用MBI量表〔7〕對日常生活能力(ADL)進行評定。包括10項條目:大小便控制、進食、穿衣、如廁、個人衛(wèi)生、自己洗澡、床-椅轉移、行走、坐輪椅、上下樓梯。根據(jù)是否需要幫助及幫助程度分為0分、5分、10分、15分四個等級,總分為100分。得分越高,患者獨立能力越好。按總分對日常功能進行分級:0~20分為嚴重功能障礙;21~40分:重度功能障礙;41~60分:中度功能障礙;61~80分:輕度功能障礙;≥81分:功能良好。
1.5 資料收集 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在干預前、干預12、24 w對其運動依從性及效果進行評價。問卷評估由專職調查員使用統(tǒng)一指導語進行。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學分析軟件對數(shù)據(jù)的組間比較行t檢驗。
2.1 干預組患者干預前后CSE項目參與度及依從性比較 最初納入干預組患者44例,對照組45例。在干預12 w,剔除電話失訪3例、自動放棄研究4例、復發(fā)入院治療3例、心梗發(fā)作住院1例,余干預組38例(38/44,86.4%),對照組40例(40/45,88.9%);干預組偶爾做CSE 6例(15.8%),每周1~2次14例(36.8%),每周3次或以上18例(47.4%)進一步跟蹤至24 w,剔除中途失訪3例,自動放棄3例,最終干預組為34例(34/38,89.5%),對照組38例(38/40,95.0%);干預組偶而做CSE 10例(29.4%),每周1~2次13例(38.2%),每周3次或以上11例(32.4%)。
2.2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運動效能及各條目得分比較 干預組在干預24 w,運動興趣感、有無陪伴、身體疲倦及心情憂郁等情境下運動效能水平較干預前顯著提高(P<0.05),其他無顯著差異(P>0.05);對照組干預前后自我效能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2.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MBI比較 干預前后,干預組患者MBI總分(50.32±1.2 vs 71.84±0.5,t=-10.869,P=0.000)有統(tǒng)計學差異,對照組(54.11±0.2 vs 57.38±0.7,t=-1.171,P=0.249)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24 w運動效能得分化比較(分,±s)
與干預組同期比較:1)P<0.05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MBI分析〔n(%)〕
與干預組同期比較:1)P<0.01
2.4 干預組患者干預前后CSE最大耐受時間比較 干預組干預24 w后CSE最大耐受時間〔(15.31±0.9)min〕較干預前〔(6.80±1.3)min〕明顯延長(t=-10.869,P=0.000);對照組干預后〔(0.23±0.8)min〕與干預前〔(6.55±0.1)min〕無顯著差異(t=0.251,P=0.803)。
CSE項目可有效提高輕型腦卒中患者運動參與度及依從性,這可能與CSE項目特征有關。與傳統(tǒng)運動形式相比,其方法簡單,無須借助儀器設備,只需有獨立空間及借助生活道具即可實現(xiàn)。把研究場所設在患者家中,讓該運動形式能融入患者日常生活中,并在家屬同伴支持下執(zhí)行運動處方,運動處方在康復師專業(yè)的指導下制定,根據(jù)個人耐受能力,自行調節(jié)運動強度,確保患者訓練的安全性。
SEE反映患者參與運動的信念及自信程度。研究結果表明,CSE項目可提高輕型腦卒中患者運動信心。對運動效能各條目進一步分析,結果表明,情緒狀態(tài)、同伴支持對輕型卒中患者自我效能產(chǎn)生影響。這可能因為個體應對事件產(chǎn)生的負性情緒會影響其對自我能力的判斷,進而降低自我效能感。因此,為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可以通過情緒控制調動同伴支持系統(tǒng)〔8〕,以促進健康行為。
CSE項目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干預組患者反映運動能力的條目評分明顯提高。自我效能可預測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可增強患者自我感知的運動信念〔8〕。
傳統(tǒng)觀點認為,輕型腦卒中患者發(fā)作癥狀較輕,對日常生活影響較小,但本研究結果顯示,輕型腦卒中對患者日常生活影響程度可能比預想的嚴重,也許并不亞于中重度腦卒中患者,他們值得重點關注與研究。通過CSE項目干預,有效提高了患者運動信念,進而提高運動鍛煉依從性,達到提高運動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健康結局。
1 Fischer U,Baumgartner A,Arnold M,etal.What is a minor stroke〔J〕?Stroke,2010;41(4):661-6.
2 Muren MA,Hütler M,Hooper J.Functional capacity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individuals post stroke〔J〕.Top Stroke Rehabil,2008;15(1):51-8.
3 秦素萍,高雅琨,高 靜,等.腦卒中患者出院準備計劃與居家護理的效果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11):1337-2.
4 Shoji T,Yano Y,Tsujimoto Y,etal.Effect of chair stand exercise on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J〕.J Renal Nutr,2015;25(1):17-24.
5 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中國專家共識組.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與輕型卒中抗血小板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4年)〔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4;94(27):2092-6.
6 Lee ll,Perng SJ,Ho CC.A preliminary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study of the Chinese versis of the self-efficacy for exercise scale for older adults〔J〕.Int J Nurs Stud,2009;46(2):230-8.
7 閔 瑜,吳媛媛,燕鐵斌.改良Barthel指數(shù)(簡體中文版)量表評定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效度和信度研究〔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08;30(3):185-8.
8 徐江華,胡 慧,王 寧.腦卒中患者自我效能感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1):87-90.
〔2015-11-17修回〕
(編輯 袁左鳴)
江蘇省臨床醫(yī)學科技專項基金(No.BL2014047)
徐 嵐(1972-),女,副主任護師,主要從事臨床護理、護理管理研究。
R743.3
A
1005-9202(2016)22-5673-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6.22.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