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15年12月,云南省委九屆十二次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云南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明確提出要構建“一核一圈兩廊三帶六群”(簡稱“11236“)區域發展新空間后,2016年7月5日,云南省人民政府第82次常務會議又審議通過了《云南省沿邊地區開發開放規劃(2016—2020年)》,這進一步明確了,“十三五”期間,云南將依托滇中城市群,推動滇中與沿邊地區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產業對接,逐步形成以滇中城市群為核心,以昆瑞、昆磨、昆河3條大通道為主線,滇緬、滇老、滇越3個國際經濟合作圈為支撐的發展開放新格局,徹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的大戰略中,肩負起云南在國家戰略中神圣的使命和責任!
“11236”規劃 宏偉藍圖
“11236”空間布局,即“一核一圈兩廊三帶六群”的簡稱。構建“一核一圈兩廊三帶六群”,是云南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更高層次的戰略安排。
其中,“一核”指昆明市與滇中新區;“一圈”指包括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市和紅河州北部地區的滇中城市經濟圈;“兩廊”指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和中國—中南半島國際經濟走廊;“三帶”指沿邊開放經濟帶、瀾滄江開發開放經濟帶、金沙江對內開放合作經濟帶;“六群”包括滇中城市群和滇東北、滇西北、滇西、滇西南、滇東南等城鎮群。
自改革開放以來,云南在優化空間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產業開發同質重構、區域協作發展水平差、走廊經濟和流域經濟整體謀劃開發不足等問題也很突出。“11236”空間布局的提出,一個根本目的就是要通過相應的規劃和制度安排,促進各地聯動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實現全省更加公平、惠及各方的發展。
“11236”空間布局,盡管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一大戰略安排,但同時也是一個突顯特色、各展優勢的戰略安排。“一核”,強調的是發揮昆明市的主引擎作用;“一圈”,強調的是滇中城市經濟圈的一體化發展;“兩廊”,強調的是融入和服務國家“一帶一路”開放戰略的問題;“三帶”,強調的是下一步要著力開發打造的三個功能特色各異的經濟帶;“六群”,強調的是全省六大城市群的發展問題。可以肯定地說,“11236”空間布局,是一個云南“一盤棋”、合理奔小康的戰略安排。
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就提出了:“把云南建成向西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不斷提升沿邊地區對外開放水平”以及“加快沿邊地區開發開放、加強國際通道、邊境城市和口岸建設,深入實施興邊富民行動。”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指出:“創新開放模式,促進沿海內陸沿邊開放優勢互補,形成引領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開放區域,培養帶動區域發展的開放高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加快沿邊開放步伐,允許沿邊重點口岸、另境城市、經濟合作區在人員往來、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實行特殊政策方式和政策。”提出擴大內陸沿邊開放的要求。隨著“一帶一路”、孟中印緬經濟走廓、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區、沿邊開發開放、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和扶貧開發、面向西南開放“橋頭堡”、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等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為云南及全國沿邊地區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自改革開放以來,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也相繼出臺了《云南省加快建設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總體規劃》《加快推進邊境經濟合作區建設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確提出到2016年云南要基本完成9個邊境經濟合作區基礎設施建設、初步形成空間布局合理的產業體系,使之成為云南省重要經濟增長極;到2020年,9個邊境經濟合作全面建成,各邊境經濟合作區產業外向度在各類園區中要名列前茅,成為云南省跨越發展排頭兵。
同時,出臺了15個支持政策,使9個邊境經濟合作區成為“政策和投資洼地”。這一系列的方針政策,使云南全方位的邊境貿易從夢想走進現實,2014年,云南的口岸進出口額、貨運量、出入境人數和交通工具四項口岸指標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在多個方面還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219.7億元,增長6.1%,占12.1%。于此同時,全省加工貿易進出口178.3億元,增長30.5%,占云南外貿額的48.3,其中與緬甸、越南、老撾貿易額分別增長67.4%、16.5%和30.7%,是云南全省與東盟的前三大貿易伙伴。口岸出入境人數首次突破3000萬人次大關,達到3358萬人次,同比增長14.4%;口岸出入境交通工具首次突破600萬輛(艘、架、列)次,達到677萬輛(艘、架、列)次,同比增長21%。
目前,云南省已有瑞麗、畹町、河口、臨滄四個經國務院批準的邊境經濟合作區,其中,瑞麗口岸、畹町口岸成為全國首批進口糧食指定口岸;自建了天保、孟定、猴橋、勐阿、片馬五個邊境經濟合作區。此外,還不斷加快瑞麗、磨憨、河口、臨滄等開放試驗區、邊(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步伐,紅河綜合保稅區已順利通過國家預驗收。畹町口岸成為云南省唯一的“非即食性”冰鮮產品指定口岸;瑞麗口岸更是創下綜合流量云南省最大、口岸出入境人次、出入境交通工具、進出口貨物、進出口總額“四項指標”綜合排名云南省第一、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云南省第一三個頭籌的佳績。
2015年,云南省邊民互市貨運量471.1萬噸,貨值人民幣10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8.1%和 32.9%。互市貿易額首次突破100億元,成為云南外貿新的增長點。其中勐臘、孟定、天保、金水河、河口、瑞麗口岸互市貿易額達10億元以上。
搶抓機遇 壯大邊貿
口岸是一個窗口,是一個縮影。透過一個個口岸、一扇扇窗口,可以看到中國與東南亞鄰國友好往來、互通有無、互利互惠、共同發展的大好局面。云南與緬甸、越南、老撾3國接壤,邊境線長達4060公里。邊民大多同族同宗,互市通婚,習俗相同,文化相承,為建設沿邊自由貿易區提供了厚重的民族文化根基。目前,云南有畹町、瑞麗、河口、勐臘、景洪、思茅、金水河、麻栗坡8個國家一類口岸,和片馬、騰沖、盈江、章風、南傘、孟定、孟連、打洛8個二類口岸,以及90余個通道互市點等。
河口口岸位于河口縣城,是1992年由國務院批準的國家一類口岸。目前即將建設國際港口,建成后水運可達越南海防港。坐落河口縣城不遠處的河口南溪河中越公路大橋,一年四季,不論刮風下雨,每天早上8點剛一開關,就會有數百、數千名越南商販,手提肩扛車推,帶著他們的農副產品,成群結隊、爭先恐后地涌過大橋,場景頗為壯觀。走在河口的街道上,隨處可見越南的小販左肩挎著越南吊床,右手拿著一些旅游紀念品,不停向路人兜售。街邊店鋪的門牌有中越兩種文字,水果攤上銷售的都是越南水果,甚至一些超市也是越南人開的,里面只賣越南產品;大街上經常聽到越南話,而說這話的既有越南人,也有中國人……所有這一切,都彌漫著濃厚的異國風情,讓人覺得仿佛是到了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