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漢英詞典的實驗心理語言學研究:體系構建與實驗設計

2016-12-17 06:07:20胡文飛
外國語文 2016年4期
關鍵詞:結構用戶實驗

胡文飛

(四川外國語大學 商務英語學院,重慶 400031)

?

漢英詞典的實驗心理語言學研究:體系構建與實驗設計

胡文飛

(四川外國語大學 商務英語學院,重慶 400031)

實驗心理語言學強調以計算模擬來概括人對語言的記憶、儲存和提取機制,其成果已經應用于二語習得、翻譯學和外語教學等領域,但在漢英詞典研究領域的應用近乎空白。立足于詞典研究的用戶轉向和定量特征,本文從宏觀結構、微觀結構和中觀結構等方面構建了漢英詞典表征結構的實驗心理語言學研究體系,包括研究內容、研究對象、實驗范式和實驗方法等?;趯嶒炐睦碚Z言學視角構建漢英詞典的研究范式和實驗體系,不僅在方法論上拓展了傳統漢英詞典的用戶研究模式,也為漢英詞典編纂提供了實驗支持。

實驗心理語言學;意義表征;宏觀結構;微觀結構;中觀結構

0 引言

實驗心理語言學從實驗科學和認知科學的角度分析語言的感知、理解和產生(桂詩春,2001),并通過計算模擬來概括人對語言的記憶、儲存和提取機制。實驗心理語言學的研究范式和成果已經充分應用到二語習得、翻譯學和外語教學等領域,但在漢英詞典方面的研究近乎空白。傳統詞典學對語言本體和詞典用戶的認知局限,以及對國外雙語詞典研究借鑒不足是根本原因。

(1)在研究路徑上,傳統的漢英詞典研究多局限于“詞典學模式”或“翻譯模式”,關注詞典的結構模式和等值特征。在結構模式上,它關注詞義的等值性研究,以提供“對等詞”為釋義目的,弱化了對結構組員、系統特征以及表征能力的研究。在內容形式上,它停留于微觀結構層面的特征分析,重視等值性、豐富度以及合理性等,對用戶心理、習得特征以及加工模式等重視不夠。

(2)在研究內容上,傳統的漢英詞典研究強調詞典本體分析,對用戶需求認知不夠。一方面,傳統漢英詞典研究重視詞典本體分析,如詞目收錄、對等詞翻譯和例證的合理性等,對詞典編者、用戶等涉及人的因素重視不夠,研究數量少且深度不夠;另一方面,在有限的漢英詞典用戶研究中,多數研究的研究方法單一,且重內省分析而輕實驗驗證。漢英詞典對用戶的研究起步較晚,其研究方法多停留于傳統的內省式研究方法,以問卷調查和主觀觀察為主,對語料調查、誘導實驗等其他方法使用較少, 因此無法深入了解用戶對表征結構的認知過程和加工模式。

(3)在研究范式上,漢英詞典拘泥于傳統范式,強調研究的宏觀性和定性特征,對微觀研究和定量分析重視不夠。傳統雙語詞典從詞典自身封閉系統出發,強調雙語詞典的工具性和結構性,弱化了語境、詞典編者和詞典用戶的研究。相關研究(黃建華,1987,2000;章宜華,2002,2006;魏向清,2005;章宜華、雍和明,2007)已經對這種“對譯特征”進行了系統闡釋。在漢英詞典的相關研究中,無論是詞典釋義的理論推演如魏向清的系統譯義(2005)和章宜華(2002)的多維釋義模式,還是詞典評論如陳中繩(2003,2005,2009)的相關研究,或者抽樣分析(如胡文飛,2011a)等相關研究,都以宏觀的定性分析為主,對交際語境、編者以及用戶的微觀統計和數據分析不夠,缺乏定量研究。

(4)在研究創新方面,漢英詞典研究本土特征明顯,對國外雙語詞典研究的實驗范式借鑒不足。從20世紀末開始,國外對雙語詞典的研究已經從傳統的詞典本體研究轉向用戶分析,涉及用戶的理解機制和產出能力分析。相對于單語詞典,用戶對雙解詞典的微觀結構有更好的語義通達機制(Laufer & Hadar,1997;Lew,2005),而多維信息結構有利于延續微觀結構在大腦中的記憶(Laufer & Hill,2000;Lew & Doroszewska,2009)。此外,Laufer(2011)和Raudaskoski(2002)的研究已經涉及用戶的二語輸出(包括生成機制和啟動模式)。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國內漢英詞典研究仍沿襲中國本土模式,重微觀系統的翻譯等值行和結構完整行,并未合理借鑒和拓展國外對雙語詞典的研究范式和實驗體系。

本文將順應詞典用戶研究的新趨勢,立足于實驗心理語言學視角,從體系構建和實驗設計兩方面探索新型漢英詞典表征結構的研究范式,以此不斷拓展漢英詞典的研究范圍,并為漢英學習詞典的編纂提供實驗支持。

