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東
北京時間11月9日出爐的美國總統大選結果不僅令全世界震驚,更讓未來四年的美國國內政治以及全球局勢陷入了一連串的不確定性之中:希拉里無非是奧巴馬八年執政周期的延續,盡管這種“無法帶來改變”的個人標簽已經被無數評論認定為葬送她白宮之路的終極原因;當選總統特朗普一路以“現狀挑戰者”的姿態走來,他和他的支持者們不僅唾棄“希拉里-奧巴馬”式的自由派意識形態,也堅持認定華盛頓的“建制派”共和黨人并非自己的一路人。從這種角度上來說,特朗普是美國建國240年以來第一位跳出兩黨傳統政治生態的最高統治者。
盡管如此,從選后短短一周內特朗普團隊和一干“建制派”共和黨大佬(包括眾議院議長保羅·瑞恩以及參議院領袖米奇·麥康奈爾等人)的親密互動來看,即使“狂人特朗普”也很難逃脫“競選口號不等于實際政策”的凡人政治鐵律。《紐約時報》提供的一份特朗普權力交接團隊名單顯示,來自電信業、能源業和食品業等多領域、長期活躍在華盛頓政治圈的專業說客們赫然在列,顯示出“建制派”已經在著手部分接管特朗普的“草根政治革命”成果。
到2021年1月特朗普的總統任期屆滿時,有多少競選口號能落實到政策層面?又有多少曾經“夸下的海口”將被甩入歷史的塵埃?
靠譜指數:★

漫畫“把希拉里關起來”
2015年6月,地產大亨唐納德·特朗普在紐約特朗普大廈宣布競選美國總統,并在首次演講中提出了“在美墨邊境建起一堵高墻”的提議。他認為以墨西哥為首的拉丁美洲國家為美國帶來太多的非法移民,而這些移民造成了嚴重的治安問題。從那時開始,“那堵高墻”就成為了社交網絡上的熱詞,伴隨著這場馬拉松式的競選一直到現在。新任總統即將走入白宮,這堵墻會建起來嗎?
答案是:不太可能。拋開一切政治因素不談,這堵“南方長城”本身就將是一項極為浩大的工程。以美國的科技水平要建設它當然不是問題,但從資金籌集、線路走向以及環境保護等多方面來看,它本身就是極為不實際的想法。當年奧巴馬雄心勃勃地計劃在美國建設高鐵網絡,現在他快卸任了,美國仍然一厘米高鐵都沒有——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在當今美國社會勢必要遭遇一連串的扯皮。
在長達3100公里的美墨邊境上建設一堵墻是什么概念?來自紐約的結構工程師胡克山估算大約需要消耗955萬立方米的混凝土,大約相當于胡佛水壩三倍的用量。值得注意的是,胡克山估算的是6米標準的高度,而特朗普則曾提出要高于9米,這意味著混凝土消耗量會更多。《華盛頓郵報》早前的一份研究估計,這堵墻的建設花費會達到250億美元。
特朗普多次強調這筆巨額開支會由墨西哥政府承擔,但墨西哥方面卻多次表示不可能。當被問及要如何逼迫墨西哥就范時,特朗普曾提及經濟制裁這一辦法。特朗普是否真的會為了這堵墻和鄰國徹底翻臉?唯有慢慢看。
另一方面,“建制派”共和黨人已經提出了一個較為折中的方案:墻當然不會建,但現有的邊境管控會加強,對非法移民的政策會更嚴厲。
靠譜指數:★
在競選過程中,特朗普的“美國孤立主義”成為不少藍領選民的心頭好。他打出“美國優先”的旗號,強調現有的世界秩序本質上是美國“義務為北約、日本和韓國等盟國”提供保護傘,而這種做法對美國納稅人不公平。他提出歐洲國家應該多繳納北約會費,日本韓國也應該多出錢出力。如果美國的一連串盟國們表示不滿,那美國就應當從這些國家撤軍,讓他們“后果自負”。實在不行,讓它們“各自擁有核武器”也沒關系。
這種“美國孤立主義”首先就意味著美國軍事力量要在全球全面收縮,而這種策略是被兩黨“建制派”所共同反對的。比如,共和黨“建制派”最高領袖、眾議院議長保羅·瑞恩就曾多次強調北約在“維持美國領導地位中的重要性”,并向一連串美國盟國保證“無論誰當選美國總統,現有的體系不會變動”。
不過可以預見的是,特朗普上臺后美國和盟國之間一連串的“口水爭端”無法避免,但這些“口水爭端”并不會輕易改變現有的世界秩序,更不會顛覆二戰以來美國一步一步構建起來的全球軍事霸權。
比如,就在特朗普宣布獲勝的次日,韓國總統府青瓦臺已經證實特朗普本人向韓國保證“美國對韓國的安全承諾不會改變”。外交和軍事是諸多政策領域里特朗普最弱的兩環,意外勝選的他想必并不敢隨便“搞出大動作”。
靠譜指數:★
2016年美國大選創造出的戲劇性沖突可能要讓《紙牌屋》的編劇自愧不如。就在投票日的前10天左右,FBI局長詹姆斯·科米突然致信美國國會宣布重啟有關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的“郵件門”調查,引發選前輿論風暴。差不多一周之后,也就是競選的最后關頭,康米又宣布調查結束,但對希拉里選情造成的影響似乎已經無法挽回。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的支持者雖然動機各異,但在“憎恨希拉里”這一點上可謂達成了高度共識——正因為如此,“把希拉里關起來”成為了特朗普多次提及的當選后第一要務之一。
