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常淑
解析軍隊財務信息化的安全保障措施
謝常淑
隨著我國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軍隊財務信息化的安全保障的重要性也逐漸凸顯出來。本文主要以此為主要內容展開了論述,詳細分析了如何保障軍隊財務信息化的安全,以完善現代軍隊的后勤建設,從而加快我國軍隊組建形態的改革。
軍隊 財務 信息化 安全 保障措施
軍隊財務是保障軍隊正常運行的關鍵。而軍隊財務信息化是當前常見的財務管理形式。這不僅是我國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我國軍隊不斷優化和發展的客觀需求。鑒于此,相關人員應當做好軍隊財務信息化的安全保障,以穩固財務管理,為軍隊的訓練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所謂軍隊財務信息化,主要就是指軍隊財務管理部門依托后勤信息系統和財務信息系統進行信息的遠程共享,實現財務的動態管理。這樣不僅能夠降低財務管理的繁瑣性,還能有效提高財務管理和后期管理的工作效率。我國軍隊財務信息化起步較晚,在實際的應用中還存在著自動化程度較低、專業水平有限、資源共享性也較差。同時,財務信息化還預示著我國軍隊財務會面臨著一定的管理風險、安全風險和非法外聯風險。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軍隊財務信息化的安全保障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
(一)盡量選擇國內的計算機核心設備
我國軍隊財務信息化已經逐漸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為此,國家應當重視選擇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計算機核心技術和設備,以防止信息的外泄,保障我國安全。比如具有自主產權的CPU芯片和系統,同時將其充分應用在軍隊財務信息化系統中。另外,還應當選擇比較安全的信息化管理設備,如交換機、路由器等。總得來說,在現代化軍隊事務中,要選擇國產型的技術和設備,從而真正保障軍隊財務信息化的安全。
(二)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
除卻選擇國產的技術和設備,還應當重視采取科學、合理的防范措施,從而真正保障軍隊財務信息化的安全。比如建立安全保障機制,嚴格控制計算機接入互聯網的審批程序,并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避免非法外聯。或者是建立安全系統桌面,采用先進的安全加密技術,以避免信息泄露。另外,還應當嚴格控制信息訪問機制,防止非法入侵。當然,也可以安裝安全軟件,減少網絡攻擊現象。例如,構建入侵檢測系統,對越過防火墻的攻擊進行預警,同時還能夠實時監控軍隊財務信息動態變化,這樣既能降低工作量,也能夠真正提高軍隊信息化管理效率。總的來說,相關部門應當重視選擇合理的防范措施,全面提升軍隊財務信息化的安全。
(三)建立PKI技術的身份認證體系
PKI技術身份認證是目前較為流行的公鑰加密和數字簽名服務系統,其主要作用是能夠建立可信賴的數字身份。如果在軍隊財務管理內部建立完整的CA認證系統,同時給工作人員頒布身份認證標識。能夠有效辨別外界信息的,并進行攔截和預警,從而避免出現網絡身份欺詐現象。重要的是,數字簽名和密碼系統的融合還能夠進行系統內來往電子文件的加密和解密,既能防止信息泄露,也能避免信息被竊取,從而達到保障軍隊財務信息安全的目標。由此可見,相關部門應當結合自身實際選擇PKI技術身份認證體系,提高軍隊財務信息化的安全系數,真正避免黑客攻擊和信息丟失現象。
(四)完善審計系統
上述的防范措施主要是針對外界黑客的攻擊。而審計系統是面向內部人員的一種保障措施,主要進行系統的監控和網絡日志的定位和追蹤。這類似于企業系統的安全管理方法。但是不同的是,在軍隊內基層人員沒有強行刪除日志的權利。如有需求,則需要向上級申請。顯然,這樣能夠規范工作人員的行為,減少內部的信息泄露問題。而且審計系統的追蹤和檢測功能還能夠作為有效的法律證據,從而達到震懾全員的目的。由此可見,相關部門應當重視加強審計系統的應用和完善,并盡量選擇較為先進的審計系統,進一步防止內部信息泄露問題,從而真正提高軍隊財務信息化管理水平的目的。
(五)建立內部管理制度
相關部門不僅要重視完善提高全員的安全意識,還應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以規范工作人員工作行為。同時要根據軍隊財務信息化實際建立完善的軍隊財務信息管理體系,保證所有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能夠有序地開展。另外,還應當完善應急機制,加強軍隊信息管理的質量,并盡可能地減少信息泄露損失。除此之外,還應當加強對全面的培訓,充分認識到什么是非法外聯、什么是網絡入侵,真正提高全面的防范能力,提高軍隊財務信息化的安全管理。
軍隊財務信息化比較復雜。若要保障軍隊財務信息的安全就要從各個方面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構建起全面、多層次的安全保障體系。尤其是在信息時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相關部門也要重視不斷完善和優化現有的軍隊財務信息化保障體系,以滿足現代化軍隊的建設需求。
(作者單位為成都軍區昆明西壩第二離職干部休養所)
[1] 李恒峰,可遙,張永.新形勢下軍隊財務信息化建設的探討[J].中國集體經濟,2011(07):203.
[2] 齊麟.新形勢下軍隊財務信息化管理探析[J].商業經濟,2013(13):81-84.
[3] 宋莉華.軍隊財務信息系統安全問題探析[J].海軍工程大學學報(綜合版),2010(02):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