1 理論基礎

1.1 詞典學研究的用戶轉向為漢英詞典的實驗心理語言學研究提供了可能性

德國的接受反應論使西方文藝批評的研究取向從“作者中心論”和“文本中心論”轉而進入了“以讀者為中心”的新的研究范式。詞典學在由傳統詞典學向當代詞典學演繹過程中也蘊含著類似的研究范式的轉變。傳統模式以詞典編者為中心,詞典的規劃、設計、編纂都代表著編者的意志。新興的詞典交際觀將用戶納入詞典編纂系統,有效激活了詞典主體、編者和用戶之間的互動關系。它突出了用戶在詞典交際中的主導作用,并將詞典用戶融入到詞典交際框架中去,作為詞典交際過程的參與方(雍和明,2003;章宜華、雍和明,2007)。認知詞典學以外語學習者為中心,系統整合了認知語言學、二語習得以及語義學等相關理論,從語言認知和用戶視角對詞典編纂和使用進行研究。認知詞典學涉及學習者的詞匯能力、信息處理、學習策略、隱喻能力和語法加工等問題,有效實現了從“以編者為中心的傳統詞典編纂思維向以用戶為中心的現代詞典編纂思維的轉變”(章宜華、雍和明,2007)。在方法論上,它以增強學習者語言學習過程中的認知處理能力,并提高詞匯能力(lexical competence)為正確目的(趙彥春,2003)。

由此可見,無論是詞典交際觀還是認知觀,用戶需求都居于重要的地位,表現出學習者傾向。研究用戶需求的根本目的在于了解使用者的查閱和加工需要,順應其認知特征和習得規律,以此更大限度地發揮詞典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

1.2 詞典學研究的定量特征為漢英詞典的實驗心理語言學研究提供了必要性

詞典編纂的自動化以及語料庫詞典學(李德俊,2013)的發展客觀上要求對詞典本體進行定量分析,以實驗模式來增強研究的準確性和科學性。計算機的發展提高了詞目抽取、釋義表征和例證配置的自動化程度,并為詞典評價和質量分析提供技術保證和數據支持。立足于語料庫詞典學的研究范式,依靠計算機強大的儲存、檢索和統計功能,通過實驗設計有利于精確、系統地對漢英詞典進行文本分析和查閱心理研究。由此可見,詞典編纂的自動化以及語料庫詞典學增強了詞典研究的定量分析,提高了研究結果的信度和效度。

認知語言學以及心理語言學的發展拓展了用戶研究的寬度和深度,為詞典編者和用戶的定量分析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應用實踐。認知語言學凸顯認知取向和解釋取向,認為對語言的描寫應立足于人的認知規律,并通過實驗設計和定量分析來加強對用戶的深度研究,以此不斷提高詞典編纂質量。語言的研究不能脫離使用語言的心理過程(桂詩春,2001),而以語言為描寫和表征對象的詞典編纂,不僅需要對語言使用者進行定性描寫,更需要以數據統計和信息加工來再現語言使用者的認知心理和加工過程。畢竟,詞典的理論研究和編纂實踐都涉及語料的數據分析以及用戶的信息提取、加工和處理,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基于實驗設計的定量分析。

1.3 詞典結構體系分類為漢英詞典的實驗心理語言學研究提供了理論和實驗基礎

詞典結構是詞典總體設計(overall design)必須考慮的構成要素,是在構件層面上對詞典編纂項目所做的總體規劃和設想(章宜華、雍和明,2007:59)。關于詞典的結構分類,無論是傳統的二分法(宏觀結構和微觀結構)還是三分法(宏觀結構、微觀機構和中觀結構),都立足于雙語詞典的框架結構和編纂體系。立足于主流漢英詞典的編纂體系和結構模式,并結合用戶的認知需求和查閱需求(Tarp,2008),本研究將沿用三分法,從宏觀結構、微觀機構和中觀結構等方面來探索漢英詞典的實驗心理語言學模式。

立足于相關研究(黃建華,1987;李明、周敬華,2001;章宜華、雍和明,2007:59)并結合實驗設計的客觀需要,本研究中的漢英詞典宏觀結構主要指詞典中按一定方式編排的詞目總體,而微觀結構則指詞條內部的信息組織結構,這也與國內外相關研究(Hartmann & James,1998:94;章宜華、雍和明,2007:59)基本一致。詞典中觀結構是穿插在詞典正文中的提示信息,指明義項與義項、詞條與詞條、正文信息與外部信息之間的關系(章宜華、雍和明,2007:59)。

2 研究體系

立足于實驗心理語言學的研究范式,并結合詞典結構分類(Hartmann & James,1998; 章宜華、雍和明,2007),本文將從宏觀結構、微觀結構和中觀結構等幾方面進行體系構建(見表1),涉及研究內容、研究對象等方面。

