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延東
論技術創新和技術創新管理
陳延東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強調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而對技術創新,無論是只強調技術,還是只強調經濟,都是不全面的認識,只有二者結合,才有可能是理性、現實的。在此基礎上在加對強企業技術的創新管理,才能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穩步前行。
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管理
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必要首先對技術創新給予全面認識。對于技術創新,目前可以歸結兩種觀點。一種是把技術進步作為技術創新的目標,把技術創新等同于生產過程中的產品創新或工藝創新,而產品創新或工藝創新僅僅是一種技術上的要求,創新成果的市場應用并不需要考慮或較少考慮。這一觀點的后果是:一方面,由于產品創新或工藝創新并不強調市場的導向作用,所以不能保證產品的市場成功,使企業對技術的開發失去興趣和信任,對技術開發產生懷疑。另一方面,由于技術開發本身能否成功,只取決于對技術發展規律的認識程度,至于技術開發的成果在市場中會有什么作用并不在考慮之列,這將阻礙高校和科研院所技術開發的進一步深化,使技術轉移的難度加大或成為不可能。另一種觀點是將技術創新看作是純粹的經濟行為,關注技術的應用,即面向價值轉化與實現的應用創新。只強調應用創新與經濟行為,將使技術本身發展的規律、技術開發的可能性被忽略。這將導致企業有可能作出從技術上無法實現的技術選擇,企業因此承擔了本不必承擔的風險。從全社會來講,只強調技術創新中的市場導向,將使技術的開發得不到足夠的重視,技術的利用也就失去源泉,成為無本之木。在純粹的市場導向下,對技術進行利用的結果可能對環境產生不可忽略的負面影響,與社會可持續發展要求相背離。這一種觀點盡管相對于上種觀點而言,有了更多的可取之處,但仍然不能成為理想的選擇。
對技術創新的全新理解是:技術創新是一個從產生新產品或新工藝的設想到市場應用的完整過程,它包括新設想的產生、研究、開發、商業化生產到擴散這樣一系列活動,本質上是一個科技、經濟一體化過程,是技術進步與應用創新共同作用催生的產物,它包括技術開發和技術應用這兩大環節。技術創新并不是技術開發和技術利用簡單的相加,而是要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在這個整體中,不僅需要從技術的角度、技術發展的規律,考慮技術開發的可能性,還要以市場為導向,考慮技術開發的有效性。市場引導著技術開發的方向,技術本身的發展規律決定這種引導實現的狀況和程度。循著這一認識路徑,我們看到,技術開發、開發成果的轉移、技術開發成果的利用,才構成一個完整的技術創新過程。
在對技術創新有了全面認識的基礎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還要加強企業技術創新管理。一方面要轉變政府職能,制定相關政策營造企業技術創新管理的外部環境,另一方面企業要結合自身實際積極創建企業內部技術創新管理環境,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管理的發展。
一方面要求為其技術創新管理提供強大的人力和物力保障,另一方面相關制度保證和整個社會創新管理意識的形成也有助于為企業營造技術創新管理環境。
(一)完善社會制度環境的措施
徹底轉換政府職能,使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管理的主體。政府職能的重點是投資于教育,投資于基礎設施,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環境;科研體制應以國家、科學院和高等院校為主逐步轉變到以企業為主,以市場為主。完善現行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促進企業的技術創新管理。做到:完善財政稅收政策;完善激勵技術創新管理的金融政策;完善專利制度;加強政府采購制度建設;完善企業技術創新管理的激勵制度。
(二)構建有利于企業技術創新管理社會文化環境
要加快觀念轉變,大力倡導鼓勵創新管理、敢闖敢試、崇尚競爭、寬容失敗、腳踏實地、不驕不躁的創新管理創業風尚,鼓勵和引導企業探索建立創新管理文化范圍。做到:樹立勇于創新管理、敢為人先的觀念,樹立追求真理、寬容失敗的觀念,樹立鼓勵競爭、崇尚合作的觀念。
(一)切實加大企業技術創新管理的投入
大量的資金投入是企業技術創新管理活動的必備條件。經費投入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技術創新管理活動的空間規模和時間的持續性,是反映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實力的重要標志之一。具體做法有加強企業的自有投入,增加企業的技術創新管理積累;增加企業直接融資力度;利用資本市場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管理。
(二)提高技術創新管理管理能力
創新管理管理能力主要由三方面反映:創新管理戰略、創新管理機制論述、創新管理速度。企業要在正確地分析自身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的基礎上做出的企業技術創新管理總體目標部署,以及為實現創新管理目標而做出的謀劃和根本對策。高度重視自己的技術創新管理速度,縮短與發達國家企業的差距。
(三)通過多種方式培養和造就一批具有敏銳的創新管理意識、會管理、敬業精神強的企業家隊伍
企業家的作用貫穿于整個企業的技術創新管理過程中,企業家常常是技術創新管理活動的倡導者、技術觀念的創新管理者、技術手段創新管理的投資者、技術創新管理成果的采用與推廣者、技術創新管理活動的組織者。
(四)提高研究開發能力
建立健全技術開發機構、高水平的技術開發中心,對企業的研究開發條件進行改善,并吸收獨立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的科研力量以多種形式投入到企業技術創新管理中來,以抓好重大關鍵技術的攻關,帶動創新管理性的研究開發。對引進技術要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以提高自主開發和創新管理能力。同時,還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大力開發有知識產權的生產技術和有較高附加價值的名牌產品、新產品,成為進入市場的有力武器。
(五)提高企業的制造能力
大量培養技術熟練的“藍領工人”,提高企業的設備先進性,使企業的制造能力和創新管理能力相適應。
(六)加強企業的營銷能力
努力開發適銷對路、節能降耗、降低成本、高附加值的產品,并以產品為龍頭,帶動相關技術的發展;提高市場開拓能力,通過大量的市場調研,制定正確可行的市場營銷戰略,建立起快速的市場反應網絡體系,并與國際標準接軌,采用現代化的管理方式,大幅度地提高企業市場預測和快速反應能力,促進創新管理產品的市場化。
通過對技術創新管理風險的識別、衡量、預測和分析,采取相應對策處置技術創新管理風險和不確定性,力求以最小成本保障最佳技術創新管理效益。一是設法利用外部的風險投資,形成技術創新管理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共享創新管理成果、共擔創新管理風險,從而在總體上增強企業的風險承擔能力。二是增強模仿創新管理能力,減少技術和市場風險。模仿創新管理雖然難以獲得成功率先創新管理那樣的高回報,但它卻能有效回避率先創新管理的高額投入和高風險。在技術方面,一是模仿創新管理滯后進入新技術領域,使研發具有高度的方向性和針對性,可有效降低技術的不確定性;二是模仿創新管理可向多個技術先驅學習,選擇成功的率先創新管理進行模仿改進,從而降低技術開發活動的不確定性;三是模仿創新管理可充分利用率先創新管理在技術方面的溢出利益,包括免費獲得大量技術和成功經驗,以及以較低的價格購買到率先創新管理者的專利技術或許可,使得模仿創新管理的投資大為節約。
(作者單位為遼寧生產力促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