不過現在看來,特朗普很可能不會這么做。特朗普團隊的重要人物之一、新澤西州州長克里斯·克里斯蒂在接受電視采訪時指出特朗普當選后的要做的是“彌合兩黨分歧,集中攻克國家面臨的難題”,而“競選時的政治鬧劇”應該讓它就這么過去。特朗普本人則在勝選后一改選前的攻擊性態度,主動釋放善意和大度姿態,稱希拉里雖然“犯了很多錯誤”,但本質上還是個“好人”,是個很好的“競爭對手”。
對特朗普來說,“把她關起來”至少要克服兩大障礙:一是FBI雖然反反復復,但始終沒有找到足以正式指控希拉里的證據,重新派一個團隊來調查無疑又會招來“浪費納稅人的錢”來實現政治目的的批評聲——更何況現如今已經不再需要攻擊希拉里;二是特朗普當選已經招致全美范圍內的巨大抗議,如果再刺激希拉里的支持者,恐怕他自己也得不到好處。
靠譜指數:★★★★
作為美國保守派和自由派之間“文化戰爭”的兩大關鍵爭端,同性婚姻和女性墮胎一直以來都極具爭議性。鑒于同性婚姻已經被美國最高法院一錘定音裁定合法,即使特朗普也意識到在這個話題上保守派不再有太多勝算。相反,墮胎這一議題仍然處于兩派膠著之中,對很多保守派選民來說,這一陣地不能再有閃失。為了籠絡這一部分選民,特朗普早前拋出極具爭議性言論,稱:“對于墮胎女性,她們應當遭受某種形式上的懲罰”。
勝選不久的特朗普在接受電視采訪時表示,他會在美國最高法院提名一個保守派的大法官,好讓1973年裁定聯邦范圍內墮胎合法的“羅訴韋德案”有機會被推翻。如果這一策略成行,墮胎權的裁決會被下放到州一級,一些共和黨主導的州如得克薩斯等將會裁定墮胎非法,而居住在這些州的女性將只能到其他州去墮胎。
通過這一方式,特朗普先前對極端保守派選民的承諾算是部分達標:針對墮胎女性施行現金甚至刑事懲罰在今天的美國顯然不太實際,而她們被迫前往其他州墮胎所產生的時間和金錢消耗也可以算是“一種懲罰”。
在這一議題上,很多“建制派”共和黨人也和特朗普站在一道,這無疑增加了保守派的勝算。當選副總統、印第安納州州長麥克·彭斯就認定“羅訴韋德案”需要“盡快被掃入歷史的塵埃”。現如今共和黨不僅掌握白宮,還手握國會兩院大權,預計將在墮胎這個議題上掌握更多主動性。
靠譜指數:★★★★
無論對特朗普這樣的“草根派”,還是剩下的“建制派”們,“取消奧巴馬醫保”在很大程度上屬于一項共和黨內部的基本共識。在早前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初選中,幾乎每位候選人都將“取消奧巴馬醫保”當成口頭禪般來回念誦,可見保守派及其目標選民對這項奧巴馬執政八年間最知名的政績有多么的厭惡。特朗普就多次聲稱,上臺后將取消奧巴馬醫保,用“花費更少、更優質的”計劃來代替。
理論上來說,特朗普入主的白宮外加共和黨把控的國會兩院將輕松地讓“奧巴馬醫保”隨著奧巴馬本人一同離開美國人的生活。不過最大的問題在于:舊的走了,新的又還沒成型,中間的過渡期要怎么辦?當被問及新的醫保計劃時,特朗普又甩出了他特有的回答模式:相信我,我的計劃很棒,“中間不會有過渡期,一天也不會有。”他在接受CBS《60分鐘》采訪時如此回答到。
《福布斯》撰文稱,即使共和黨內部也沒有就新醫保計劃達成任何一致。“議長瑞恩的計劃和特朗普的意愿看起來差別巨大。連同其它問題一道,下屆白宮和下屆國會之間的分歧將會比想象中更多”。
靠譜指數:★★★★★
如果說“奧巴馬醫保”是本屆民主黨政府在內政方面的主要政績的話,那么“環太平洋貿易協定”(TPP)則是其在外交方面的最后努力。The Hill新聞網報道稱,奧巴馬政府已經放棄了任期內在美國國會通過TPP的想法,意味著它在事實上已經胎死腹中。
這項由環太平洋多國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在本屆大選中幾乎遭到所有候選人的批評,包括奧巴馬的親密盟友和“接班人”希拉里(盡管她在此項議題上一直曖昧不清)在內。在貿易議題上,“草根派”的桑德斯和特朗普很早就站在一起,批評TPP是一場“災難”,讓更多的就業機會移往海外。
這一面高舉的反自由貿易大旗被證實成為本屆大選中最關鍵的議題——讓希拉里白宮夢碎的關鍵幾州(俄亥俄、密歇根、威斯康辛和賓夕法尼亞)都有著數量眾多的藍領工人群體,他們一致認為是自由貿易導致了美國企業將工廠遷移到海外,從而讓這些“銹帶州”的經濟陷入不景氣之中。
在希拉里慘敗之后,TPP更加命懸一線,闖關失敗幾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