表1 漢英詞典表征結構研究體系

2.1 宏觀結構

詞典的宏觀結構以詞目總體編排方式為核心。在漢英詞典中,我們將以用戶理解機制為研究內容,以詞目結構(包括音序排列、形序排列和義序排列)為實驗參數,從形式識別和儲存機制(見表2)兩方面來構建漢英詞典宏觀結構的實驗體系。

表2 漢英詞典宏觀結構實驗體系

2.1.1 形式識別

形式識別主要探究詞目排列在輸入過程中如何與用戶大腦中既有的模塊(template)進行匹配,加快對心理詞庫的提取并完成語義加工。立足于實驗心理語言學,我們可通過模塊匹配等心理加工手段對漢英詞典的詞目結構進行形式識別,驗證詞目在用戶大腦中的儲存機制和提取模式,為用戶提供符合認知需求的最佳排列模式。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使用特征分析的方法(feature analysis),通過語義關聯、形態關聯、詞源結構等凸顯眾多詞目的關聯系統和特征體系,減少形式數量并消減模塊數,以此增強用戶對漢英詞典的結構模塊的識別效果。在實驗設計上,我們將通過啟動實驗(priming),為漢英詞典用戶提供相同的目的詞,但不同的啟動詞(音序排列、形序排列和義序排列),通過DMDX*DMDX是美國university of Arizona的Kenneth Forster等人針對窗口環境設計的心理學實驗與控制軟件系統,它不但能在個人計算機上呈現視覺或聽覺的實驗刺激,而且能收集受試對實驗刺激的反應(包括語音及按鍵反應),并記錄反應的種類和時間。設計實驗程序,以驗證用戶的啟動效應(涉及反應時和正確性),從而為詞目排列的形式識別提供實驗支持(見表3)。

表3 漢英詞典詞目結構的DMDX實驗設計

2.1.2 儲存機制

實驗心理語言學范式下的漢英詞典研究將系統分析用戶對詞目的儲存機制,以此為詞目編排提供證據。一方面,立足于層次網絡結構模型(Collins & Quillian,1969)系統剖析用戶對漢英詞典詞目的儲存和加工機制。漢英詞典用戶可分別存儲詞目的語義共性,進而大幅度提高信息的存儲效率。另一方面,激活擴散模型(Collins & Loftus,1975)認為不同聯結強度的概念之間的網絡間距是不同的,這種網絡間距在漢英詞典中外在地表現為詞目之間的網絡關系。在漢英詞典中,對詞目的語義通達和認知識解利于能激活相關概念,并通過組合、聚合關系不斷擴延拓展,從而使相鄰、相似的概念得到“啟動”,進而通達其他詞目。

然而,以上詞目儲存機制都限于理論推演,需要實驗驗證和數據支持。我們將通過控制實驗,為實驗用戶呈現基于不同排列方式的詞目(音序、形序和義序排列),受試需要在規定時間內憑記憶寫出測試詞目,內容涉及記憶容量和復現正確率,并通過控制組和實驗組的對比分析(如T值檢驗、組間單因素方差分析等),以此驗證用戶對詞目的儲存效果和重現特征(見表4)。

表4 漢英詞典詞目的儲存機制研究

2.2 微觀結構

詞典微觀結構在內容上包括詞頭后面的所有信息(Hartmann & James,1998:94;章宜華、雍和明,2007:59)。實驗心理語言學關注用戶的語言理解和輸出機制,將立足于用戶認知機制和加工模式,從理解和輸出兩方面構建漢英詞典的微觀結構研究體系。

2.2.1 理解機制

立足于用戶對漢英詞典微觀結構組構成分(包括釋義結構、標注體系、例證說明和句法結構等)的理解過程和詞典編纂實踐,本文將從工作記憶、語義通達和信息加工等方面來構建研究體系(具體見表5)。

(1)工作記憶

立足于微觀結構理論和Baddely(2003)對工作記憶的研究體系,我們將從工作記憶容量、詞長效應等方面探索漢英詞典微觀結構的研究模式和實驗設計。

一方面,心理學的相關研究(陳寶國、高怡文,2009)從句法、語義、語法和語用加工水平等方面總結了工作記憶容量在語言理解中的作用以及發展變化。大腦的工作記憶容量限制以及工作記憶效率將影響用戶對漢英詞典的微觀結構(對等詞數目、釋義長度以及標注模式等)的回掃時間、注視次數和記憶容量等?;趯嶒炐睦碚Z言學的漢英詞典研究將通過眼動技術,以句子閱讀過程中句子不同區段的首次注視時間作為句子即時性加工的指標,回掃次數和總的注視時間作為句子非即時加工的指標,系統考察非熟練的漢—英雙語者對漢英詞典微觀結構工作記憶容量的差異,如Tono(2011)利用眼跟蹤技術來再現用戶對微觀結構的認知加工過程(見表6)。通過高水平組和低水平組不同記憶容量的描述統計和對比分析,以此為用戶工作記憶機制提供實驗支持。

