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出現許多亮點,例如建立了納稅自然人的納稅識別號制度,納稅人信息的獲取與互通等。本文主要通過對《稅收征收管理法》和對15年稅收征收管理法修訂征求意見稿的解讀來淺析稅收征收中對于納稅人權利保護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征收中性;誠實推定權;《稅收征收管理法》的修改
中圖分類號:D9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1-0074-01
我國《稅收征收管理法》是稅法體系中規范稅收征納關系的一部至為重要的法律,在現行法體系中起到稅收領域“基礎性法律“的作用。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稅收征管的內外部環境皆發生了巨大變化,《稅收征收管理法》中自然人征管措施缺失、納稅人權益保護不夠、稅收治理能力不強等問題日漸顯現。2015年1月5日國務院公布了財政部、國稅總局起草的《稅收征管法》。對比原稅收征管法,此征求意見稿增加了稅收機關信息獲取、稅款征收權力和納稅人權利保護程序等條款。可以說,從2015年起稅收征納將深入每一位公民的日常生活。
一、納稅人權利保護存在的問題
客觀來說,我國的法律對于稅收征納關系基本沒有很好妥善的處理,使得納稅人的實體性權利、程序性權利、救濟性權利等方面還很薄弱和不周全。我國納稅人權利保護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稅務機關的自由裁量權過大,執法不規范,稅收遵從成本過高。我國目前除《企業所得稅法》、《個人所得稅法》、《稅收征管法》是經過人大表決程序頒布以外,其余稅收及征管均通過“空白授權”由行政部門以稅收法規、規章形式自行制定。由于部門利益保護主義和地方利益保護主義傾向的驅使,政府想征什么就征什么,想怎么征就怎么征,嚴重損害了納稅人的權益。
(二)納稅人權利義務不對等。“權利與義務對等”方面,我國憲法的涉稅條款僅有一條,即第56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依照法律納稅的義務。”僅僅19 個字的簡要闡述基本顯現出我國稅收義務本位特性,可以說,我國現行憲法沒有對納稅人規定對等的權利義務,權利義務失衡,納稅人權利的憲法依據嚴重欠缺。顯然,我國的納稅人權利保護缺乏最高法律保障,缺乏憲法依據。
(三)納稅人對稅款使用監督權不夠。英國歷史學家阿克頓勛爵有句名言說:“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可以說,監督與透明相伴相生,監督與民主相伴相生。而我國稅法對納稅人所享有的稅款使用監督權缺乏立法規定,又由于征稅機關在稅務執法過程中不規范和缺少透明度,導致納稅人很難知曉其繳納稅款的用款途徑、稅款使用去向,稅款的違法使用在所難免。
(四)對納稅人權利的保護方面的司法救濟欠缺。目前,我國只允許納稅人就與自己有法律上的直接利害關系的爭議提起訴訟,而不允許納稅人針對行政機關違法使用公共資金等行為提起行政訴訟,也不允許公民針對稅務機關在稅收的征納、監管上的行政不作為提起行政訴訟,使得包括征稅監督權、用稅監督權在內的納稅人積極參與權,在現行的訴訟模式下難以得到保護。
二、針對問題的對策建議
針對上訴的我國在納稅人權利保護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提出如下對策和建議:
(一)建設服務型政府,推進依法行政,規范稅收執法行為。要打造服務型政府,做到依法行政。首先要轉變行政理念,強化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建設法治型政府、陽光政府、服務型政府。其次,規范稅務行政執法行為,使稅務行政執法過程中的每一環節都必須合法,增強規范性和統一性。需要完善申報、征收、保全、強制等環節和步驟,保障辦稅過程中各項法定權利;
(二)實現稅法的核心價值 ——權利與義務對等。稅法的核心價值應是納稅人的權利與義務對等。隨著社會發展,納稅人權利保護的呼聲日益高漲,保護納稅人的權利應當作為稅收立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逐漸被提上議事日程。完善納稅人權利保護體系應當作為新《稅收征管法》的必要內容予以明確規定,進一步明確程序性權利,強化違反實體和程序的法律責任,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三)公開稅收的各項支出,在《稅收征管法》中列明納稅人的稅款監督權。“公民要有知情權,了解國家的政治生活的情況,以便形成自己的政治主張和意見。”納稅人要行使對政府的監督權利、主張自己的合法權益,均離不開政府信息的透明度和可得性。只有提高政府財政支出的透明度,增強政府稅款信息的透明度,才能落實納稅人稅款使用知情權、加強納稅人的權利保護及其對政府的監督權。
(四)強化納稅人權利的司法保障與社會保障。在此,筆者建議《稅收征管法》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修訂:第一,完善我國稅務行政訴訟制度,應及時廢止納稅前置和復議前置,將平等權、稅收參與權納入《稅收征管法》。第二,加強和完善聽證、復議、訴訟、賠償等制度。第三,成立專門的稅務檢察院和稅務法庭。第四,建立納稅人維權協會,加強對納稅人維權意識的培養。
三、納稅人權利保障機制的完善
我國目前的稅法若再一次修改應加強對納稅人權利的保護,應從實體與程序兩個方面來進行。
(一)“稅收中性”原理對征稅權力的約束。
法國政治家科爾伯特曾說過:“稅收就是拔的鵝毛最多又是鵝叫聲最小的藝術。”這是對稅收中性最經典的表述。稅收中性要求國家的征稅行為盡可能小的影響正常的經濟活動,使社會所獲收益大于納稅人的損失,強調了對納稅人權利的保護。
(二)納稅人實體權利保護:誠實推定權。
誠實推定權,也稱為誠實納稅推定權,是指納稅人有被稅務行政機關假定為依法誠實納稅的權利,是稅法應當確立納稅人享有的最重要的基本權利之一。從對納稅人誠實推定權利的保障角度上來看,應增加限制條件,即:只有稅務機關發現納稅人的申報信息確有瑕疵才能讓稅務人承擔證明義務。從這個角度來看,納稅的誠實推定權一定程度上也是無罪推定原則在稅法中的體現。
(三)納稅人程序權利保護:取消先交稅后訴訟的前置。
取消這一前置程序在征求意見稿中已有所體現,然而引發學界廣泛熱議的這一修改,卻在修正案中被取消了。先繳稅后救濟的程序設計有“花錢買救濟”的色彩,對于中小納稅人本就短缺的流動資金帶來巨大影響,但針對我國目前情況來看一步取消仍不現實。可先規定納稅人可以提供一定比例的應繳稅款作擔保或者要求將不動產抵押,采取保全措施以防止納稅人轉移財產以逃避稅務。但從長期來看,繳稅前置取消更為合適。
作者簡介:高媛(1993-),女,漢族,黑龍江省寧安市,東北農業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經濟法。