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會春
隨著我國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視和中央對“三農”優惠政策的出臺,為廣闊的農村天地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從此,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農村的生活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農業的機械化耕種收也在逐步普及。我國農村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為田園詩人提供了很好的創作素材。國內有許多專業性的詩詞刊物也紛紛開辟田園詩專欄。例如:《中華詩詞》的“田園新曲”專欄、《東坡赤壁詩詞》的“‘福娃杯新田園詩大賽”等在國內外詩壇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并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的田園詩人。田園詩人的大批涌現和田園詩作的精彩紛呈,已成為我國當今詩壇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竊以為,當今田園詩人創作田園詩時,應該注意具備四個特點:題材新、語言新、角度新、意境新。這樣的田園詩作,才能體現時代的特征和滿足人們的審美觀。
1、題材新。詩人創作格律詩詞,取材這個環節十分重要。一個好的題材或全新的題材,不但可以觸動詩人的創作靈感,它還會直接影響到格律詩詞的質量好壞。例如:汪夢之的《一個老農的歡歌》:“山歌不唱舊時腔,自演自編情趣長。滿院桃花爭曙色,一灣溪水淌春光。種田無稅天荒破,養老有金茶飯香。最是豐年銷特產,鼠標輕點到西洋。”此詩獲“全國第五屆新田園詩歌大賽”一等獎。再如:王如芝的《作客藏家》(新聲韻):“最是甘南六月花,迎黃送紫向天涯。肋巴佐酒抓羊肉,火炕含煙煮奶茶。一段山歌入云漢,三層蓋碗獻哈達。若非年邁身多病,定可重來拌藏粑。”此詩獲“全國第五屆新田園詩歌大賽”二等獎。這二首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取材新穎,擷取農民富裕后的田園生活場景人詩,寫意傳神,詩味雋永。具有濃郁的田園生活氣息和時代美感。
2、語言新。格律詩詞的語法表現,不同與其它文學作品的語言表達。它力求在語言上清新優雅、朗朗上口,這樣才便于人們反復吟唱和細細品味。例如劉鴻均的《某地良田》:“自古良田育好秧,今朝農具已深藏。農人也效商人法,只種高樓不種糧。”(載《長白山詩詞》2014年第三期)這是一首針砭時弊的田園詩,辛辣的語氣,發人深省。特別是詩人高超的煉字技巧,使得語言鮮活,結句有力。再如:吳農榮的《播棉》:“駘蕩東風醒萬坡,鐵牛邁步踏春波。顆顆棉籽心中話,撒進犁溝都是歌。”(載《東坡赤壁詩詞》2014年第二期)詩人采用擬人的表現手法,嫻熟的煉字技巧,將所見所聞,和盤托出;如詩如畫,有聲有色。
3、角度新。一個好題材或新題材擺在大家面前,人人都能見到或感受到它的精彩。要想將這些出彩的東西變成作品,這就好比攝影師拍照片一樣,角度是構圖的關鍵。同樣的風景,高明的攝影師總是從藝術的角度來構圖,這樣才能給人以全新的視覺沖擊;創作格律詩詞也是同理。全新的題材和角度,使人常讀常新,百讀不厭。例如紀翠萍的《新農婦》:“放下鋤頭點鍵忙,簽單網上笑眉揚。大棚瓜菜不零售,農婦今成老板娘。”(載《中華詩詞》2014年第五期)詩人注重挖掘農業生產中的新生事物人詩,諸如農婦上網、網上訂單、大棚蔬菜基地、農婦當上老板等等。這些新鮮事,在電腦未發明之前,人們根本就想象不到的事情,所以說這是一個全新的題材和角度。
4、意境新。何謂意境?意境是指文藝作品所表現出來的情調和境界。它是格律詩詞作品中所呈現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形象系統,并以整體形象出現的文學形象的高級形態,活躍著生命律動的韻味和詩意,以及所誘發和開拓的審美想象空間。俗話說:“詩貴意境。”特別是全新的意境,可以令人陶醉其中、流連忘返。例如:高昌的《過白菜地》:“敢將清白對秋風,笑在情深熱土中。懶論身家胡貴賤,悠悠鋪綠到蒼穹。”(載《東坡赤壁詩詞》2014年第二期)詩人將白菜地里的所見所聞,采用擬人和夸張的表現手法,營造出一個全新的意境呈現在讀者面前,使人如臨其境。這樣的表達方式,不但意境優美、視野寬闊,而且表達了詩人的心靈寄托和思想情懷。其實,在這物欲橫流、貪腐難控的滾滾囂塵里,竟然還有“白菜地”這方凈土的存在,著實難能可貴,仿佛讓人又看到了新的希望。再如涂普生的《山鄉詠春》:“……蜂蝶翻飛田野上,叱牛犁耙醉清暉。”(載《東坡赤壁詩詞》2014年第四期)。詩中的蜂蝶、田野、牛、犁耙等意象,都是尋常之物,農村隨處可見,但詩人將其巧妙地組合在一起,再將提煉出的“翻”和“醉”兩字植入其間,這樣一來就出現了一個全新的意境。山鄉在春天那充滿勃勃生機景象和好一幅惟妙惟肖的春耕圖,交相輝映,醉人心神。
綜上所述,在傳統的表現手法上進行創新,是田園詩人創作田園詩的藝術載體,也是傳承與發展田園詩的自然法則。故此,田園詩人在創作田園詩時,注重在“新”字上下功夫,完全切合人們的審美理念。田園詩以“意”為美,以“新”為貴,是創作田園詩的“法門”。只有不斷創新的田園詩,才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生存空間,才能長此以往地被人們接受和認可,才能更好地將田園詩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