另一方面,詞長效應也是工作記憶的重要內容之一,它強調用戶在即時序列回憶(對釋義結構和例句說明的理解加工)中對短單詞列和長單詞列具有不同回憶效果。詞長效應對于深入了解對等詞或例句長度與工作記憶的相關性意義重大。實驗心理語言學范式下的漢英詞典將積極探索詞長效應是否影響用戶對釋義和例句的理解記憶。此外,積極探索如何通過腦成像實驗(如ERPs,fMRI等)來分析用戶工作記憶的產生機制和發展模式,并通過對比分析來驗證釋義和例證中的詞長效應對用戶工作記憶能力的影響,為完善和豐富釋義及例證提供實驗支持。

(2)語義通達

語義通達機制的研究從詞匯層面擴延到了句法層面,這對漢英詞典微觀結構的研究具有啟發意義。

首先,在詞匯層面。相關研究(李利等,2011)表明雙語學習者對二語詞匯概念意義的通達方式受詞匯熟悉度的調節,高頻且形象性強的詞容易提取和回述,而低頻且形象性弱的詞最難提取的。詞匯層面的語義通達及相關研究利于完善漢英詞典的實驗設計。一方面,編者應通過跨語言重復啟動實驗,系統考察漢—英雙語者的語義通達方式和通達效果(從形象性、頻率特征和可及性特征等方面進行參數設置),以此從詞匯層面上為學習者的通達機制提供實驗支持,如Lew和Doroszewska(2009)對推斷技能的研究。另一方面,將實驗結果應用到新型漢英詞典微觀結構的構建中。無論釋義還是配例,編者應極力提供高頻且形象性強、可及度高的元語言結構來實現對目的語詞的全息表征。

其次,在句法層面。句法的語義通達機制是由直接通達、概念中介和參數還原三種方式形成的(王云華、吳華,2012)。在構建漢英詞典微觀結構的研究體系時,我們將立足于用戶的認知特征和查閱需求,不斷強化句法正遷移來提高用戶語義通達機制和加工效能。一方面,凸現漢英雙語句法結構的相同、相似特征,增強漢英詞典用戶對目的語詞句法結構的拓展能力,包括論元更替、隱喻拓展等。另一方面,通過提示或者標注等形式,強化用戶對源語與目的語中“非對稱句法結構”的理解和掌握,防止用戶在產出過程中因為母語句法結構的負遷移而生成接受性較差的二語句法模式。這一切都可以通過啟動實驗進行實驗驗證,如通過漢英詞典的例證呈現來驗證用戶對雙賓結構的啟動效應等。

(3)信息加工

用戶對詞典微觀結構的認知在本質上是一種信息加工過程,涉及用戶的認知需求和加工過程。

首先,分析用戶的認知需求。為強化用戶對漢英詞典微觀結構的加工效果,我們需要了解用戶的查閱需求,包括努力程度、自主性,以此激活用戶的加工潛能并增強學習自主性。一方面,用戶查閱需求明示了漢英詞典釋義的操作指南(涉及表征模式、表征風格和表征介質等)。這種基于用戶認知和信息加工過程的實證研究有利于完善和優化漢英詞典的微觀結構,不斷提升用戶的學習自主性和加工效果。另一方面,用戶查閱需求能為漢英詞典的表征模式提供客觀準則,防止因編者個人偏好或認知局限而影響釋義質量,這在相關實驗研究(胡文飛、章宜華,2011b)中已經得到驗證。

其次,了解用戶的加工過程。用戶對漢英詞典的信息加工過程包括解碼-匹配-選擇-反應等過程。漢英詞典用戶需要將詞典微觀結構編碼信息輸入大腦,與既有的心理詞庫進行匹配。為此,編者應完善釋義語言、標注體系等微觀結構,并通過對釋義元語言的分層設置(基于用戶二語詞匯的熟悉度),以此不斷降低釋義元語言的可及性。此外,用戶可通過選擇和提取,對表征結構形成及時的信息反應。在實驗設計方面,我們將利用SAD*SAD是Meyer等(2001)提出的“速度—正確率分離技術” (Speed Accuracy Decomposition),它能將基于部分信息作出的反應和基于全部信息作出的反應加以分離,以此分析被試加工過程中部分信息隨時間積累的情況。技術和普通反應時實驗,研究漢英詞典微觀結構的完整度和關聯度對用戶信息加工模式和儲存效率的影響。在統計方面,我們將通過對不同類型微觀結構的參數設置,從反應時、標準差和正確率等方面(見表7)對比漢英詞典用戶對正確句和錯誤句的加工特征,為微觀結構的完善和優化提供實驗支持。

2.2.2 產出模式

漢英詞典用戶在二語輸出中需要立足于詞典表征結構來激活大腦既有的心理詞庫,形成正確的二語表達式。我們將立足于實驗心理語言學視角,從啟動模式和知識表征等方面來研究對用戶產出模式的影響(見表8)。

