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夏亮
探索基于水利可持續發展的水利經濟運行機制
陳夏亮
水利發展對于農業、經濟和社會生產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其經濟運行機制已逐漸形成。從水利可持續發展出發,根據水利經濟政策,需要進一步促進水利經濟運行機制的優化和創新,拓展水利投資和融資渠道,在可持續利用水資源的同時,有效保護生態環境,解決水資源短缺對于經濟發展的制約問題。本文圍繞水利經濟運行機制建設開展討論,基于水利可持續發展,提出相關意見和建議。
水利 可持續發展 經濟運行機制
推動水利可持續發展以解決水資源危機,這是水利建設一直以來的目標,其對于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產生著重要的影響。水利經濟運行機制則是從相關政策、經濟和技術方面著手,進行深入的改革,強調水資源高效利用和優化配置,進而滿足社會生產生活需求,同時有利于良好的生態循環,進而創造良好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以及社會價值。
(一)水資源的合理配置
水利可持續發展離不開資源的配置,需要在水資源管理方面入手,根據城市和農村的發展實際,合理管理地下水和地表水,并對其水量和水質進行嚴格的控制,調整供水及排水的方案,改變傳統的水資源配置和管理辦法。立足水市場和水權管理,重視水制度協調,加快市場經濟體制改革與創新,擴大其經濟領域,創造高效益,以符合當前市場經濟的發展原則。[1]
(二)水資源的高效利用
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充分體現出水利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就我國當前的水資源利用情況來看,其利用率不高,水資源配置和節水措施一般按照計劃及政令執行管理,未能考慮市場的實際需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水是一種有市場價格的商品,其具有市場屬性,并通過市場和政府對水資源配置的調控。傳統的水利經濟運行機制在投資方面具有計劃性和事業性的特點,而基于水利可持續發展的水利經濟運行機制,需要與市場經濟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產業性投資機制,其市場目標和商業目標更加清晰和明確,有效推動了水利經濟的發展,實現可持續的發展目標。
(三)滿足社會生產生活的需要
水利經濟運行機制需要滿足當前社會生產生活的需要,高效利用水資源,以更好的支持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在社會生產生活中,需要滿足居民飲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安全需求,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在生態保護方面,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仍然是水利建設發展的主題。另外,水利經濟運行機制與農業、工業生產建設緊密相關,其改革勢在必行。[2]
(一)市場觀念不足
長期以來,水利建設突出體現了基礎性和公益性的特點,而市場觀念不足,重視其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而忽視了水資源的經濟價值。水價與其實際價值不符顯然不利于水利經濟運行機制的良好運行,對于水利建設發展具有一定的制約。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水資源利用問題不能僅依賴于行政方法,而是需要利用經濟手段,為水權交易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優化水資源配置,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以更好地在經濟領域創造高效益。
(二)水價不合理
水價的制定需要考慮實際的用水需求,其對于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具有積極的影響,同時有益于水污染的治理。但是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水價執行并不合理,水資源的價值未能充分體現出來,水資源利用率的提高幅度不大,節水措施不到位,影響了正常的市場供求關系。這就需要針對水利投資融資、水費征收以及區域水價制定相應的方案,以改善這一問題。
(三)融資渠道單一
水利建設需要依賴于國家投資,其層次單一,往往受限于投資資金,工程建設周期長,僅考慮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了持續性發展,不能同時兼顧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顧此失彼,不利于水利經濟的穩定運行。
(一)多方利益的兼顧
水利經濟運行機制建設,需要兼顧社會、生態以及經濟等多個方面的利益,不再片面強調其工藝性,而是為其提供市場化發展的途徑,做到多方利益并重。在政府和市場的組織協調下,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長遠的角度出發,生態效益放在首位。只顧追求眼前的利益,破壞和浪費生態資源,即使從中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也只是暫時的,這種掠奪式的資源開發顯然不利于水利的可持續發展。所以在水利經濟運行的過程中,需要基于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保障生態效益,為水利經濟發展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水利經濟運行需要與國民經濟發展步調一致,協調好二者間的關系,盡可能保持平衡,兼顧供求,尋找最佳結合點,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3]
(二)水市場建設
促進水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產業化發展,優化水市場環境,符合當前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合理制定水價,突出水資源的價值。水資源利用及污水排放的成本不能忽略不計,而是需要以投資成本和環境成本的形式予以定價和收費,進一步完善水利經濟運行機制,制定水利商品的收費標準,并形成制度化標準,突出其商品價值。水電供水價格、水資源費征收以及水污染補償等機制是水利經濟運行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水電、火電上網價格差異,分區、分類實施水電供水價格機制,創造公平的市場環境。
(三)拓寬融資渠道
拓寬融資渠道,填補水利建設資金空缺,其對于水利可持續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在政府投資的基礎上,基于市場機制,整合社會力量,通過政府、社會、企業以及市場間的緊密合作,籌集資金,共同參與水利建設當中。建立完善的水利融資機制,促進投融資改革。整合資源。擴大投資主體,建立水利建設專項資金。利用銀行貸款、引進外資等方式來拓寬投融資渠道,助力于水利建設,進而保障水利經濟平穩、健康的運行。[4]
在水利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以水利經濟運行機制改革創新作為方向和著力點,針對市場觀念不足、水價不合理以及融資渠道單一等問題,進行水利經濟運行機制改革。堅持可持續發展理論,兼顧生態、社會和經濟利益,加強水市場建設,拓寬融資渠道,遵循市場經濟發展規律,進而促進水利的可持續發展,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影響。
(作者身份證號碼為36042419890909 387X)
[1] 崔延松,魯紅衛,宣翔.強國戰略背景下水利經濟政策協調推進的運行機制研究探討[J].中國水利,2015(04):13-16.
[2] 梁波.水利工程建設對保護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分析[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3(02):156-159.
[3] 孫浩嵐.城市水利可持續發展對策及思考[J].經營管理者,2016(26):371+407.
[4] 李洪波,范輝.淺談加強水利建設管理體制改革的思路和措施[J].低碳世界,2014(15):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