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其愛之如父母,而歸之如流水。欲無獲民,將焉辟之?”一句出自《左傳·昭公三年》。東漢服虔將“燠休”解釋為痛念之聲,謂陳氏也。西晉杜預在《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對“燠休”的解釋承襲了東漢服虔的看法。唐代編撰《五經正義》,清代修《十三經注疏》都沿襲了杜預解釋;郭錫良、楊樹達對“燠休”作的解釋也基本沿襲杜預的說法。但東漢時期賈逵將“燠”解釋成“厚”之義,“休”解釋為“美”;金人王若虛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認為“燠休”二字應為“溫煦安息”之意,而非“痛念之聲”;今人古文字學大家裘錫圭認為“燠休”應為“厚賜”的意思;李夢生則延續了裘錫圭的觀點,也認為“燠休”是“厚賜”之意。那么它究竟是痛念之聲還是有其他意義呢?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燠,熱在中也。從火,奧聲。”①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燠,熱在中也。”《洪范》庶徵:“曰燠,曰寒。古多假奧為之。《傳》曰:奧,暖也。從火奧聲。熱在中,故以奧會意。”依據這種釋義,我認為“燠休”二字應該有更深層次的意義,即“燠”有“使百姓得到溫暖”,“休”指“使百姓得到庇護”的意思。
關鍵詞:“燠休”;解
中圖分類號:TU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1-0053-01
一、“燠”字解
《洪范》:庶徵:曰雨,曰旸,曰燠,曰寒,曰風。曰時五者來備,各以其敘,庶草蕃廡。“燠“取“溫暖”之意。《禮記·內則》:以適父母舅姑之所,及所,下氣怡聲,問衣燠寒,疾痛苛癢,而敬抑搔之。“問衣燠寒”,即問寒問暖。這里的“燠”也是溫暖的意思。在《楚辭》和《后漢書》中也出現過“燠”字:
投之于冰上,鳥何燠之?《楚辭·天問》
寒燠相干,蒙氣數興。②《后漢書·黃瓊傳》
其中“燠”都解釋為熱、暖的意思。李格非在《洛陽名園記·董氏西園》中寫道:“四面甚敞,盛夏燠暑,不見畏日。”③“燠暑”即悶熱。《后漢書》永平四年詔:京師冬無宿雪,春不燠沐。④注曰:“燠,暖也。”《詩經·康風·無衣》:“安且燠兮。”⑤《詩經》鄭玄箋:“燠,暖也。”
通過文獻資料的研究可以發現,“燠”均取暖、熱之意。因此,提出“燠”是“使百姓得到溫暖”之意是有依據的。
二、“休”字解
“休”,甲骨文和金文都有此字。對“休”字的解釋始于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休,息止也。周南曰:南有喬木,不可休思。但是從金文“對揚王休”,以及《尚書》、《詩經》、《莊子》、《左傳》中的“休”字來分析, “休”是作“美好”之意講,發展至《左傳》時,除了極少數作“休息”“休止”的意思,絕大多數也還是作“美好”講。《左傳》中出現“休”字的次數十余次,除了“燠休”之外,還有“休怠”、“休命”、“休和”、“休明”等。
(一)作“休息”解。
君若驩焉,好逆使臣,滋敝邑休怠,而忘其死,亡無日矣。《左傳·昭公五年》
季氏之復,天救之也;休公徒之怒,而啟叔孫氏之心。《左傳·昭公二十七年》
“休怠”同義連文,為懈怠之意。杜預《注》:“休,息也。”由此可以看出《左傳》中“休怠”即休息的意思,同時“休”也有止息的含義。
(二)作“美好”解。
在《左傳》中,除了“休怠”等極少表示“休息”或是“休止”的意思外,像“休明”、“休命”、“休和”等大多是表示美好的意思。
1、休明
《左傳·宣公三年》:
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曰:“在德不在鼎……德之休明,雖小,重也;其奸回昏亂,雖大,輕也。”
除了在《左傳》中看到“休明”是“美好清明”之意外,在《史記》、《文選》和唐詩等文章中出現的“休明”也都是“美好清明”的意思:
大義休明,垂于後世,順承勿革。⑦《史記·秦始皇本紀》
本為休明人,斬虜素不閑。⑧唐代李白《豫章行》
其中“休明”都指的是美好清明之意。“休”即“美好”的意思。
2、休命
晉侯三辭,從命。曰:“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揚天子之丕顯休命。”《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其中,“休命”指天子大而光明美好的賜命,多用來形容天子或神明的旨意。
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易·大有》
“休命”都是指光明、美好、美善命令,“休”即美好、光明之意。
從“休”開始的意思到逐漸發展出現的許多詞語,都是按照“休”的本義“美好”延伸出來的。隨著后來漢字的發展,在《左傳》中,“休怠”的“休”才逐漸出現了“休止”“休息”的意思。魏晉以后,“休”作為“美好”的意思來使用卻漸漸少了,用作“人倚木而息”的意思漸漸多了,這大概與許慎的《說文解字》流行于世有關。
通過歷代文獻資料的研究可以看出,“燠”字,從《說文》開始,不管是單個“燠”,還是從它引申出來的含義來看,都是取“溫暖”、“溫煦”之意。“休”從中國最早的官方文獻《尚書》開始,便是用作“美好”、“盛美”、“和美”的意思,《詩經》沿用《尚書》說法,“休”也多用作“美好”之義。在《左傳》中,“休怠”的“休”才逐漸出現了“休止”“休息”的意思,但是絕大部分的“休”也都還是“美好”之意。根據以上分析,“燠”、“休”分別解釋為“使人民感到溫暖”和“使人民生活變得美好”的意思更為恰當。
注釋:
①許慎.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7月.
②范曄.后漢書.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4月.
③張淑樂.李格非研究.前沿.湖北:湖北文學出版社,2003年10月.
④詩經.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3月,第45頁.
⑤白居易.白居易文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1月.
⑥韓兆琦譯注.史記.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10月.
作者簡介:李若嫣,女,漢族,山東煙臺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