表8 漢英詞典微觀結構(產出機制)實驗體系

(1)啟動模式

二語輸出中的信息加工模式表明,漢英詞典用戶要生成接受性強的二語表達式,需要在查閱后進行積極的語義啟動,完成心理詞庫的匹配和選擇,并通過語法啟動,生成接受性強的二語句法模式。

首先,語義啟動效應要求編者增強微觀結構成分的可及性,強化結構體的關聯性和完整性,提高心理詞庫的選擇和匹配效果,幫助詞典用戶在短時記憶中形成復合線索,以此通達長時記憶,并激活相關概念內彼此相關的加工單元,幫助用戶習得二語詞匯的常態模式和拓展用法,增強其輸出能力。事實上,關于用戶在詞典查閱過程中的語義啟動模式研究, Laufer(2011)和Raudaskoski(2002)早已做過開創研究。

在漢英詞典中,我們應立足于語義啟動模式和用戶的產出需求,系統分析微觀結構對用戶語義啟動模式的影響。一方面,通過事件相關電位技術(ERPs),分析用戶基于不同微觀結構模式下對語義結構的實時加工和啟動機制,以此為新型表征模式的構建提供實驗支持。如在表(9)中,通過對高水平和低水平漢英詞典用戶提供相同語義結構,對比不同受試對語義結構的記憶容量和啟動量,并通過描述性統計(包括均值和標準差)和組間多因素方差分析,對比分析不同受試對語義啟動效應的組間差異性。另一方面,通過控制實驗,驗證不同詞典微觀結構(基于不同語義啟動模式)對用戶二語輸出能力的影響。我們將為用戶提供不同的表征模式(基于表征結構成分之間的關聯性和系統性),系統分析其對用戶產出能力的影響(包括控制型和自由型產出能力),如胡文飛、章宜華(2011a)的相關研究。

表9 漢英詞典語義結構的啟動效應

其次,語法啟動強調句式加工對二語輸出過程的易化作用。語法啟動效應研究要求編者不斷豐富漢英詞典微觀結構中詞條層面的關聯節點并完善相關語法信息,提高用戶二語的句法計算能力和推理能力。畢竟,完整的句法結構利于漢英詞典用戶在二語輸出過程中啟動更多關聯節點,快速形成編碼語法規程,減少輸出過程中的語法加工和語義計算。此外,語法啟動通過易化言語產出中的句法語義結構(從語義韻力度、語義趨向極值等方面有促進雙語等值),有效降低用戶在二語生成過程中的計算負荷。在實驗設計方面,我們將通過啟動實驗,并基于句法結構的差異性(完整/離散)設置實驗參數(見表10),通過描述性統計(標準差和正確率)來對比和驗證不同漢英詞典用戶(高水平組合低水平組)對不同句法結構的啟動效應。

表10 漢英詞典句法結構的啟動效應

(2)知識表征

實驗心理語言學將知識表征分為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實驗心理語言學范式下的漢英詞典研究將不斷完善知識表征系統,加強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的轉換,并增強程序性知識的自動化程度。

首先,加強漢英詞典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的轉換,這種轉換在廣度上表現出多維性和系統性,在深度上強化關聯性和互補性。一方面,在表征過程中,知識轉換既涉及對應詞的概念結構、形態結構,也包括句法結構、語用結構、附屬意義等(見表1),以提高用戶的二語產出能力為表征目標。另一方面,編者應強化二者之間的關聯性和互補性,涉及對應詞、標注系統、例證等組構成分。在實驗設計方面,我們將結合啟動模式的實驗設計(見2.2.2),通過控制實驗,立足于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的內容特征和關聯性來設置實驗參數,以驗證其對用戶二語輸出能力的影響。

其次,增強程序性知識的自動化程度。在漢英詞典中,這種自動化過程轉換為目的語詞匯知識表征的程序化和組合化。一方面,在詞典微觀結構程序化過程中,編者將綜合編纂實踐和用戶需求,通過問卷或者訪談,將用戶的查閱需求與漢英詞典編纂實踐有機結合,形成程序化的表征體系(包括標注體系和表征模式)。對用戶所有的非描述性問題進行統計時,我們將采取李克特等級量表(Likert Scale)評價體系,并通過因子分析,從用戶對結構化問卷的選項中進行聚類,形成程序化的表征體系, 如胡文飛等(2013b)的相關研究。

另一方面,強化目的語詞匯知識表征的組合化。在漢英詞典中,對微觀結構的組合化體現為強化表征體程序性知識之間的關聯性,幫助用戶將離散的程序性知識合并為系統的用法模式,并生成正確的二語表達式。漢英詞典中的程序性知識在存在方式上主要包括兩類:靜態的“規則性程序知識”和動態的“交際性程序知識”(章宜華、雍和明,2007)。前者主要包括形態規則、語法規則等經過加工、提取并具有概括和推演功能的規則集,而后者主要表現為一系列動態的圖式集,這種圖式集產生于陳述性知識的命題網絡之中,通過加工整合,將一系列個別的、偶發性的(sporadic)的知識圖式連接、匯編成一個前后連貫的圖式集。在實驗設計時,我們將通過SAD技術和普通反應時實驗,分析用戶在不同程序性知識結構模式下對第二語言的加工速度和效率(涉及反應時、標準差和正確率)并通過描述性分析來研究程序性知識的組合化對用戶二語產出能力的影響(見表11)。

