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徐 靜劉旦
內容提要廣州日報數據和數字化研究院(英文簡稱GDDI)是廣州舊報報業集團主管主辦的獨立法人研究機構。2016年6月,研究院正式對外發布“2016廣報大學一流學科排行榜”,得到國內外一百多家主流媒體的關注與傳播,引發廣泛而積極的影響。本文揭示其具體運作方式。
關鍵詞廣州日報大數據排行榜
一、對標國際樣板研制國內首個權威媒體大學排行榜單
在國際上,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由權威媒體生產和發布的媒體大學排行榜主要有美國的“USNEWS大學排行榜”,英國的“THE世界大學排名”,這兩大知名大學排行榜,皆由獨立的第三方(媒體)發布,已獲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其中USNEwS大學排行榜由《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推出,在美國多個機構對大學進行的排名中,已經成為最有影響力的排行榜。“THE世界大學排名”是由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與湯森路透集團合作推出的新的世界大學排名。
在我國,此前一直沒有媒體涉及這一領域。2015年,國務院出臺《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明確提出要推進高校的“管”“辦”“評”分離,“積極采用第三方評價,提高科學性和公信度”,對學校的學科、專業和課程等水平和質量進行評估。
廣州日報數據和數字化研究院發布的“2016廣報世界一流大學學科排行榜”是國內首個由權威媒體研制、發布的公益性大學排行榜,填補了國內主流媒體發布大學排行榜的空白,旨在搶抓國內乃至亞洲媒體在大學排行領域的話語權和標準權。
廣州日報數據和數字化研究院是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在媒體融合轉型過程中涉獵大數據傳播和推廣的有益探索,旨在通過以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為載體,呈現專業的數據新聞,借助專業的數字化技術,進行信息產品或咨詢產品的開發,并提供解決方案和符合時代要求的傳播方式,最終推出覆蓋若干行業領域國內有影響力的新型智庫,為報業挖掘新的贏利模式。“2016廣報大學一流學科排行榜”則是廣州日報數據和數字化研究院通過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研發的重要新聞信息產品。
二、“量身定制”大數據探索傳統媒體生產和傳播新模式
對媒體行業來說,應用大數據技術可以使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產業邊界更加模糊,產業鏈條更趨于多樣化,掌握大數據思維能促進媒體轉型,重塑傳統媒體。但從國內媒體發展的現狀分析,要真正理解大數據在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性,首先需要厘清大數據理念如何在傳統媒體轉型中的應用。
在《大數據時代》一書中,大數據概念的核心首先是“海量”。對于傳統媒體,獲得“海量”數據存在很大難度。因此,在探討傳統媒體利用大數據方面,可以先從以下三個相關概念描述數據利用的現狀:數字新聞、數據新聞和大數據新聞。數字新聞(Digitaljournalism),是指對文本、圖片、視頻等進行數字化,從而通過互聯網技術能傳輸的新聞報道;數據新聞(Datajournalism),是指用數據驅動的新聞,是內容量化了的報道,是用數據作為表述形式的新聞。
在國內,盡管已有大數據新聞試水,如騰訊位置大數據,推出《十一國慶旅游人氣排行榜》《五一出行利器》等媒體新聞產品,但數據在傳統媒體(尤其是報業)新聞生產方面的應用,更多的是對不同領域、層面的大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后,可以通過可視化和敘事化的手段創作出的數據新聞,不屬于真正意義上的“大數據新聞”,也不屬于在大數據基礎上生產的媒體產品。
廣州日報數據和數字化研究院改變傳統報業信息生成模式,借助大數據技術,結合受眾對國內高校改革的關注,以及對高校“雙一流”(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大學排名的興趣,運用大數據理念,采取“量身定制”的方式,通過對國內327所大學(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高校以及軍事類院校除外)的“海量”數據進行收集、挖掘,在建構科學的評價數據模型后,在大數據的基礎上進行“量身定制”的有益探索與嘗試,生產出不同于數字新聞和數據新聞的媒體產品——“2016廣報大學一流學科排行榜”,并通過廣州日報全媒體發布。
在傳播模式上,“2016廣報大學一流學科排行榜”的發布改變了傳統媒體的內容傳播模式,有效實現“二次傳播”。因其專業性、權威性,排行榜的“二次傳播”效應很大,擴大、增強了排行榜的影響力和傳播力。同時,排行榜也得到學界、業界和高校的關注和認可,在國內外引發廣泛而積極的影響。
三、構建科學評價體系搶占標準權和話語權
評價體系是關系到榜單科學性的關鍵所在。為制定一個具有前瞻性和引領性的評價體系,在推出排行榜前,廣州日報數據和數字化研究院邀請國內教育專家研討指標體系,同時聽取高校負責人、教師及關心高等教育的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的意見和建議,不斷完善評價體系。
在評價體系方面,排行榜在遵循數據易采集、可采集、具權威性的基礎上,設置四個操作性強的一級評價指標:科學研究指數、人才培養指數、學科聲譽指數和二次評估指數,對國內327所大學40個學科進行科學評價,從而樹立國內權威媒體在該領域的領先地位,推動建立起更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學科評價體系,并希望借此增強中國在世界大學評價領域的話語權,打造世界大學排行榜第三極,建立中國乃至亞洲在世界大學評價領域的話語體系。
“2016廣報大學一流學科排行榜”的發布得到廣東省委領導和宣傳部的高度重視和肯定。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慎海雄在榜單發布的當天作出批示:“廣州日報這個排行很有意義!這是標準權、話語權制定的有效途徑。”
“2016廣報大學一流學科排行榜”注重成果產出導向,不過多關注投入性指標,重點關注準確評估學科的動態發展水平,在遵循數據易采集、可采集、具權威性的基礎上,通過統計各高校在ESI數據庫、中國專利數據庫、CSSCI數據庫等數據庫的相關數據,設置“科學研究指數、人才培養指數、學科聲譽指數和二次評估指數”四個一級評價指標,經多輪謹慎的專家論證,再確定評價數據模型對國內327所大學的40個學科進行大數據分析,科學、權威地得出世界一流學科綜合實力榜單和40個學科指數的單列排行榜單,為國內高校對照各自學校的各項指數數值,找到“一流學科”和“一流大學”建設的優勢與不足,取長補短,為建設“雙一流”大學提供決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