表11 漢英詞典程序性知識的SAD實驗

2.3 中觀結構

中觀結構介于宏觀結構和微觀結構之間,體現在參加系統、語義辨析、詞匯聯想等方面(章宜華,2006)。從實驗心理學視角來研究漢英詞典的中觀結構,涉及表征結構的激活模式和類推模式,主要包括產出實驗、啟動實驗、眼動實驗等(見表12)。

表12 漢英詞典中觀結構實驗體系

2.3.1 激活模式

激活擴散模型 (Collins & Loftus, 1975)認為記憶是由許多相互鏈接的結點做成的網狀結構,刺激詞的啟動會激活相應節點,并擴散到相鄰、相近節點。在漢英詞典中觀結構中,對用戶心理詞庫的啟動主要通過完善源語詞和目的語詞匯的聯想、比較、同義和反義關系,有效激活用戶的記憶節點,形成記憶網絡,以此間接、隱性地幫助用戶習得目的語詞的拓展用法。

一方面,漢英詞典的表征結構將通過提供源語同義/反義詞或對目的語詞進行同義辨析等方式進行,以此建立詞目之間的語義關聯,豐富表征介質和表征模式,進而靈活地輸出接受性更強的拓展用法,如胡文飛(2013a)的相關研究。另一方面,漢英詞典編者可通過中觀結構,有效激活并拓展詞目之間基于框架結構的形態關聯、概念關聯、句法關聯和語用關聯(章宜華,2006)。在實驗設計方面,我們將立足于ERPs實驗,比較受試在不同中觀結構激活模式下的行為數據和ERPs多維信息數據,以此檢驗不同詞目的關聯度與語義加工于N400的相關性,驗證其是否會誘發N400效應,為豐富和完善漢英詞典中觀結構提供實驗支持。

表13 漢英詞典中觀結構的ERP實驗

2.3.2 類推模式

詞典容量的有限性和表征內容的無限性使編者在辭書編纂過程中不斷聚合和歸納有用信息,將其凝練和固化為常態表征模式,并通過結構類推等手段,幫助用戶創新并演繹出拓展用法,以此增強語詞的創新使用。在漢英詞典中,結構類推模式能凸顯漢英詞典中目的語詞的事件—角色和值—事件關系,利于豐富目的語詞的組合和聚合能力。事件—角色關系主要描述語詞的分布結構,而值-事件關系則主要表明特定事件中動詞屬性的“X值”,即肯定、確認、褒揚、貶抑的程度與范圍 (章宜華,2009) 。對于事件—角色關系,漢英詞典將通過提示的方式來揭示各框架成分的角色,用完整的圖式結構來完善中國學習者學習外語時的語境殘缺,如胡文飛(2013a)的相關研究。在實驗設計方面,我們將設計產出實驗,通過參數控制(將目的語詞的事件—角色、值—事件關系等類推模式蘊涵于微觀結構中),以此驗證類推模式是否能推進和拓展人類的思維模式和加工機制,激勵人們不斷推出新穎表達,進而提高用戶的二語產出能力。

3 結語

實驗心理語言學強調通過實驗來剖析人類對語言的知覺、記憶、理解和產出過程,以此不斷拓展人工智能的研究,這對完善漢英詞典表征結構極具理論和現實意義。本文立足于詞典學研究的用戶轉向,從宏觀結構、微觀結構和中觀結構等方面構建了實驗心理語言學視角下的漢英詞典表征結構體系,包括形式識別、工作記憶、通達機制、啟動模式和類推模式等。從實驗心理語言學視角研究漢英詞典的表征結構不僅在方法論上彌補了傳統漢英詞典研究的不足,也在編纂實踐上為新型雙語學習詞典的意義表征提供了實驗支持。

Baddley, A. D. 2003. Working Memory: Looking Back and Looking Forward [J].NaturalReviewsNeurosicence(4): 829-839.

Becker, S., Moscovitch, M. & S. Joordens. 1997. Long-term Semantic Priming: A Computational Account and Empirical Evidence [J].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Cognition(23): 1059-1082.

Béjoint, H. 2002.ModernLexicography:AnIntroduction[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Cangelosi, A. & D. Parisi. 2001.SimulatingtheEvolutionofLanguage[M]. London: Springer- Verlag.

Collins, A. M. & M. R. Quillian. 1969. Retrieval Time from Semantic Memory [J].JournalofVerbalLearning&VerbalBehavior(8):240-248.

Collins, A. M. & E. F. Loftus. 1975. A Spreading Activation Theory of Semantic Processing [J].PsychologicalReview(82):407-428.

Hanks, P. 2004. The Syntagmatics of Metaphor and Idiom [J].InternationalJournalofLexicography(3):245-274.

Hanks, P. 2005. Metaphors and Meanings: A Lexicographical Approach [G]∥F. Kiefer et al..PapersinComputationalLexicography:Complex. Budapest: Hungarian Academy of Sciences.

Hartmann, R. R. K. 1983.Lexicography:PrinciplesandPractice[M]. London:Academic Press.

Hartmann, R. R. K. 1987. Four Perspectives of Dictionary Use:A Critical Review of Research Methods [C]∥ A.P. Cowie.TheDictionaryandtheLanguageLearner:PapersfromtheEURALEXSeminarattheUniversityofLeeds. Tübingen:Max Niemeyer Verlag.

Hartmann, R. R. K. 2003.Lexicography:CriticalConcepts[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Hartmann, R. R. K. & C. James. 1998.DictionaryofLexicography[M]. London: Taylor & Francis Limited.

Kirby, S. 2002. Natural Language from Artificial Life [J].ArtificialLife(2): 185-215.

Laufer, B. 2011. The Contribution of Dictionary Use to the Production and Retention of Collocations in a Second Language[J].InternationalJournalofLexicography(1): 29-49.

Laufer, B. & L. Hadar. 1997. Asses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olingual, Bilingual and “Bilingualised” Dictionaries in the Comprehension and Production of New Words [J].TheModernLanguageJournal(2): 189-196.

Laufer, B. & M. Hill. 2000. What Lexical Information do L2 Learners Select in a CALL Dictionary and How Does It Affect Word Recall? [J].LanguageLearningandTechnology(2): 58-76.

Laufer,B. & M. Kimmel. 1997. Bilingualized Dictionaries: How Learners Really Use Them [J].System(3): 361-369.

Lew, R. 2005. Which Dictionary for Whom? Receptive Use of Bilingual and Demi-bilingual Dictionaries by Polish Learners of English [J].InternationalJournalofLexicography(1):114-116.Lew, R. & J. Doroszewska. 2009. Electronic Dictionary Entries with Animated Pictures: Lookup Preferences and Word Recall [J].InternationalJournalofLexicography(3): 239-257.

MacWhinney, B. 1999.TheEmergenceofLanguage[M].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Meyer, D. E., Irwin, D. E., Osman, A. M. & J. Kounios. 1988. The Dynamics of Cognitive and Action Mental Processes Inferred from Speed Accuracy Decomposition [J].PsychologicalReview(95): 183-237

Pickering, M. J. & H. P. 1999. Branigan. Syntactic Priming in Language Production [J].TrendsinCognitiveSciences(3): 136-141.

Piotrowski, T. 1990. The Meaning-Text Model of Language and Practical Lexicography [G]∥ Jerzy Tomaszczyk & Barbara Lewandowska-Tomaszczyk.MeaningandLexicography. Amsterdam/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Ratcliff, R. & G. Mckoon. 1988. A Retrieval Theory of Priming in Memory [J].PsychologicalReview(95): 385-408.

Raudaskoski, S. 2002. Translation, the Key or the Equivalent? [J].KernermanDictionaryNews(10): 2-3.

Tarp, S. 2008.LexicographyintheBorderlandBetweenKnowledgeandNon-Knowledge[M]. Tübingen: Max Niemeyer Verlag.

Tono, Y. 1989. Can a Dictionary Help One Read Better? [G]∥ G. James.LexicographersandTheirWorks. Exeter: University of Exeter Press.

Tono,Y. 2011. Application of Eye-tracking in EFL Learners’ Dictionary Look-up Process Research [J].InternationalJournalofLexicography(1): 124-153.

Wiegand, H. E. 1984. On the Structure and Contents of a General Theory of Lexicography [G]∥ R. R. K. Hartmann.Lexeter’s83Proceedings. Tübingen: Max Niemeyer Verlag.

陳寶國,高怡文. 2009. 工作記憶容量的限制對第二語言語法加工的影響[J]. 外語教學與研究 (1):38-45.

陳忠誠. 2005. 《新時代漢英詞典》系列翻譯糾錯[J]. 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9-12.

陳忠誠. 2003. 漢英詞典通病病歷卡[J]. 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1):7-11.

陳忠誠. 2006. 簡評諸漢英詞典[J]. 外語研究 (2):69.

董燕萍,桂詩春. 2002. 關于雙語心理詞庫的表征結構[J]. 外國語 (3):23-29.

桂詩春,寧春巖. 1997. 語言學方法論[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桂詩春. 2001. 實驗心理語言學綱要——語言的感知、理解于產出[M].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胡文飛,章宜華. 2011a. 基于用戶視角的漢英詞典釋義表征能力的調查[J]. 外語研究 (3):78-84.

胡文飛,章宜華. 2011b. 漢英詞典的釋義模式對中國EFL學習者英語生成能力的影響[J].外國語 (5):54-62.

胡文飛,周君. 2012. 主流漢英詞典的意義表征現狀分析:基于微觀結構的實證研究[J]. 外語研究 (4):52-58.

胡文飛. 2013a. 常態與拓展:漢英學習詞典多維表征模式的構建[J]. 外國語 (2):50-57. 胡文飛. 2013b. 用戶需求與漢英詞典微觀結構的構建:基于中國EFL學習者的實證研究[J]. 外國語文 (2):72-78.

黃建華. 1987. 詞典論[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黃賢軍,高路. 2005. 語法啟動與言語產生中的語法表征[J]. 心理科學進展 (2):147-155.

李畢琴,徐展,徐麗. 2007. 工作記憶中的詞長效應[J]. 心理科學進展 (5):768-773.

李德俊. 2015. 語料庫詞典學[M]. 南京:譯林出版社.

李利,莫雷,王瑞明. 2011. 二語詞匯熟悉度在雙語者語義通達中的調節作用[J]. 心理科學 (4):799-805.

李明,周敬華. 2001. 雙語詞典編纂[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王云華,吳華. 2005. 漢英語義通達機制的拓展研究[J]. 外語藝術教育研究 (3):11-16

魏向清. 2005. 雙語詞典譯義研究[M].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沃建中. 2000. 論認知結構與信息加工過程[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1):80-86.

徐潔,周寧. 2010. 認知需求對個體信息加工傾向性的影響[J]. 心理科學進展 (4):685-690.

雍和明. 2003. 交際詞典學[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張璇,楊玉芳. 2009. 工作記憶容量在語言理解中的作用及機制[J]. 心理科學 (5):1030-1033.

章宜華,雍和明. 2007. 當代詞典學[M]. 北京:商務印書館.

章宜華. 2006. 認知語義結構與意義驅動釋義模式的構建——兼談外漢雙語詞典的釋義性質與釋義結構[J]. 現代外語 (4):362-370.

章宜華. 2009. 語義·認知·釋義[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章宜華. 2002. 語義學與詞典釋義[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趙彥春. 2003. 認知詞典學[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責任編校:蔣勇軍

On Empirical Psycholinguistic Paradigm of C-E Dictionary:System Construction and Experiment Design

HUWenfei

The empirical psycholinguistics emphasize the generalization of memory, store and retrieve mechanism of human beings by computation and its research achievements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in L2 acquisition, translati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other aspects, but not in lexicography. Based on the user’s research and qualitative nature of lexicography, the study systematically constructs an empirical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 paradigm of representational system in C-E dictionary from 3 aspects: macrostructure, microstructure, and mediostructure. The paradigm includes research contents, research object, empirical paradigm and empirical method. The study exploits the traditional user’s research model in C-E dictionary from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provides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he compilation C-E dictionary as well.

Empirical Psycholinguistics; meaning representation; macrostructure; microstructure; mediostructure

2016-04-05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基于語料庫的漢英詞典儒學詞研究”(15XYY027)的階段性成果

胡文飛,男,四川外國語大學商務英語學院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詞典學、二語習得和商務英語研究。

H316

A

1674-6414(2016)04-0089-10

猜你喜歡
結構用戶實驗
記一次有趣的實驗
《形而上學》△卷的結構和位置
哲學評論(2021年2期)2021-08-22 01:53:34
論結構
中華詩詞(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4
做個怪怪長實驗
關注用戶
商用汽車(2016年11期)2016-12-19 01:20:16
論《日出》的結構
NO與NO2相互轉化實驗的改進
實踐十號上的19項實驗
太空探索(2016年5期)2016-07-12 15:17:55
關注用戶
商用汽車(2016年6期)2016-06-29 09:18:54
關注用戶
商用汽車(2016年4期)2016-05-09 01:23: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色图欧美| 欧美日韩国产系列在线观看| 色婷婷在线播放|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日韩色图区| 国产区免费| 99草精品视频| 91欧美亚洲国产五月天|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 台湾AV国片精品女同性| 午夜福利亚洲精品| 成人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色欲色欲久久综合网| 欧美一级爱操视频|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AV| 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亚洲无码A视频在线| 谁有在线观看日韩亚洲最新视频| 亚洲无码日韩一区| 自慰高潮喷白浆在线观看| 青青青国产视频| 婷婷亚洲视频| 成人a免费α片在线视频网站| 欧美三级自拍|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av|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电影| 18禁黄无遮挡免费动漫网站|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下载|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国产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香蕉伊思人视频|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看| 99热免费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 久热re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久草热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AⅤ在线一二三四| 欧美精品成人|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国产一级毛片高清完整视频版| 亚洲成年人网| 五月婷婷精品| 欧美成一级| 亚洲动漫h| 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 久青草网站| 国产91高跟丝袜|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 亚洲天堂日韩av电影|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在线| 天堂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啪啪网| 亚洲视频a|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在线国产欧美| 天堂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黄网视频|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 www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网|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V| 88国产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99青青青精品视频在线|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久久网| 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精久久久久无码区中文字幕| h网址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 久草青青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美女久久| 亚洲人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